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發現死亡之牆,揭露過度捕撈證據,保護海洋刻不容緩
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於2021年2月啟航的「印度洋調查之旅」,發現在海洋生態豐饒的印度洋暗藏過度捕撈危機。被禁止的「死亡之牆」流刺網(gillnets)仍被使用,管理鬆散使漁業肆無忌憚奪取海洋資源,使您我的大海陷入更多危機。
印度洋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是許多生物賴以維生的重要棲地。然而,工業式捕撈已對海洋健康、沿海居民生計、當地物種與生態造成威脅。綠色和平乘著船艦於現場調查結果,顯示政府在保護行動上失職,必須制定強而有力的規範,才能守護珍貴大海。
文章目錄
綠色和平印度洋調查之旅,揭發破壞式漁業真相
隨著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於印度洋的調查航程進入第 3 個月,除了在薩耶.迪.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探測水下生物、尋找環境DNA了解生態現況外,更於印度洋西北部進行調查,發現破壞力極大的漁法──「死亡之牆」(Wall of Death)。

為了讓公眾知道海洋正遭受破壞的真相,綠色和平發布報告揭露以下現況:
- 大規模的流網(driftnets),常被形容為「死亡之牆」,其實早在 30 年前已被聯合國禁止,然而至今仍被廣泛使用,使當地海洋生物被大量捕獲。
- 在過去 50 年間,印度洋的鯊魚數量大幅下跌近 85%。
- 綠色和平英國調查團隊在印度洋目擊流刺網(gillnets),以 7 艘船建置 21 海里長(約 39 公里)的兩面網牆,並記錄因混獲而誤捕瀕危物種,如鰏魟(devil rays)。
- 魷魚漁業快速擴張,有超過 100 艘漁船在此區作業,而且沒受到國際規範管制。
- 在薄弱的制度與政治決策下,對漁業管理非常鬆散,包括最近期的印度洋鮪漁委員會(IOTC,Indian Ocean Tuna Commission),就是因歐洲產業影響,導致會議未能就解決過度捕撈的措施達成共識。
綠色和平小教室
流刺網(gillnets):這是一種捕撈技術,將漁網的頂部連接綁有浮球的繩索,而網的底部則是連接到綁有重物的繩索,使漁網垂直懸掛在水中。當魚尾或魚鰭被漁網勾住,試著掙脫逃離時,鬆軟的漁網就會把魚包裹起來,也因此容易捕捉到目標外的海中生物(混獲)。流刺網對海洋生物的殺傷力很大,大型的流刺網由大、中、小綱目的三層網所組成,不論魚的大小都會全部落網,造成生態浩劫。此漁法已陸續被各國禁止,卻仍在海上頻繁使用。

海洋亟需強而有力的保護制度
綠色和平調查團隊目擊這衝擊的一幕,顯示現在的海洋仍尚未受法規保障,許多漁船還是在管理疏失的地方進行捕撈。脆弱的生態系統受到極大壓力,而工業式漁業正藉此獲得利潤。「我們不能允許漁業持續破壞海洋,我們必須為數十億仰賴健康海洋生存的人民,改變現狀。」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保護海洋專案主任Will McCallum說。
漁業需被妥善管理,對全球沿岸社區的糧食保障至關重要,尤其是南半球的社群。居住在印度洋附近的人數大約占全球 30% 人口,而有 30 億人倚賴這片海洋作為蛋白質來源。然而,一旦印度洋的生態資源消耗殆盡,將帶來嚴重的糧食危機。

Will McCallum補充:「這份報告也揭露了破壞式漁法,尤其是歐洲籍漁船所放置的人工集魚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改變印度洋西部的生態棲地。被評估的魚群種類有大約三分之一都遭過度捕撈。全球有大約 21% 的鮪魚都在印度洋捕捉,成為獵捕鮪魚的第二主要區域。」
在大肆捕撈猖獗之下,印度洋生態岌岌可危,需要您我共同關注,並加入全球守護海洋的力量。

與350萬海洋守護者,推動聯合國成立《全球海洋公約》
光靠在地的漁業管理組織已經無法有效保護海洋,必須制定強而有力的保護區,才能真正守護海洋生態。綠色和平與全球超過 350 萬海洋支持者,正為 2021 年 8 月於聯合國召開的《全球海洋公約》最後一次協商會議做最後衝刺。透過綠色和平船艦實地調查,以科學實證作為倡議依據,凝聚公民聲量向各政府施壓,在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
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全球海洋專案,將資訊分享給更多人,一同要求全球領導者以行動保護珍貴大海,免於遭受人為侵擾和掠奪,使無數珍貴生物得以生存,讓您我及未來世代都能擁有健康永續的蔚藍海洋。
延伸閱讀:
參考原文:Walls of death: fisheries threaten livelihoods in the Indian Ocean, report rev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