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犧牲區」,不是減緩氣候危機的方法!
無論種族、出生地與貧富,每個人都應有生存的權利。但氣候危機凸顯了人權的不平等,解決方案往往由有錢有權之人提出,耗費鉅資,卻不見得對環境及深受氣候災難衝擊的人民有益。事實上,兼顧氣候問題與環境正義的解決方案所在多有,而且立即可行。
近期的全球氣候峰會中,各國針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進行目標修正,然而,許多國家打算持續進行化石燃料的投資計畫,對於再生能源的發展依然卻步。以英國為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先是在 2021 年初宣布了 1.65 億英鎊(約新臺幣 64.7 億元)的煤礦投資計畫,而原本編列將用於能源效率計劃的 15 億英鎊(約新臺幣 588 億元),則遭到大幅刪減。
全球主要碳排放國必須在氣候解決方案上進行更多的投資,然而,並非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公平的,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被公平對待。
文章目錄
要了解氣候行動方案,必須認識「犧牲區」
綠色和平小教室:
犧牲區(Sacrifice zones),是指以權力和利益為前提之下,被蓄意忽略甚至被破壞的區域或國家,這些地區通常較為偏僻、貧窮,缺乏政治與經濟權力。
犧牲區可能是暴露於有毒化學品的特定街區,如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一個被稱為「癌症區」的地區,周圍的石化工廠帶來了致命的污染,附近居民癌症罹患率是全國平均的 50 倍。
犧牲區也可能是整個國家,例如被氣候變遷嚴重影響的孟加拉,經歷了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氣旋、乾旱、土石流等極端天氣事件影響,預計到 2050 年,每七個人中將有一個人流離失所、失去家園。

發展程度最低、污染也最少的國家往往成為犧牲區
「犧牲區」是資本主義追求經濟永久成長的產物,為了追求利益犧牲了土地和人民。弱勢族群成為犧牲區並非偶然:這是由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主義」所主導,意即深信只要是非白人種族,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低等的。(延伸閱讀:氣候變遷也有「貧富差距」?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執行總監的觀察)
小至村莊、大至國家,黑人、原住民或有色人種(Black, Indigious or People of Colour, BIPOC)為主的社區,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異常劇烈。1999 年至 2018 年間,受極端氣候事件影響最嚴重的 10 個國家中,有 7 個是發展程度最低、污染也最少的國家。

犧牲區與氣候解決方案有什麼關係?
氣候解決方案的首要重點是必須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公正地轉用再生能源。種植樹木或是開發技術,如碳捕獲,被認為可以減緩溫室氣體造成的影響。
而開發新技術往往受到資本主義國家青睞,但這也是問題所在。因為致力於追求以技術為本的氣候解決方案,需要時間與金錢,而這兩者都是犧牲區國家與人民缺乏的。

再造地球是富有白人的權力冒險
許多極端氣候的解決方案通常由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富裕的白人提供資金,往往吸引億萬富翁、大企業、石油巨頭和歐美已開發國家的高度關注。碳捕獲屬於地球工程的範疇,針對環境進行人為的大規模控制,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其他提案還有將鐵釋放到海洋中,以促進藻類繁殖幫助碳的吸收,甚至還有將太陽變暗的嘗試......
從地球工程技術出發,出現了一個特別離奇的計畫:建議以人工方式複製火山爆發的效果,然後向大氣層中的平流層注入硫酸鹽,太陽光因此被反射回太空中,以冷卻升溫的地球。
單憑技術無法解決氣候問題
這種大規模的行動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可能引起乾旱,土地沙漠化和臭氧層的破壞。同時,火山噴發會影響亞洲和非洲的季風週期。再加上陽光減少的影響,可能嚴重擾亂糧食供應,導致飢荒、民間衝突、甚至國際戰爭。而上述所有情境,都會首先發生在犧牲區——飽受氣候災難影響最劇之地。

以科技角度出發無法真正解決氣候問題,許多不切實際的提案一旦失敗,不只虛擲了大量資金,最重要的是浪費了時間。它解決不了環境危機和社會不公之間的交互影響。簡單的說,讓應該對氣候危機負責的既有權力者提出解決方法,很難帶來系統性的革新。犧牲區的存在顯示,有權者只重視某些生命而非所有生命。
氣候危機有解方,現在就可以開始!
2050 淨零碳排是全球認可的目標,達到這個目標並不需要太過複雜的技術,而是將資金投資於再生能源的開發,同時逐步淘汰高碳排產業。
可喜的是,能同時解決環境危機和社會不公的方案本來就存在,例如歐盟提出的「綠色新政」,為了實現 2050 年前達到淨零碳排,2021年歐盟執委會將提案修改能源和氣候相關的所有法規,「碳關稅」也是政策之一。在產業中,全球大型企業包括蘋果、微軟、台積電已開始推動產業鏈走向 100% 使用綠電。(延伸閱讀:企業標竿引領能源轉型,未來10年您不能錯過的全球綠趨勢)

邀請您一起支持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在疫情加劇的臺灣,缺水與缺電再再證明政府及企業不能漠視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必須及早做出減碳承諾,推動能源轉型。綠色和平將持續推動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呼籲更多城市加入宣示氣候緊急的行列,並做出完善的執行計畫,對抗氣候變遷,使您我及未來世代都能擁有安定、平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