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訂貢獻NDC是什麼?百國大遲交,會衝擊巴黎協定嗎?
2025 年 2 月 10 日,是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分水嶺。《巴黎協定》195 個簽署國須在這天提交最新的「國家自訂貢獻」(NDC),為未來減碳行動設定方向。然而,按時繳交的國家僅 5.64%。這場全球大遲交,是行動力不足,還是為了制定更完善、更具野心的氣候計畫?
文章目錄
有多少國家遲交國家自訂貢獻?
截至 2 月 10 日的提交期限,195 個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中,只有 11 國美國、英國、巴西、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紐西蘭、瑞士、烏拉圭、安道爾、厄瓜多、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和聖露西亞。準時提交 2035 年的國家自訂貢獻(NDC)。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準時繳交的國家僅占全球約 16% 的排放量,且大多來自美國。反觀印度、澳洲和整個歐盟等主要排放國,卻未能在期限內提交。(最新提交進度見此)
什麼是國家自訂貢獻(NDC)?

「國家自訂貢獻」(NDC)是各國依據《巴黎協定》提出的氣候行動目標,內容須涵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如減少多少百分比的排放)、具體政策與行動(如推動再生能源、淘汰燃煤)以及氣候適應措施(如強化防洪工程、農業轉型),各國所制定的減排行動是《巴黎協定》的核心機制。
為了將全球暖化控制在低於 2°C 、並努力控制在 1.5°C 內,《巴黎協定》簽署國每五年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提交新的 NDC,必須比前一版更加積極(今年已是第三版,因此也稱 NDC3.0)。這個「逐步升級」的機制可以確保全球努力不會停滯,而是持續以控制 1.5°C 升溫的目標邁進。
延伸閱讀:《巴黎協定》將滿8週年,成效如何?聯合國「全球盤點」告訴您

為什麼各國遲交 NDC?
NDC遲交原因(一):疫情影響與行政時程壓縮
上一次 NDC 提交因 COVID-19 疫情延後一年,導致本次準備時間縮短。所以各國只有四年時間制定新計劃,而非常規的五年。
NDC遲交原因(二):開發中國家的能力限制
許多小型發展中國家因人力與資源有限,難以同時應付每兩年一次的氣候進展報告,還要編制 NDC 計畫,負擔相當沉重。
NDC遲交原因(三):政府換屆與政策變動
2024 年是全球大選年,因為政府更迭與政策變動,影響了各國制定計畫的腳步。雖然各國不會因為遲交 NDC 受罰,但可能削弱國際社會對《巴黎協定》的信心,也影響了企業與投資人對氣候政策的預期,進而影響全球能源轉型的步調。
聯合國怎麼說?
儘管如此,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斯帝爾(Simon Stiell)鼓勵各簽署國:「與其匆忙提交內容薄弱的計畫,各國應該花更多時間提交『高品質』的 NDC 。」
斯帝爾也強調,2025 年 9 月是最後期限,聯合國需要這些資料製作綜合報告,以便在 11 月的巴西 COP30 氣候峰會前了解各國確切的氣候行動。

NDC 能有效減緩氣候變遷嗎?
有效,但欠缺行動。
NDC 機制讓各國提出更具雄心的目標,但實踐進度落後。聯合國 2024 年的年度分析報告指出原文:The UN’s annual analysis of NDCs last year showed there’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terms of GHG emissions cuts and that governments need to lift their efforts. That analysis showed global emissions in 2025 are expected to be 54% higher than in 1990 and in 2030 they will be 50% higher than in 1990.
聯合國去年對各國「國家自定貢獻」(NDCs)的年度分析顯示,全球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須要加強行動。該分析指出,全球排放量在 2025 年預計將比 1990 年高出54%,而到 2030 年仍將比 1990 年高出 50%。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國際,An explainer for NDCs: The heart of the Paris Agreement,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還在上升,2025 年的排放量預計比 1990 年高出 54%。
如果各國無法大幅提升減排力度,全球升溫可能達到 2.1°C 至 2.8°C,遠遠超過 1.5°C 目標,將導致極端氣候加劇,乾旱、熱浪、暴雨與颶風的影響將更加嚴重,對糧食安全與生態系統構成巨大威脅。

綠色和平氣候政治專家 Tracy Carty 表示:「巴黎協定已經通過十年,而這十年卻是全球史上最炎熱的十年。我們正走向錯誤的方向,石油與天然氣業者卻繼續從污染中賺取暴利。」
「我們仍有機會避免最嚴重的氣候衝擊,但這需要強而有力、與 1.5°C 目標一致的減排目標和計畫,包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政策。這一年來,多國經歷選舉與政權更替,現在正是展現氣候領導力的時刻!」
我們還能將暖化限制在1.5°C以內嗎?怎麼做?
根據 2023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2024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4),從技術上來說,守住 1.5°C 仍然可行,但須要「大幅加速」全球減排行動,如各國強化 NDCs、停止補貼化石燃料、並且加速再生能源發展。
然而,報告中的建議,都需要政府提供明確的政策支持,NDC 的遲交,凸顯了政治意願與行動力之間的落差!綠色和平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與專業團隊,能夠串聯全球資源,直接向關鍵決策者施壓,促請各國政府加速減排,為您我以及下一代爭取更永續的未來。

在臺灣,綠色和平全力推動淨零轉型,呼籲公私部門加速提升再生能源、淘汰燃煤發電,並阻止政府重啟燃煤電廠的計畫,我們更成功推動碳定價制度,讓減碳行動更具效力。
我們也透過 RE10X10 計畫,鼓勵中小企業使用綠電,並成功促使鴻海承諾 100% 使用再生能源。如果這項承諾落實,2030 年將減少 42% 碳排、2050 年達到完全淨零!
這些改變,來自每一位關心環境的您。正因為有您的支持,綠色和平才能持續推動這些關鍵行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成為改變的力量,守護這片土地的未來。👉 一起守護地球,減緩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