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我們能擺脫貪食蛇的命運嗎?

「毒的循環」將自食其果

作者: 作者: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 李一方
經典手機遊戲「貪食蛇」中,一條小蛇不斷吃豆而越長越長,最終結果大概只得一個:咬到自己而Game Over。

最近我的腦海經常浮現貪食蛇的形象。

回想2010年,天氣還未回暖之時,綠色和平的幾位同事對當地一些河川中的野生魚類做檢測,最後結果並不意外,這些看似自由自在的魚,體內早就含有一系列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其中包括環境荷爾蒙NP(壬基酚)

NP對水中生物有強烈毒性,非常低的濃度就對魚類有影響。同時,它也能干擾生物的生殖發育,比如使雄魚雌性化。

報告一出,當然馬上引發人們擔憂,我們腦海中更是一連串深入的問題:這些不屬於自然界的人造化學物究竟從何而來?如何進入魚的身體內?有甚麼辦法阻止?

於是,綠色和平展開了為期兩年的調查:我們在工廠排污口排放的污水中找到NP,進而揭露知名服裝品牌銷售的服裝有一種有害化學物質NPE(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存在,NPE在水中很容易分解成高毒性的NP。然後我們在實驗室模擬了家居洗衣過程,發現這些衣服清洗時,大部分的NPE會隨著洗衣機的水進入下水道,然後分解成NP,排到居住地附近的河流或海洋。

換言之,不論您的衣服是在臺北、香港、東京、曼谷或羅馬購買,只要生產過程中使用了NPE,一經清洗分解成NP,也等同將工廠排污口的污染帶到您家門前。

「毒的循環」逐漸顯現

人類將NPE用作紡織化學品,在服裝廠加工過程中用於印染、水洗等環節,一部份隨工廠污水排入河流,另一部份則殘留在衣服裡。這些衣服運到世界各地,等著消費者買下,穿在身上。之後經過洗滌,剩餘的NPE再進入河流與海洋分解成毒性NP,最終回鍋餐桌,將蓄積在魚類或其他生物體內的NP,帶回我們的身體裡。

這不就是貪食蛇式的自食其果嗎?

您可能會有疑問,難道我們今後不再穿衣服、洗衣服了嗎?

的確,這並不是解決辦法!

只有這些時尚品牌要求他們的供應商從源頭停用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才能使無論是生產地或是消費地的水源都能恢復安全無虞。

2011年,全球消費者與綠色和平一起行動,成功推動Puma、Nike、AdidasH&M等七個品牌,先後公開承諾淘汰供應鏈上的全部有毒有害物質。

今年,讓我們一起緊密監察他們履行承諾,全面淘汰NPE。這些已承諾的品牌雖然各具份量,但也只佔全球市場的6%。所以我們要讓更多品牌加入,給整個行業開創「無毒」出路。要擺脫貪食蛇的命運,我們也需要政策支持,所以我們正強烈要求臺灣政府修正毒管法,從源頭進行把關,有效管理所有化學物質,推行無毒生產與無毒排放 。

想了解更多時尚背後的秘密?想知道受紡織業污染所害的真實故事?請密切留意綠色和平十一月的最新消息。


人要衣裝,不要毒裝!

將消息分享給Facebook上的朋友吧:

 

 

相關標籤:

污染有毒物質企業社會責任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