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海洋
6 mins

2024世界海洋日「喚醒新深度」:6月8日一起深度了解大海,守護大海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2008 年,聯合國正式宣布每年 6 月 8 日為「世界海洋日」,旨在喚起全球對海洋的關注與重視。海洋是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隊友,在世界海洋日這天,邀請您一起守護她,守護您我的未來。

2024年「世界海洋日」主題:喚醒新深度

海洋廣闊無垠,維繫著人類及地球上所有生命,但是,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僅僅不到 10%。即使所知甚少,人類卻持續作出目光短淺的決定——深海採礦、過度捕撈以及海底鑽油——逐步導致海洋與您我的滅亡。

海洋危在旦夕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人類對海洋的保護作為仍相當淺薄。2024 年世界海洋日最新的主題是「喚醒新深度」(Awaken New Depths)旨在喚醒人們對海洋更深層次的認知更深度地守護海洋,進而促使政府落實行動。

2024年聯合國世界海洋日主視覺。
2024年聯合國世界海洋日主視覺。 © UN World Oceans Day 2024

世界海洋日是什麼時候?由來和宗旨?

每年 6 月 8 日是「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藉由這一天喚起全球公眾對海洋的關注,瞭解海洋對人類與地球的重要性,並在接下來的一整年,以各種行動守護海洋永續。

「世界海洋日」源自資料來源:UN World Oceans Day: What is World Oceans Day? 1992 年 6 月 8 日於里約熱內盧舉辦的全球論壇,當天「加拿大海洋機構」(Oceans Institute of Canada)在政府支持下發起了「藍色星球」活動,邀請國際專家、意見領袖等人,為海洋對地球的貢獻而發聲。

這場活動啟發全球數萬人連署支持資料來源:World Ocean Day: Announcing the World Ocean Day 2024 Action Theme,促使聯合國在 2008 年 12 月 5 日,第 63 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宣布 6 月 8 日為「世界海洋日」。在此期間,全球對海洋日的觀察更廣且更深,聯合國秘書長表示廣大的關注反映了海洋的需求,包含海洋空間、國際航運、海上安全、海洋科技、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環境與永續發展、氣候變遷,以及區域與國際合作,也顯示落實聯合國海洋法的重要性。(延伸閱讀:海洋勝利!近20年倡議,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從此,全球數千個組織及數百萬公眾在每年的 6 月 8 日團結起來,以海洋為主題舉辦活動,共同檢視海洋遭受破壞的問題,呼籲大眾保護、保育海洋,將此精神不斷延續下去。

世界海洋日特展

綠色和平將在 6/6-6/16,於臺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2%之外的蔚藍》互動體驗展,將有多場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導覽場次,以及演員、作家、攝影師、環境工作者等跨領域愛海人士們的講座分享,期待透過沉浸式展覽及線下講座,喚起更多人的關注與行動。

免費索票

海洋污染、生態失衡!全球海洋面臨的多重危機

全球海洋正面臨多種威脅同時侵擾海洋,使海中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生態環境岌岌可危!

過度捕撈

拖網撈走大量魚隻,容易造成混獲和環境破壞。
拖網撈走大量魚隻,容易造成混獲和環境破壞。 © Alex Hofford / Greenpeace

工業式漁撈正快速使海洋邁向枯竭,以延繩釣、底拖網流刺網等破壞型漁法長時間作業,不斷榨乾海洋資源。根據統計,93% 的魚類正遭受過度捕撈或瀕臨滅絕,繁衍速度趕不上物種流失,海中的生態與食物鏈正逐步崩毀。(延伸閱讀:海洋不應由捕魚企業管理,您我需要《全球海洋公約》

塑膠污染

塑膠污染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夢魘,圖為海龜屍體擱淺上岸,身上覆蓋著塑膠垃圾。
塑膠污染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夢魘,圖為海龜屍體擱淺上岸,身上覆蓋著塑膠垃圾。 © Made Nagi / Greenpeace

大量陸地上製造的塑膠廢棄物流入海中,殘留在海面和海底,甚至在馬里亞納海溝都有微塑膠的蹤跡。據估計,每年最多有 1,270 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使海中生物飽受侵害。研究指出,全球多達 52% 海龜曾誤食塑膠,90% 海鳥體內含有塑膠,科學家曾在 48 種鯨豚體內發現垃圾碎片。加上無數海洋生物遭塑膠和漁網纏縛,塑膠污染正嚴重戕害我們的海洋。(延伸閱讀:每年127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失控的塑膠污染成為全球環境問題

海底鑽油

2010年墨西哥灣發生嚴重的海上油井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數百萬桶原油流瀉進海中。
2010年墨西哥灣發生嚴重的海上油井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數百萬桶原油流瀉進海中。 © The 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

在海上架設鑽油平臺,通過油井取得海底的原油,是許多石油公司在全球海洋榨取資源的方式。然而,開採、運輸、燃燒石油的每個階段,都有洩油和污染的風險。過去十年來,洩油事故層出不窮,不僅污染海洋環境且須耗時數十年慢慢恢復,也對海中生物造成生命威脅。(延伸閱讀:電影《怒火地平線》:海上鑽油平臺爆炸真實事件,警示石油風險

深海採礦

2021年,深海採礦企業將採礦機具拖拉上船時,帶起大量海底沉積物,顯示深海採礦對於海床極具破壞力。
2021年,深海採礦企業將採礦機具拖拉上船時,帶起大量海底沉積物,顯示深海採礦對於海床極具破壞力。 ©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

從距離海平面 200 公尺以下的海床開採礦物,須將一座比藍鯨更重的大型機具放到海床上翻攪、挖掘,再透過數公里長的管道,把挖出的物質送上採礦船,篩走所需的礦物後,再把沙石、海水及其他廢棄物倒回海裡。這個過程嚴重破壞海底生態環境,也對海洋造成污染。(延伸閱讀:什麼是深海採礦?存在哪些危機?海洋新興威脅觸發4大環境爭議

氣候變遷

海水升溫導致澳洲大堡礁珊瑚出現大規模白化。
海水升溫導致澳洲大堡礁珊瑚出現大規模白化。 © Dean Miller / Greenpeace

全球各地遭受氣候變遷衝擊,海洋當然也深受其害。隨著氣溫升高,海洋已吸收了超過 90% 的多餘熱量,海水溫度越來越暖,多次引發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改變棲地環境,使部分海洋生物難以生存,邁向滅絕風險。此外,海水吸收過量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化,對生物健康超成危害。而海水變暖也影響洋流,進一步助長極端氣候。(延伸閱讀:IPCC最新海洋報告:氣候危機也是海洋危機

海洋的重要性超乎想像

海洋是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

科學家呼籲:擁有健康的海洋,我們才能享有健康的地球。海洋為生命提供 50% 至 80% 氧氣、封存大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更是調節氣候與水循環的重要幫手。在全球必須共同對抗氣候變遷的時刻,海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延伸閱讀:為什麼健康的海洋可以幫助減緩氣候變遷?全球保護海洋的5大重點

萬物賴以為生的海洋恩惠

海洋是孕育無數生命的源頭,從熱帶魚群、大型鯨豚、微小浮游植物、遠距遷徙的海龜、深海物種,到南極企鵝和北極熊,都仰賴縝密且豐饒的生態食物鏈。無論是頂級掠食者或食物鏈底端的小魚小蝦,都是平衡食物鏈的重要環節,互相交換養分,也驅動著將資源散布到更廣的海域。

海洋生物互相扮演著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更有助於維持氣候穩定。
海洋生物互相扮演著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更有助於維持氣候穩定。 © Sirachai Arunrugstichai / Greenpeace

大海也是人類獲取糧食的重要來源。全球超過 30 億人的生計仰賴海洋資料來源:《全球海洋公約》第五次協商會議在即,凝聚全球力量保護海洋!/,尤其是沿海社區以小規模捕魚養活家庭的漁民,以及許多擁有食魚文化的國家,須透過海洋資源補充蛋白質等營養。

然而,儘管海洋如此珍貴且必要,全球只有約 2% 公海受到適當保護,其餘的 98% 仍持續面臨破壞和掠奪危機,亟需您我發聲為它爭取保護。

如何以行動守護海洋?

在 2030 年前保護全球至少 30% 海洋(30x30),設立全面的保護區網路,能夠幫助大海生態休養生息,重回往日豐饒。這是目前學界公認的行動目標,而隨著聯合國達成制定《全球海洋公約》共識,有越來越多國家陸續批准通過公約,或開始研擬 30x30 路徑,逐步推動公約生效。(延伸閱讀:海洋勝利!近20年倡議,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綠色和平持續在全球倡議,催促各政府加速批准公約,盡早為海洋提供完善且強而有力的保障。您也可以在生活中透過以下行動,為海洋減少壓力: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

塑膠污染是海洋殺手之一,當您在生活中以可重複使用的杯子、容器、餐具、提袋等取代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將能有效降低海洋污染。(延伸閱讀:減塑生活從「可重複使用」取代「一次即丟」開始

自備容器購買食材,可從源頭減少許多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及垃圾。
自備容器購買食材,可從源頭減少許多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及垃圾。 © Greenpeace / Wendi Wu

實踐低碳生活,減緩氣候變遷

逐步淘汰高碳排的化石燃料能源,少開燃油車、支持綠能交通、節省電力、投資再生能源發展,都是可以嘗試的減碳方式。您也可以藉由減少吃肉、延長物品使用時間、改用節能家電來達到減碳目標。(延伸閱讀:氣候變遷有哪些解決方案?您不可不知的十大關鍵方法

慎選海鮮,避免助長破壞型漁法

少吃魚是一種不打擾海洋的方式。不過,在改變飲食習慣的過程,您可以嘗試選擇更友善海洋的海鮮,以在地沿近海、數量豐沛的當季魚類為主,避免選購食物鏈高階魚種(如鯊魚和鮪魚)、野生魚卵(如烏魚子和海膽)、魚罐頭和魚身斑點多彩的珊瑚礁生態系魚種。(延伸閱讀:愛吃海鮮更要關心海洋,《永續海鮮選購手冊》教您聰明挑選水產

選購在地當季且以友善魚法捕獲的海鮮,也是保護海洋的方法之一。
選購在地當季且以友善魚法捕獲的海鮮,也是保護海洋的方法之一。 © Naomi Goddard / Greenpeace

多多分享海洋保育相關資訊

越多人關心海洋的現況,改變的力量就越大!邀請您與親友分享文章訊息、加入連署、訂閱電子報加入LINE好友,掌握全球與臺灣海洋的最新消息,與綠色和平一起推動永續的海洋政策和行動。

參加綠色和平推廣活動

公眾關注是推動政府行動的關鍵力量,綠色和平將於 2024 年 6 月 6 日至 16 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2%之外的蔚藍》多場互動體驗展,深入淺出地介紹過度捕撈及深海採礦的影響,以及《全球海洋公約》的重要性。活動期間也將有多場專案主任導覽場次,以及演員、作家、攝影師、環境工作者等跨領域愛海人士們的講座分享。邀請您與親友一同關心海洋,成為海洋最堅強的靠山。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