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4 min

【氣候與環境教育】氣候變遷這件事,幾歲的孩子能聽懂?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環境教育團隊 孔德瑜

您認為幾歲的人適合探討氣候變遷、糧食危機議題?如果要和國小生討論相關話題,他們聽得懂嗎?綠色和平氣候與環境教育團隊的孔德瑜分享互動經驗,以生活層面切入,發現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令人驚艷,氣候教育不須再等待!

「我們是蒙特梭利的學校,教室在國小裡面,但不能從國小正門進來喔,我們的入口在……」

Green Future 團隊很習慣收到演講的邀請,從高中到國小都有。但那一天的邀約訊息又與往常不同,團隊抱著期待的心情,回覆了邀請,準備這場與「實驗教育」特別的接觸。

老師告訴我們,這學期為學生們安排了插秧的課程,要帶學生到田間,所以也想向學生介紹糧食,以及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糧食會遭遇的危機

如何與國小生探討氣候與糧食議題?

這個主題來得十分湊巧,Green Future 團隊在前幾個月的 On Air 線上講座,才邀請了中研院的張靜貞教授講授農糧供應鏈,以及氣候變遷下的糧食危機。但不同於線上講座的對象以高中以上的學生和成年人為主,這次在實驗教育面對的是一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並且混齡。要跟學生介紹糧食與氣候的議題,如何傳達、如何使他們理解,成了 Green Future 團隊的挑戰。

團隊討論後,決定先從「小學生吃什麼」的日常生活出發。我們事先請每位同學記錄下晚餐的菜色內容,有的學生用畫的、有的用注音、有的用國字,但所有人都記錄得非常仔細。

我們接著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菜餚的原型,並請他們開始拆解餐點,例如一份壽司捲裡面有海苔、米飯、雞蛋、小黃瓜和火腿,這當中火腿是來自豬肉、海苔就是紫菜...,甚至延伸說明,畜牧業生產肉品和蛋奶的過程中,也需要用到穀物作為飼料。

學生們仔細地畫下自己晚餐的菜色,並一一認識食物來源。
學生們仔細地畫下自己晚餐的菜色,並一一認識食物來源。 © 君格實驗教育

我們也和學生們一起看了幾則近年氣候相關的新聞,帶入「氣候影響生物,也就是影響食物」的概念,學生們不但看得用心,也不時熱切地舉手發表他們的看法。在這段討論中,學生們看到世界各地都傳出農作物、畜牧業或漁業,因極端的天氣影響產量和價格,甚至影響到人民的基本生存,所有人的表情都嚴肅了起來。那一刻,身為教育團隊的我們非常確定,孩子們可以理解氣候變遷正在發生,也能有感於氣候變遷議題有多重要。(延伸閱讀:NASA最新研究指出,2030年全球主要糧食作物將因氣候變遷減產

時長接近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不論什麼年紀的學生,在討論、影片以及演講的穿插之下都集中了高度的注意力,使我們非常讚嘆。但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們的理解能力。

借重張靜貞教授先前在線上講座中提供的資料,我們也在這次的演講中挑戰讓小學生看懂一張刊登在期刊上的科學圖表。這張圖表說明全球氣溫持續上升的情境下,世界上的主要糧食作物在不同緯度的地區,會有怎麼樣的產量影響。

挑戰的結果很快出爐,學生們才經歷過插秧,也認識了常見的穀物,另外教室的教具櫃上就有地球儀幫助學生們了解「經緯度」,因此對於科學圖表的理解並不困難,學生們很快掌握了圖表中的資訊,也讀懂了表格中所呈現的升溫情境與糧食危機

糧食作物在升溫情境下,於不同緯度的產量變化。
糧食作物在升溫情境下,於不同緯度的產量變化。 © Schleussner et al., 2018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Volume 13, No 6

環境教育不需要等也不能再等

在演講的最後,我們播放了一支國際綠色和平(Greenpeace International)於幾年前為蔬食專案製作的短片,短片中的小小探員們都是六歲左右年紀的孩子,在影片中歷經了調查、倡議和行動等各種任務,年紀小但堅定自信的樣子表露無遺。

影片播畢,學生們也興奮起來,彷彿自己也一定可以做些什麼。不論是對氣候變遷的學習、糧食在溫室效應下的影響、或是蔬食對地球的好處,我們都看到小小同學的眼神從認真到閃閃發亮。也使 Green Future 團隊更加相信,環境教育不需要也不能再等、對環境的學習和行動的能量更不分年齡。每一個年輕學生就像我們一樣,都應該一起為地球做更多事!

▼國際綠色和平為蔬食專案 Less Is More 拍攝的推廣短片,透過孩子的觀察和行動,邀請人們減少肉食,多選擇在地、新鮮的蔬食。

Green Future 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自 2020 年起跑,起初將教材設計和議題推廣的對象設定在高中生。然而,隨著氣候議題日益受社會重視,近幾個月有越來越多的國小,甚至幼兒園也來詢問、邀請氣候主題的演講或課程。面對這些邀請,Green Future團隊不免懷抱過遲疑:「幼兒園的孩子,真的聽得懂氣候變遷嗎?我們帶去的內容,他們能吸收多少?」

然而,這樣的遲疑很快就消失了,因為我們發現國小的學生已經能完整解釋什麼是地球暖化,而六歲的大班孩子會舉手告訴我們「關於天氣變熱,他想到了溫室效應」。

我們發現氣候變遷可以說給每個孩子聽,不需要顧及年齡而為孩子的學習和吸收能力設限。

每次與國小以下的學生討論氣候議題的過程裡,最讓團隊成員們想牢牢抓住的瞬間,就是當我們說出「這是你們的未來」時,孩子們認真且發著光的眼神,這些瞬間讓一切的工作都有了意義,此刻的地球確實處處是危機,但未來世代的孩子們,會成為世界的轉機。

延伸閱讀:

【氣候與環境教育】用桌遊重燃熱忱的教師工作坊—【啟動思考教師工作坊 減塑與循環】

【氣候變遷教育專欄】你參加過環境教育講座嗎?老師、學生、校園邀約背後的目的?

【氣候變遷教育專欄】「未來發言人」氣候陣營遊戲,透過玩遊戲體認氣候議題

【氣候變遷教育專欄】談談「氣候與環境教案徵選」的幕後故事

【氣候變遷教育專欄】你相不相信有氣候變遷?

相關標籤:

環境教育活動臺灣環境議題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