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3 mins

身體力行 跑出綠色足跡

大型活動是環境教育的最佳場域

作者: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羅可容
環境友善的理念逐漸覺醒,國際上關於綠色賽事的討論已經成為主流,在減塑、零廢棄的理念帶動下,我期待「永續」可以成為臺灣賽事活動的代名詞。

Athletic woman running on track
今年,以環保為名的路跑賽事變多了,這是一個契機,讓台灣的大型賽事和活動,成為具體的綠色生活實踐。
說到永續賽事,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Tacoma)推行的活動申請制度,可以供有心向環境友善邁進的主辦方參考。塔科馬市政府對市內舉辦的中大型活動,訂定了具有強制性的”Green Practices”。依照規定,人數1000至2000人為中型活動,超過2000人為大型活動,主辦方在活動開始60天前,必須提交一份評分表格(Pre-Event Scorecard),其中列出12項環保措施,從參加者抵達現場所使用的交通方式、固體垃圾及剩食管理計畫,都有明確的要求。
2017年,塔科馬市限塑法案生效,塑膠袋的使用也隨之列入了綠色規範中。評分表總分為16分,中型賽事需要拿到6分才能舉辦;大型或是獲得市政府贊助的活動門檻更高,必須達到9分以上的標準,活動結束後20天內,主辦方得向市政府提交結案報告書。

大型活動是環境教育的最佳場域

塔科馬市政府的綠色評分表跳脫了以「回收」為主軸的環保思維,讓主辦人及參加者能從活動中的每個環節中,從頭「綠」到尾,親身體驗永續生活的樣貌。參加的人數愈多,教育的效果愈大。塔科馬市的綠色規範雖然嚴格,但市政府會在過程中提供相對應的支援。市政府會將通過評選的綠色活動,列在市政網頁中增加曝光度,也給予主辦方後勤或是硬體上的協助,比如飲水機的設立、垃圾清運或剩食回收等,展現政府推廣永續活動的誠意與決心。

永續賽事,從今年開始

環境友善的理念逐漸覺醒,國際上關於綠色賽事的討論已經成為主流,在減塑、零廢棄的理念帶動下,我期待「永續」可以成為臺灣的代名詞,讓運動賽事對身體好,對環境也好。

 

相關標籤:

綠色生活生物多樣性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