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海洋
3 mins

促成修訂遠洋漁業三法,讓臺灣遠洋漁業黃牌危機成為轉機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黃牌事件讓臺灣公民認識到臺灣遠洋漁業的實力與規模,還有拉近了海島子民們與大海的連結感。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蔡佩芸與您分享,公眾關注、國際和社會的輿論是如何推動整個法案進行,同時不能忽略站在第一線漁民的心聲。

「臺灣綠色和平之前從未針對特定法案有如此深入的推動經驗,這全仰賴社會、人民的高度關注,才能達到今天的改變。黃牌曾是危機,但透過您我的努力扭轉,它成為保育海洋的契機。」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蔡佩芸

問:公眾的關注與社會輿論,您認為在促成成功修訂遠洋漁業三法過程裡,扮演了什麼角色?

蔡:在黃牌事件之前,一般臺灣人可能不知道臺灣遠洋漁業這塊招牌在全球是多麼知名響亮,總產值又是多麼可觀,而這個名列全球前3大的招牌,卻因為極少數害群之馬,讓臺灣在國際上的形象大大損傷,險砸了自己招牌。

綠色和平在接獲黃牌消息後,隨即展開「除黃牌,救漁業」的網路與街頭連署行動,匯聚支持者的聲音,要求政府拿出決心、去除黃牌。在今年 5 月,達到 35,000 人連署;公民社會的關注與討論是推動政府或企業做出改變的重要動力。除了連署,我們也以行動,試圖更進一步提升社會關注度,例如我們在漁業署前,舉辦海洋生物追思會,凸顯因為管理不善與非法漁業,造成多少無辜生命的殞落。

匯聚人民的聲音與共識,以及社會關注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無法一蹴可及,必須慢慢凝聚而成。就我的觀察,「除黃牌」的輿論真正成形是在今年2月,接著三個月裡陸續又發生多起社會矚目的新聞事件,例如《紐約時報》報導我國漁船在帛琉的非法漁業行徑、華盛頓公約保護的稀有魚類龍王鯛在綠島被捕殺等。

另外,臺灣媒體對於國際事件和國際媒體的報導,其實還是有某種程度上的關注。有了國外媒體的關注,進而帶動國內媒體,加上網路消息無遠弗屆,這些都促成公眾意識到,臺灣遠洋漁業的問題,正嚴重打擊臺灣在國際上的形象,必須痛下決心改善。當媒體和社會開始理解問題、有了討論,自然會思索應該如何解決問題。眾人的聲音對於綠色和平在向政府和立委溝通倡議的過程裡,是很強大的後盾,也是推動改革時的動力。

以往您我可能都會認為訂定法條或是政策的改變,是需要很長久的時間,不免讓人對政府的效率失去信心。以這次除黃牌的修法經驗為例,有社會、公民的關注,是能有效縮短政策或法令的推動時間,促成改變

綠色和平臺灣行動者在漁業署前為海洋生物舉辦追思會,倡議政府管理不善,非法漁業猖獗。
綠色和平臺灣行動者在漁業署前為海洋生物舉辦追思會,倡議政府管理不善,非法漁業猖獗。 © Steven Vigar / Up against the Wall / Greenpeace

問:國際媒體的關注程度有多高?

蔡:臺灣是遠洋漁業市場上的供給大國,市場國對於臺灣漁船的作業情形自然相當重視。這些市場國有歐洲國家、美國等,若市場國表示不願意再向臺灣進口魚貨的話,每年約436億臺幣的總產值,可能面臨下降甚至消失威脅。

臺灣遠洋漁業的規模之大,綠色和平全球辦公室深知協助推動這項法規、促使臺灣的遠洋漁業改善,將會為全球遠洋漁業和守護海洋資源帶來極大的助益。無論是在調查、發佈報告,綠色和平在全球的辦公室給予許多協助。我們的研究團隊也是跨國組成,例如紐西蘭的研究員來到臺灣做調查,後來紐西蘭的媒體也去訪問了這位調查員。研究報告「臺灣製造-失控的遠洋漁業」也是向全球辦公室同步發佈,促進更多國際社會的討論,也讓臺灣政府感受到壓力。

問:漁民的心聲,綠色和平也聽見了嗎?

蔡:綠色和平對於環境議題一貫以實地調查、找出問題為基礎,進而邀請支持者和我們一起解決問題。在這次黃牌事件,目標是改變政策。因為我們直接點出問題,這對漁民來說,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會是「綠色和平又來打擊我們了」,但後來也有越來越多船東、漁民理解,訂定法規去打擊極少數害群之馬的做法是必要的,不能因為少數不守法的人,壞了臺灣遠洋漁業的整體名聲,進而讓所有的漁民在市場、出口貿易上面臨生存壓力。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團隊也曾登上漁船、前往漁港觀察,也看到漁民的辛苦,漁民出海捕魚、生活情況、工作條件,真的不是常人能夠勝任和得以想像的。因此我認為保持與漁民的對話是非常重要的,因唯有如此,同時去了解漁民和海洋資源所面臨的困境,才能找出適當方法,確保漁業和海洋資源都能永續發展。

臺灣蘇澳漁港。
臺灣蘇澳漁港。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問:請談談您所看見的漁民困境。

蔡:站在第一線的漁民往往是最明顯感受到海洋資源枯竭的一群人。直接衝擊的就是他們越來越艱困的生計,難道臺灣政府真要任其產業消失嗎?不該是這樣的。臺灣漁民的捕魚知識與技術一流,政府應該好好思考這些技術和知識的傳承,以及如何從這些技術再延伸,甚至應用到海洋資源保育層面,讓臺灣的漁業永續。

以我自己曾在小琉球與漁民交談的經驗來說,他們都感受到海洋資源不斷地減少,很多船長都不意願讓自己的下一代接棒,吃力不討好,太過辛苦。再者,政府欠缺長遠的遠洋漁業發展政策,對漁民來說,未來沒有保障,現實逼得他們只能趁現在能賺多少就趕快賺,因為未來可能就沒有魚可捕了。

問:最後,有什麼要對關心這個議題和曾經參與連署的支持者說的話?

蔡:這次推動遠洋漁業法案和除黃牌的過程,我看到民眾的關心,以及對議題的關注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我們可能都會認為,政策改變遙不可及,或是我一個人的關注不會有效果。可是就因為有越來越多人的關心,積沙成塔,形成的力量就越大。這是我在這段時間感受最深的一點,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這裡我想分享個小故事。兩年前,我有機會與小琉球的學生有密切的接觸,對小琉球的孩子來說,海洋就是游泳池,他們不懼怕海,下課了就到海邊游泳。因為與海親密接觸,很自然地就具有海洋保育的觀念。他們能和我侃侃而談海洋資源枯竭的問題,還跟我分享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曾經看見的小琉球是如何美麗。這些孩子自然流露出自那份簡單又純真的心要保育海洋,讓我印象深刻又感動。

我很希望更多人都能和他們一樣,如此親近海洋,進而產生想要保護海洋的那份心。您我是居住在四面環海的海島子民,但心卻似乎離海很遙遠。過去無論是媒體、社會、政府都較少關心漁業資源的問題,但這次黃牌帶來的遠洋漁業危機,再加上發生多次的違反鯊魚「鰭不離身」規範、綠島發生龍王鯛被捕殺等等,讓更多人開始注目海洋問題,進而也開始了解海洋。當您我對於海洋的認識提升,自然而然會進一步興起保護海洋的念頭。而綠色和平接下來努力的方向,就是讓更多人看見海洋的美麗,以及面臨到的挑戰。請和我們一起努力!

很多臺灣人,像您一樣…

為確保獨立與公正,我們從不接受來自政府或企業的捐款。所有推動環境工作的資源 100% 來自熱心民眾,您的支持對我們無比重要。 我們承諾謹慎使用每分資源,並力行資訊公開透明。您願意加入我們,以幾分鐘的時間,每天 10 元的金額,共同守護我們唯一家園嗎?

我願意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