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氣候

救救台積電綠電荒,社區屋頂成解方! 綠色和平號召全臺里長募集屋頂援助台積電根留臺灣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經理陳詠仁指出,如果台積電要達成2050年RE100目標,甚至加速在2030年提前淨零,台積電不能再被動坐等政府開發綠電,必須學習國際企業主動投入綠電自發自用,改變企業決策轉型綠電轉銷者。現在就應該展開積極行動,將開發時間較短且爭議較低的屋頂型太陽光電納入解方,才有可能實現。

台積電日前正式啟用位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全球研發中心,向臺灣社會表示其根留臺灣的決心。然而隨著研發技術和全球晶片需求持續增長,衍生的電力需求也日益龐大。為維持台積電在蘋果供應鏈競爭力並履行其國際RE100承諾,台積電對綠電需求變得愈發重要。但是,今年六月台積電公布202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在2021年至2022年之間,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僅從9.2%上升至10.4%,能源轉型進度相當緩慢。台積電劉德音董事長更是在近期對政府喊話,擔憂臺灣再生能源發展速度趕不上台積電需求。

綠色和平在2023年5月之間委託循證民調公司,針對臺南市、新竹縣市、高雄市等台積電已設廠或規劃設廠之縣市,年滿20歲民眾進行電話民調,是否支持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積極發展屋頂光電,且將自家屋頂租賃給企業開發,並完成2001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19%)。調查結果顯示將近七成民眾都支持台積電等半導體企業應積極發展屋頂光電,且超過四成六的民眾願意提供屋頂給台積電等半導體企業做屋頂光電開發。

綠色和平根據此份民調結果,進一步針對台積電中科園區周邊里區進行里長訪談,至今已累積25位里長簽訂連署書,表示願意帶頭將社區的閒置屋頂提供給台積電建置屋頂光電設備。根據綠色和平估算,已簽署里的屋頂總面積加起來超過900公頃,相當於455個臺北小巨蛋,潛力裝置容量更高達900MW(百萬瓦),年發綠電量大約10億度。若這些潛力發電量全數開發,將可讓台積電綠電占比提升至15%,發電潛力不可小覷,綠色和平希望台積電能接納在地民眾於綠電發展上的美意。

臺中市潭陽里楊仲傑里長響應本次連署,也表示不論是幫助臺灣再生能源發展還是提供台積電綠電,里民都非常樂意去盡一份心力。雖然也會考量例如屋頂蓋太陽能板的安全性、施工品質、後續維修等,但若台積電未來能夠親自開說明會來做社會溝通,那對很多里民來說都非常有吸引力,也讓人安心。這樣也符合台積電作為大企業該盡的社會責任,對地方社區都能做到關懷。

屋頂型太陽光電無疑是多贏選擇,企業里民都享受

臺灣太陽能光電產業協會常務理事陳坤宏表示,屋頂光電絕對是臺灣最應該優先開發的再生能源,綠色和平連署中提到的,將鄰里社區屋頂閒置空間蓋設太陽能板,並將再生能源供應給台積電,實行上其實並不困難。現在臺灣許多光電商已開始在地方行政單位協力下,共同開發社區屋頂光電,並透過三轉一讓在地企業能有明確的購買綠電窗口。也有企業主動提出綠電需求,透過尋找合適屋頂資源,參與後續建設事項。台積電現在面對缺綠電的窘境,更應該積極參照此作法,將鄰里社區的綠能資源聚沙成塔,主動去尋找更多可發展再生能源的社區屋頂。

為持續累積民眾支持並傳達民眾想法,綠色和平已正式啟動【陽光呼喚,屋頂募集!全臺里長挺台積】連署頁面,邀請全臺里長一同響應參與連署。綠色和平後續將提供這些連署資料給台積電,共同促成台積電實際去投入開發社區屋頂光電轉供自用實例,從單純的綠電消費者轉型為綠電產銷者。如此一來,不光能減少大量地面型光電開發壓力與爭議,更可以讓民眾有參與機會用實際行動一起援助台積電根留臺灣,達成善盡空間利用、社會溝通責任、提升綠電自發自用佔比的三贏局面。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