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氣候變遷真的存在?奧地利崩壞美景揭真相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8月歐洲酷暑,綠色和平奧地利辦公室造訪國內各地,紀錄連日高溫及氣候暖化,對土地、森林、河流、冰川留下的痕跡,以及「無雪」情況如何衝擊當地盛名已久的冬季旅遊觀光業。

今年夏季,向來以涼爽為名的歐洲迎來高溫酷暑,即使位於高海拔的阿爾卑斯山,部分地區也曾達到攝氏30度的高溫

綠色和平奧地利辦公室團隊走遍國內各州,由攝影師 Mitja Kobal 如實記錄高溫烘烤及氣候變遷下,腳下曾經雪白的土地面臨多少衝擊。一行人行車4,500公里(奧地利面積83,871平方公里,約2.3倍臺灣),步行幾百公里,形容道拍攝的畫面遠不及實際所發生的景象。該團隊並發布首次報告,說明氣候的改變對當地人民及經濟帶來的影響。

從阿爾卑斯山高山牧場、融化的冰川,到森林深處、平地、農田以及都市,到處可見氣候暖化的痕跡,而這些只是奧地利的部分影響。

水中樂園,亦或水鄉澤國?

歐洲8月連日高溫不下,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區安置噴水管線,協助降溫,意外成為都市裡的水中樂園。

連日高溫,維也納增設的灑水系統意外成為水中樂園。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維也納連日高溫,城市增設灑水系統降溫。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為應付突如其來的高水位威脅,大河附近的村莊及城鎮正在修建防洪牆。

奧地利小鎮修建防洪牆,抵擋突如其來的高水位。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河畔蓋起防洪牆,阻擋洪水威脅。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突然的暴雨,造成山洪愈來愈普遍,也破壞道路。

突然的暴雨,造成山洪,破壞道路。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暴雨造成山洪,破壞道路。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氣候變遷的蹤跡

白色的火車軌道,可不是為了對比蔥蔥綠綠的美景。奧地利最西邊的福拉爾貝格州(Forarlberg)將火車軌道漆上白漆,藉由反射太陽光,增加軌道的散熱功能,防止熱浪高溫的侵襲。

奧地利福拉爾貝格州將鐵軌漆上白漆,增加散熱功能。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將火車軌道漆上白漆,藉由反射太陽光,可以增加軌道的散熱功能。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維也納附近肥沃的平原,為各城市及整個國家提供蔬菜。原本風勁強烈的地區,如今更飽受不同氣候、極端氣溫,強風及冰雹的影響。

奧地利農地如今也飽受氣候影響,如強風、冰雹 。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維也納附近肥沃的平原,如今也飽受強烈氣候變遷的影響。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消退的湖水及消失的積雪

橫跨奧地利及匈牙利邊界的新錫德爾湖(Neusiedl Lake)是中歐最大的內陸湖,因溫度升高,湖水蒸發,導致湖泊面積萎縮。

奧地利新錫德爾湖水萎縮。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由於降雪不足,較低海拔的滑雪場及度假勝地乏人問津,雜草叢生。原本白雪皚皚的滑雪坡,如今也是綠油油一片。

白雪皚皚不再,「綠油油」的滑雪場。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氣候危機早已席捲『奧地利的綠色心臟』施蒂里亞州(Styria),這裡的人飽受全球氣候暖化的苦果,包含冰雹、暴風雨和大雨都破紀錄的重創農作物,冬季旅遊業更受到威脅。由於雪況不足,位於米爾茨谷地(Mürztal)的滑雪場,更在2015至2016年滑雪季後,永久關閉。」綠色和平奧地利辦公室專案總監Sophie Lampl在滑雪場現場說道。

滑雪勝地如今乏人問津。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下圖中的白紙可不是對「氣候危機」豎起白旗,這叫「種雪」,或稱「雪耕」(snow farming),顧名思義就是在雪上鋪著如「毯子」般材質厚實的白色覆蓋物,盡可能多反射陽光及熱能,來防止雪融化。

「種雪」是希望能保存60~70%的雪,但只有作為滑雪場的冰川,才會有這些保護措施。在沒有商業價值的地區,冰川將不受保護。有些人認為這是把雪保存下來的解決方法,但也有人對此強烈懷疑。

奧地利滑雪場利用「種雪」的方式,來防止雪融化。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奧地利西部的Stubaier冰川滑雪場,鋪上「白色大毯子」,反射陽光來防止雪融。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親愛的冰川,一路好走

8月,冰島為他們第一條消失的冰川,舉行了喪禮。各地冰川傳來融化或消退的消息,即使奧地利也不例外。

蘇爾扎瑙湖(Sulzenau lake)是一個新形成的冰川湖,由其他地方的冰川融化而成,在氣溫升高下,這樣的湖泊儼然也成為了一種新樣貌。2003年,這裡的冰川大量消融,一夜之間冰川完全改變了河道,之後形成照片裡的蘇爾扎瑙湖。冰川湖固然美不勝收,但也預示了即將消失的冰川。

奧地利新形成的「蘇爾扎瑙湖」,由消融的冰川形成的湖。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奧地利西部的提洛爾(Tyrol)為國內第五大城,阿爾卑斯山系的古城,同時也是滑雪勝地。根據2017及2018年的測量數據,位於提洛爾的蓋帕施冰川(Gepatsch glacier)深度,在過去100年消失了40公尺,而位於另外一端的舒爾坦基冰川(Schlatenkees)深度,則消失了67公尺。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的蓋帕施冰川深度,在過去100年消失了40公尺。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奧地利的93座冰川,有89座正在消退。過去100年,由於溫度升高,降雨及降雪的型態改變,高山上的冰川以消失了50%。其實,每年冬天降雪量多少影響並不大,但關鍵在於「何時」下雪。近年來,下雪的季節愈來愈晚,雪沒有足夠的時間「待在冰上」,結果就是只有融化,也因此產生連鎖效應,融化的新雪削穿冰川,加快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影響了阿爾卑斯山及觀光旅遊業者能儲存的水量。

消退的阿爾卑斯山區舒爾坦基冰川。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奧地利西部城市提洛爾,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舒爾坦基冰川。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阿爾卑斯山的舒爾坦基冰川逐年消退,綠色和平奧地利辦公室團隊前往拍攝紀錄。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由於平均溫度升高,高山頂峰上的永凍層正在裂開。奧地利松布利克氣象天文臺(Sonnblick Observatory)位於阿爾卑斯山區高地陶恩國家公園(Hohe Tauern National Park)的頂峰,建設於1886年,在海拔3,106公尺處,長久以來監測大氣、冰凍圈及生物圈。

由於這裡平均溫度已超過攝氏1度,天文臺下方的永凍層裂開,如今需要加上特殊的混凝土及鋼塊來維持穩定。下列圖一照片顯示當初永凍層完好的情形,對比圖二、三可看出前後差別。

(圖一)位於高峰的奧地利松布利克氣象天文臺,蓋於1886年,照片當時下方的永凍層仍完好。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圖二)奧地利松布利克氣象天文臺因底下永凍層裂開,如今需加上特殊的混凝土及鋼塊。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圖三)奧地利松布利克氣象天文臺下方的永凍層,加上特殊的混凝土及鋼塊。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森林,不復以往

「蟲蟲危機」真實上演。因為氣候乾燥,缺少水份,奧地利的雲杉無法像以前一樣抵抗樹皮甲蟲(bark beetle,或稱樹皮小蠹蟲),70隻甲蟲就足以破壞雲杉,一年的繁殖量更可達數百萬隻。雲杉作為單一作物的商業種植,也大大增加了甲蟲的危害。

「蟲蟲危機」真實上演,70隻甲蟲就足以破壞雲杉。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單一種植雲杉,也增加了甲蟲危害的情況。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森林也會「壓力禿」。因為氣候乾燥,水分減少,樹木失去了韌性,尤其是雲杉,難以抵禦更大的暴風雨和日漸嚴峻的氣候。

氣候乾燥,水分減少,樹木失去了韌性抵擋更嚴峻的氣候。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森林也會「壓力禿」,樹木如今難以抵禦更大的暴風雨和日漸嚴峻的氣候。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乾燥的氣候和水份,森林大火因此更為普遍。位於奧地利最南方的克恩頓州(Carinthia),今年罕見地發生有別以往更大的森林火災,林地一片狼藉。

森林大火後,焦黑的枯木。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奧地利森林大火燃燒後,林地一片狼藉。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奧地利史泰爾馬克州(Steyermark)健康的森林。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因氣溫升高,造成草及森林線(tree line)不斷往上,傳統阿爾卑斯山區的高山牧場也受到影響。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的高山牧場。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阿爾卑斯山區的高山牧場也受到氣候變遷影響。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奧地利辦公室專案總監Sophie Lampl說:「保護氣候需在政治上有優先權,這是保護我們自己所愛的唯一途徑,包含我們的山脈、森林、湖泊。這也是為何奧地利迫切地需有更積極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進行生態社會的稅制改革。無論下屆執政政府是誰,這些議題都是政府施政的一部分。現在若不採取行動,就意味著繼續讓人民及自然受苦。」

解除氣候危機 需要你我立即行動

面對氣候危機,綠色和平持續關注氣候及能源議題,並推動臺灣再生能源發展。我們從2015年開始,揭露資通訊產業使用再生能源的情形,進一步推動企業採購綠電。另外,為了推動能源轉型,綠色和平也參與《電業法》修法,促成綠電市場自由化。此外,為了反對高污染的燃煤電廠,我們在2018年透過《燃煤電廠的健康風險衝擊報告》等不同方式,共同擋下高污染的深澳電廠。綠色和平未來將持續關注氣候議題,期待與大家一起邁向無污染的未來,擁抱藍天!。

綠色和平持續在全球各國家地區,成功凝聚公眾力量,推動能源轉型,樂見Shell石油公司於2015年宣佈,停止在阿拉斯加北極區域進一步勘探;跨國大型企業如Facebook、Apple、Google、Samsung近年更相繼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與此同時,當地超過100個城鎮,承諾邁向100%再生能源的目標,其中更有6個城市已達成此願景!可見即使強勢如川普政府,也難阻再生能源發展,以及我們守護全球氣候的初衷。對於未來,我們絕不能放棄希望。

氣候危機無國界、無邊界,我們已有全面解決方案,現在必須得到您的支持,在這關鍵時刻推進我們對化石燃料企業及各國政府的倡議。請加入減緩氣候危機的行列,一同保護北極、守護地球!綠色和平不接受政府、企業的資助,100%有賴如您一般熱心民眾的支持,才得以長期奮戰,為環境和您我、下一代、所有動植物的家園帶來正面改變。邀請您加入!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