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海洋
3 mins

無所不在的塑膠污染,已入侵南極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今年1至4月在南極進行科學研究調查,抽取多個水樣本與雪樣本化驗。分析證實,8個海水樣本當中7個含有微纖維等微塑膠,換句話說,塑膠污染已經擴散至南極。

Greenpeace ship the Arctic Sunrise in Charlotte Bay, Antarctic Peninsula. Greenpeace is on a three-month expedition to the Antarctic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including seafloor submarine dives and sampling for plastic pollution, to highlight the urgent need for the creation of a 1.8 million square kilometre Antarctic Ocean Sanctuary to safeguard species like whales and penguins.

這不是我們想發現的。今年稍早綠色和平船艦與科學家航向南極,想看到的是讓人驚嘆的自然生態與美景,像是在冰上邁著步伐的企鵝、雄偉的鯨魚,還有翱翔的海鳥,這些生物都稱南極為「家」。

但是,即使航行在如此遙遠的海域,我們也無法擺脫名列頭條新聞的海洋災難:塑膠污染。

分析報告顯示,微塑膠與化學物質存在於此次南極航行收集的水與雪樣本中。即使在足以稱為世界最後純淨之地的南極,也已受到微塑膠與有害化學物質污染。

當中有些污染立即可見。航行在冰山之間,綠色和平船員看到漂浮的漁業廢棄物,像是浮具、漁網與防水布。我們靠近,將這些物品從水面上撈起來。但是如同報告中發現的微塑膠,塑膠污染問題遠比可見的垃圾更大,也需要從源頭解決。

塑膠已經在全球海洋的所有角落發現,從北極到南極,甚至在海洋最深處。過往認為,南極周圍的洋流具有緩衝的作用,可以保護這個區域免於早已侵擾全球其他海洋的塑膠污染。我們發現的部分微塑膠可能來自當地(如源自於陸地或航運),但有些研究表明,微塑膠可能來自更遠的地方。
在雪的樣本中發現的化學物質,顯示人類活動的效應如何無所不在。這些化學物質常用於許多工業生產流程和消費商品裡,並與野生生物發現的繁殖和發育問題有關。收集的雪樣本包括新鮮的雪,顯示有害化學物質從大氣中沉積。

調查顯示:

  • 9個Manta Net拖網打撈樣本中,兩個發現微塑膠碎片
  • 9個雪樣本中(包括新鮮雪及積雪),7個發現廣泛作工業生產用途、例如戶外服裝防水材料的有毒化學物質「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 PFASs),部份PFAS被指影響野生動物繁殖及健康

Sandra Schoettner (marine biologist and oceans campaigner with Greenpeace Germany) and Jono Emms doing water sampling on Joinville Island in the Antarctic Soun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c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like PFCs (per- and polyfluorinated chemicals) in the Antarctic environment. PFC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and products. The outdoor industry applies them for waterproof gear like jackets and shoes. Greenpeace has already performed this kind of sampling in other remote and seemingly pristine places in China, Russia, Turkey, Scandinavia, the Alps, and Patagonia.

Hope Bay, Antarctic.Microplastic sampling in Antarctic waters from aboard the Arctic Sunrise. Sandra Schoettner, marine biologist and oceans campaigner with Greenpeace Germany and crew deploying the so-called manta trawl – a net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skimming small particles from the sea surface whilst being towed alongside the ship. Greenpeace has already performed this kind of sampling in many other marine environments, including very remote as well as highly impacted places.

微塑膠及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這些化學物質不存在於自然環境,卻可隨大氣或塵粒飄散世界各地,直至隨雨水或冰雪著陸。有研究顯示,其中一種PFASs全氟辛酸(PFOA)或能引發腫瘤、損害生殖系統、影響荷爾蒙分泌。

為PFASs換個名字,您對PFCs(全氟化合物)可有印象?綠色和平2015年起推動的「為戶外去毒」專案,正是要求各大戶外品牌停止使用具防水防油特性,卻長久污染環境的PFCs。綠色和平各地辦公室團隊當年走訪斯洛伐克高塔塔山、瑞士馬村湖及意大利錫比利尼山等地,發現10處偏遠地方皆受PFCs污染,而今次在南極抽驗的雪樣本,部份PFOA含量高達1.86ng/L,比上述三地更高。

綠色和平在南極長達三個月考察期間進行的重要科學調查工作,包括採集雪的樣本並以Manta Net在水面拖行進行採樣。這不是首度在南極發現微塑膠,但綠色和平的研究報告證實,這個區域的塑膠污染已很顯著,並且可以測量。

綠色和平守護南冰洋專案主任費里達.班特森(Frida Bengtsson)表示:「我們可能想像,南極是一片隔世、純淨的荒野。其實從形形色色污染、氣候變遷到工業捕撈磷蝦,人類踐踏的足跡清晰可見,更甚是這次研究結果證明,最原始的南極生態已受微塑膠及殘留有毒有害化學物玷污。我們必須立即從源頭阻止污染物落戶南極,更需要一個南極海洋保護區,讓企鵝、鯨魚及整個生態系統得以喘息。」

科學分析提供新的關鍵資訊,加深我們對海洋塑膠污染問題的了解,並再次說明,我們急需採取行動,從源頭解決問題,保護我們的海洋和海洋生物。

在全球,我們需要阻止塑膠污染進入海洋,包括呼籲企業減少生產塑膠製品,並督促政府以政策協助終結用了就丟的塑膠時代。

連同氣候變遷、遠洋漁船捕撈磷蝦等人類威脅,我們也要在今年南極海洋委員會通過成立南極海洋保護區,讓企鵝、鯨魚等南極物種得到喘息空間。今年十月,全球有機會創建最大的南極海洋保護區,以守護達德國五倍的海洋面積。全球已有160萬人加入支持!而在南極確認發現塑膠污染和有毒化學物質,將會加大全球政府保護它的壓力。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綠色和平船艦南極污染動物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