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

【COP26系列】謝哲青《眼見為憑:氣候變遷的痕跡》專題講座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因疫情延期一年的 COP26 聯合國氣候大會甫於 11 月上旬落幕,當世界政治領袖齊聚一堂商議氣候對策,遠在臺灣的您,是否也聽見了氣候變遷的警鐘鳴響?呼應 COP26,綠色和平特別邀請臺灣知名作家謝哲青,分享周遊列國的所見、所聞、所感,帶您看見氣候變遷在世界各地留下的種種痕跡,並一同省思:臺灣可以做些什麼?

謝哲青,臺灣知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旅行家。因為熱愛旅遊,在大學畢業後成為船員,遍遊亞洲與非洲多地,而後更因從事導遊工作,遊歷全球五大洲、上百個國家,寫作多本旅遊著作,記錄他對於歷史地景、風土人情的觀察與思考。憑藉著豐富的閱歷,謝哲青在各大益智節目表現亮眼,被譽為「行走的百科全書」,總能旁徵博引詳答問題。

2021年11月16日,綠色和平籌辦《眼見為憑:氣候變遷的痕跡》專題講座,邀請臺灣知名旅遊作家謝哲青,與臺北辦公室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劉羿君展開對談,藉由座談分享他在旅遊途中見證氣候變遷的所感所思。
2021年11月16日,綠色和平籌辦《眼見為憑:氣候變遷的痕跡》專題講座,邀請臺灣知名旅遊作家謝哲青,與臺北辦公室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劉羿君展開對談,藉由座談分享他在旅遊途中見證氣候變遷的所感所思。 © Greenpeace

2021 年 11 月,綠色和平邀請這位讀過萬卷書,也行過萬里路的旅遊作家,與臺北辦公室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劉羿君展開對談,透過線上座談分享他在旅行途中,親睹人類行為對氣候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並與現場及線上聽眾一同省思。

從海洋到氣候,謝哲青因環境關注綠色和平

當問及是如何與綠色和平結緣,謝哲青笑稱是「恐懼行銷」。

早年他因 Time、Life 等雜誌認識綠色和平,但當時並未特別關注。直到某天,他收到一封標題為「臺灣漁業危機」的電子郵件。曾在海上工作的經歷,使謝哲青十分關心海洋議題,這封信當即引起他的注意,並在讀信後得知臺灣漁船因涉及非法漁業行為,被取消在所羅門群島的漁權。對海洋的情感,促使他開始訂閱綠色和平電子報,也開始關心綠色和平在全球與臺灣的環境工作。除了海洋,更將觸角延伸至對氣候影響劇烈的森林與能源議題。

謝哲青因海洋議題開始關心綠色和平在全球與臺灣的環境工作,並將觸角從海洋延伸至對氣候影響劇烈的森林與能源議題。
謝哲青因海洋議題開始關心綠色和平在全球與臺灣的環境工作,並將觸角從海洋延伸至對氣候影響劇烈的森林與能源議題。 © Greenpeace

在過去,氣候議題時常提及「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幾年後改變為「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再演進至 2019 年的「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2021 年的「全球熱化」(global heating)。謝哲青認為這些名詞的演變,顯示氣候已經從「現象」變成「影響」,再轉變為對人類生活的衝擊,甚至對文化造成改變。從名詞的變化,也可以明顯感受到,氣候危機已經來到門前

2021 年的 COP26 聯合國氣候大會中,世界領導人必須為全球不同族群發聲,試圖以科學和文明的方式說服彼此,協商出如何與環境共好。

蘇格蘭:全球暖化影響製酒業,幾家歡樂幾家愁

氣候究竟對您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謝哲青舉蘇格蘭近年開始發展的葡萄酒莊為例。

在過去,濕冷的蘇格蘭並不適合葡萄生長,製酒產業以威士忌為主,然而由於全球暖化,蘇格蘭的天氣變得溫暖,開始能夠種植葡萄,近年甚至開始發展葡萄酒莊。

全球暖化改變了葡萄的種植環境,也影響了製酒業的生計。圖為英國蘇格蘭的葡萄酒莊。
全球暖化改變了葡萄的種植環境,也影響了製酒業的生計。圖為英國蘇格蘭的葡萄酒莊。 © Hsieh Che-ching

這看似是當地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好消息,但其他過去生產葡萄酒的地區,卻苦不堪言。由於天氣變暖,葡萄變得更甜,使葡萄酒的品質大受影響,甚至不再適合釀酒,而加拿大有名的「冰酒」,更有幾年因為天氣太熱而停產。

氣候變遷絕對不是都市傳說,而是真實發生在您我周圍,並正在改變人類生活

挪威冰河:退無可退,水藍冰川恐成絕景

2006年,謝哲青首次走訪挪威布利斯達爾冰河,見證壯麗冰川靜歇在山腳下的美景。
2006年,謝哲青首次走訪挪威布利斯達爾冰河,見證壯麗冰川靜歇在山腳下的美景。 © Hsieh Che-ching

2006 年夏季,謝哲青第一次走訪挪威著名的布利斯達爾冰河(Briksdal Glacier),拍下了壯麗冰川凝定在山腳下的照片。當時,當地老一輩的居民告訴他,冰河的面積比起過去已經縮減許多,以前在國家公園入口處就能看到冰河。

而後,謝哲青因工作或旅遊不斷回訪挪威,卻見證這條歐陸最大的冰河,因全球升溫,正逐漸走向消亡。最近一次朋友分享給謝哲青的照片中,他看見冰川已經後退到山崖上,形成一些小瀑布,昔日氣勢磅礡的冰河美景,恐難再見。

謝哲青分享,暖化使挪威冰川逐年後退。
謝哲青分享,暖化使挪威冰川逐年後退。 © Hsieh Che-ching
不過十餘年光景,謝哲青當年親睹的壯麗冰川已不復再見,甚至逐步走向消亡。
不過十餘年光景,謝哲青當年親睹的壯麗冰川已不復再見,甚至逐步走向消亡。 © Hsieh Che-ching

講座中,謝哲青感慨表示,他在旅行的過程看見許多環境發生了變化,這些改變因為短時間內對人們沒有直接影響,如同溫水煮青蛙,但隨著時間拉長,單單對比今昔風景的變化,心理衝擊就很大。

「我看到世界科技越來越進步,可是,我沒有感覺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埃及:享受用不盡的電,環境代價由誰支付?

場景切換至亞斯文大壩(Aswan High Dam),謝哲青帶聽眾來到埃及,看看人類與氣候交互影響後,對環境帶來的衝擊。

亞斯文大壩產電量豐沛,提供埃及人民源源不絕的電力,高峰時期更可向鄰近地區輸出電力。然而由於泥沙淤積,這座水壩的蓄水力正日益下降。
亞斯文大壩產電量豐沛,提供埃及人民源源不絕的電力,高峰時期更可向鄰近地區輸出電力。然而由於泥沙淤積,這座水壩的蓄水力正日益下降。 © Hsieh Che-ching

亞斯文大壩是世界第七大水庫,產電量豐沛,最高峰時發電量佔埃及總用電量的一半,甚至可向鄰近地區輸出電力。因此,埃及的電費相當低廉,當地居民甚至能夠整日邊開窗邊開冷氣,與臺灣人夏日使用冷氣的方式大相逕庭。

看似取用不竭的電力,背後的代價也真的如此便宜嗎?

實際上,亞斯文水壩攔堵尼羅河上游的大量泥沙,形成巨大的堰塞湖納瑟湖(Lake Nasser),由於缺乏泥沙,下游的尼羅河三角洲土地不再肥沃,東地中海沿岸也出現海岸線侵蝕的現象,堆積在上游的泥沙則造成水庫淤積,蓄水力日益下降。納瑟湖沿岸居民大量使用肥料與農藥種植棉花,經年累月積累的化學物質,使湖水發出異味,湖泊生態也受到衝擊。

埃及亞斯文大壩上游的納瑟湖是附近居民賴以為生的重要水文,然而由於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種植棉花,湖水受到污染,湖泊生態也受到衝擊。
埃及亞斯文大壩上游的納瑟湖是附近居民賴以為生的重要水文,然而由於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種植棉花,湖水受到污染,湖泊生態也受到衝擊。 © Hsieh Che-ching

水庫雖然為埃及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卻也對當地環境造成劇烈衝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該如何取得平衡點?謝哲青引導聽眾反思:

難道我們因為支付得起金錢,我們就能無限地使用能源,擴張發展嗎?我們對待能源和消費的方式,是否應該做些改變?」

然而面對龐大複雜的氣候議題,一般公眾該如何參與?

用更溫柔、文明的方式去面對環境問題

講座尾聲,謝哲青鼓勵現場的讀者與聽眾可以在平時花更多時間關心環境議題。

不一定是上街頭抗爭才是公民參與,您我能在日常生活中從最基本的減塑、節能開始做起,在消費或使用能源以前先想想背後的環境代價為何,以此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再延伸到公民共識的溝通、教育,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再去關心環境議題的科學論據。

謝哲青鼓勵參與講座的觀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花更多時間關心氣候與環境議題,也期待有更多人以溫柔文明的方式面對環境問題,與地球共好。
謝哲青鼓勵參與講座的觀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花更多時間關心氣候與環境議題,也期待有更多人以溫柔文明的方式面對環境問題,與地球共好。 © Greenpeace

「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用更溫柔、文明的方式去面對環境問題,而不是單向粗暴的解決。」

此次講座開放線上觀眾留言發問,可以和講者即時互動,而座談間謝哲青與專案主任劉羿君富含知識量的對答,更令不少觀眾直呼收穫良多,得以用嶄新的觀點看待氣候危機。

氣候議題固然複雜,且往往牽涉到社會、政治,茲事體大。然而卻也因為它與全人類的生活,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息息相關,更需要您我共同關心和行動。無論是日常的節能減碳,甚或連署、關注環境議題,都是邁出公民參與的重要一步,也邀您與綠色和平一同溫柔善待唯一的地球家園。

延伸閱讀:

更多【COP26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