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s

改變帶來希望 她以行動響應學生氣候運動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16歲瑞典女孩Greta發起的學生氣候運動,在全球方興未艾。臺灣年輕學子也沒有置身世外,為環境站了出來。今年兩次的學生氣候行動「周五為未來奮鬥」,全臺共有兩千位學生加入全球動員。

政大學生何家璇(左三)為Friday For Future「周五為未來奮鬥」校園串連行動的發起人之一。 © Greenpeace

今年3月15日,全球青年醞釀出第一波氣候行動(climate strike)。在各國決策領袖仍無具體作為的情況下,5月24日各地青年繼續了第二波氣候行動臺灣學生為氣候挺身,兩次行動都加入了這場全球學生動員,希望當權者能聽到,我們急需為環境做出改變的決心。

綠色和平有幸訪問到今年第二次行動5月24日當天,臺灣Friday For Future「周五為未來奮鬥」校園串連行動的發起人之一政大學生何家璇,希望透過她的視角,了解暖化危機和氣候學運對臺灣青年世代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政大學生何家璇為臺灣學生氣候行動的發起人之一。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以下簡稱GP):很開心今天有機會和妳聊聊。可不可以先告訴我們,是什麼原因,讓妳站出來擔任校園串連活動的發起人之一?

何家璇(以下簡稱何):其實私底下,我不是一個會帶頭當leader(領袖)的人。以前我常去參加別人辦的活動,但沒想過要自己當發起人。對我來說,我覺得夥伴是最重要的,這次我遇到了兩個和我一樣關心氣候變遷的人,就是我的兩個學妹,因為她們願意和我一起,我才敢站出來,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

當初進政大的時候,我就很希望有參與氣候議題的機會,但我們校內其實沒有任何氣候社團,所以我就跑去校外參與課程跟行動。氣候變遷甚至是我日常話題的一部分,even(就算)是在吃飯,講到這個議題,我有時候都會非常engage(涉入),有時候會覺得人家在吃飯還要聽我講這些,就連我家人也是,我都會有點不好意思(笑)。

GP:氣候議題對你來講,為什麼重要?

何:最開始我是先從生活中感受到氣候變遷。氣候跟環境是分不開的,我最開始是先關注環境,然後才開始留意氣候變遷。我小時候住在基隆,從小老師就滿常帶我們到中正公園爬山,我很喜歡那些植物動物什麼的。但長大之後身邊的開發愈來愈嚴重,原本的森林和山就被開發掉蓋房子,這讓我開始有危機意識,覺得地景跟小時候不一樣了。

至於氣候變遷,一開始會覺得離我們距離遠,但我那天真的去算,2050年我會是幾歲?結果我發現,自己頂多五十多歲, 也就是說氣候災難我真的會遇到,我不用活到很長壽,就會遇到海平面上升、氣候難民、書上講的生物第四次大滅絕等等,這就讓我建立了連結,再加上全球各地的氣候災難,讓你感受到真有這件事,你就會覺得,氣候災難是真的會發生。

聽爺爺說,以前(基隆)田寮河是乾淨的,可以直接在裡面打撈,但看看這三四十年的變化,剛開始非常depressed(沮喪),Greta也有說她也有非常憂鬱的時候,我覺得我也有經歷那個時期,感覺消極,不能做什麼,但還是要在失望中去尋找方法。

5月24日「周五為未來奮鬥」校園串連活動政大現場。 © Greenpeace

GP:希望透過這次校園串連達成什麼目的?

何:當然,一開始會把目標想得很大,希望有很多學生站出來,讓政府去重視學生對氣候變遷的關心,但台灣現在討論氣候議題其實是滿分裂的,也會擔心要怎麼去建立那樣大的訴求。後來在過程中我發現,我們活動的意義就在行動本身,今天的校園串聯就是目的。我那天看Greta的態度,她也說,我們已經有很多失望了,但要有行動才會產生希望,而不是每次只談希望、希望、希望,可是沒有行動,那樣最後還是會回到失望的感覺。因此我們今天的校園串聯就是一種化失望為希望的積極行動。

GP:你們這次訴求中,其中有一項是希望首長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目標跟資訊?

何:我本身是臺灣青年氣候聯盟的成員,我們其實有在做議題的研究跟倡議。我自己的感覺是,臺灣其實滿多關於環境跟氣候變遷的政策,可是很多時候,它不是一個長遠的目標規劃,沒有任何時程性的東西,就算有,它也沒解釋時程是怎麼出來的。我覺得第一個可能是,我們對氣候變遷這件事情,沒有真正的討論和關心,沒有真的把零碳排這件事,系統化地納入政策中。

第二個,如果政府有做可是我們不知道,連我們在做政策研究的人都不曉得,那就是他們的資訊沒有公開給民眾知道,可見它們的資訊公開還不夠明確,明確到真的有脈絡可循,民眾可以知道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全球百萬學生氣候行動,最初由16歲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一個人每周五到瑞典國會前靜坐發起。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GP:對524校園串連活動的成果,感覺如何?

何:其實最終成果比我預期的還要好,我自己是一個比較不敢在生活中發起行動的人, 之前參與很多行動,都會懷疑要是自己做得到嗎?或者質疑自己的想法很粗糙?但這次經驗讓我發現,當你要辦一個行動,會有很多有經驗的人出來幫你,再來我也發現,雖然可能私訊十幾個社團才只有兩三個回應,但那些回應的人,是真的有興趣做這件事,他們甚至自己跟我說「我可以再做更多的行動嗎?」,這對我來說收穫滿大的。

回到今天我們在學校的實體行動,我自己給自己的目標是,至少要遇到十個陌生人,剩下的才是周邊的朋友。結果我發現,雖然很多人都聽過氣候變遷,但當我問他Friday For Future,很多人就沒聽過了,還有Greta也是。所以我覺得,今天最大的收穫,就是告訴他們這些全球的氣候行動。 我原本很擔心怎麼進一步跟他們講,做這些做那些,我們的訴求有哪些,但我現在發現,光站在那邊說來關心氣候變遷,對我們和大家來說,就是滿新鮮的事了。

GP:在今天活動後,還希望做什麼?

何:我們自己在做這次氣候行動前,有規劃要成立校園社團,希望在校園深耕。像昨天就有很多關心環境議題的同學,感嘆我們沒有社團,所以沒辦法申請場地、推連署。我期許透過社團的成立,讓環境議題在校園有更多出現機會。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各地學生走上街頭,對決策者大聲呼籲。圖為5月3日,捷克布拉格學生的氣候行動。 © Petr Zewlakk Vrabec / Greenpeace

青年新希望

對家璇和其他參與氣候行動的年輕朋友來說,全球暖化、氣候災難的威脅是真實、迫切的;為氣候議題站出來,正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未來。對照全球領袖對暖化議題的消極、漠視,這些年輕朋友的行動不只帶來改變,更帶來希望。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