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生活
1 min

綠色和平深入「南投能高賽德克山村」淨山 清理驚人垃圾瀑布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在二二八假期,延續往年淨山傳統,今年來到有驚人「垃圾瀑布」的南投縣仁愛鄉台14線87K~87.5K路段,進行一日淨山。一整天共清理了約500公斤垃圾!前三名垃圾則是塑膠包裝、免洗餐具和寶特瓶。

【2022年2月28日南投】綠色和平在二二八假期,延續往年淨山傳統,今年來到有驚人「垃圾瀑布」的南投縣仁愛鄉台14線87K~87.5K路段,進行一日淨山。這次的淨山團隊,由綠色和平的25名攀爬隊與地面志工,以及在地的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一起號召的20位地方人力組成,總計45人,一整天共清理了約500公斤垃圾!前三名垃圾則是塑膠包裝、免洗餐具和寶特瓶。

台14線埔霧公路段至霧社,繼續沿著塔羅灣溪前行,是通往「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登山口」的主要道路,也是通往廬山的必經之路,沿途散落著賽德克族原鄉部落。這裡的山林美景吸引許多遊客前來,然而二二八連假期間,綠色和平行動者來到部落中,卻發現大量的家庭垃圾、塑膠廢棄物等,形成了垃圾瀑布,污染了鬱鬱蔥蔥的山林。

綠色和平淨山活動分為攀爬組及地面組。地面組志工進行垃圾分類及盤點。
本次淨山活動分為攀爬組及地面組。地面組志工進行垃圾分類及盤點。

志工們兵分攀爬、地面二路,先由攀爬組員以繩索垂降至山谷,沿著坡地收集垃圾,再交由地面的志工將垃圾逐一分類、記錄、打包,運下山處理。一整天馬不停蹄的工作後,志工們一共收集了總計約 500 公斤的垃圾,經過分類計數,前三名垃圾全都與人類的消費行為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此外,還有許多產業開發相關的水泥袋、磁磚和玻璃碎片等層層疊疊在土地;也清出兩只浴缸和一只馬桶這種匪夷所思的廢棄垃圾。

看著不斷送回地面的廢棄物越來越多,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劉羿君表示:「今天感受蠻沈重,我們垂降並不深,垃圾量比我們想像的多很多,在定點挖了一整天還清理不完,因為垃圾已經層層被植被覆蓋,像是紮根在土壤,所以我們越挖越深,一直挖不完,腳下踩的也全是垃圾而不是土地,隨時會踩空。」

此次淨山合作的在地協會「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顧問邢玉玫表示:「沿著台14線有多處垃圾瀑布,初步調查發現集中在路邊有腹地可停車處、橋樑溪床以及離部落較遠的行政區域三不管地帶等,整個村落有10多處嚴重的垃圾瀑布地點。」邢玉玫也補充道,當地部落居民曾反應,垃圾瀑布的地點離部落居住地較遠,極有可能是非部落的居民拿到偏遠地區拋丟。「這次淨山所選擇的地點,算是汙染非常嚴重的,就連平時道路上都可以看見,而且可以看出垃圾量一直在持續增加。」她說。

綠色和平攀爬行動者利用專業工業繩索技術,垂將於邊坡淨山。
綠色和平攀爬行動者利用專業工業繩索技術,垂將於邊坡淨山。

攀爬隊志工蘇立丞表示:「垃圾完全撿不完,我在下面的感覺很像在垃圾掩埋場中清垃圾。我撿了8小時,才清了一小部分,撿到很多碎玻璃,100多個保力達瓶,還有酒瓶跟寶特瓶。」

帶回去。也希望部落一起落實垃圾不落地,少用塑膠袋,用自己的餐具。」

綠色和平於南投縣仁愛鄉台14線87公里處發現垃圾瀑布
綠色和平於南投縣仁愛鄉台 14 線 87 公里處發現垃圾瀑布。

垃圾瀑布的共通點就是地勢陡峭難以機具清除,只能從源頭加強控管,目前地方上已與學術單位合作開發垃圾地圖與手機APP監測系統,並希望協力學校加強生態環境教育。劉羿君補充,臺灣花了很大力氣做分類和回收,但這裡的垃圾瀑布告訴我們,改變舊有的一次性消費模式、從源頭減量才是治本之道。山林是地球之肺,也是動物的家,希望政府、企業做好源頭減量,也呼籲地方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加強管控山林間的垃圾問題,才能讓這片美麗的高山深谷,回覆原始的樣貌。

 

垃圾種類 數量/重量
塑膠包裝(複合材質) 1468個/19公斤
免洗餐具 1167個/9公斤
寶特瓶 777個/24公斤
玻璃瓶(保力達、酒瓶) 467個/162公斤
鐵鋁罐 346個/12公斤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