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氣候
5 mins

氣候責任誰來扛,農漁損害找誰償? 超400位臺灣農漁民聯署喊要碳定價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面對氣候危機,全臺灣沒有人是局外人,2021年上半年,臺灣接連歷經乾旱與暴雨的侵擾,對看天吃飯的農漁民而言,氣候危機對他們的衝擊遠比排碳大戶或都市居民更為深刻。然而過去一整年,從政府公布開始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以來,完全沒看到政府對臺灣農漁民詢問任何關於修法的意見或表態,反而只聽從氣候危機始作俑者「排碳大戶」們的不斷施壓。

綠色和平為此,在過去數個月的時間內走訪各農業縣市,實際去深入了解農漁民對於氣候危機的看法及其所碰到的困境。發現到,臺灣農漁產業所受到的氣候損害,遠超過所有人的想像,但是卻鮮少有農漁民知道現在政府正在研修「氣候變遷因應法」這部將重大影響農漁未來的法案。在這場「氣候責任誰來扛?臺灣農漁民疾呼有效碳定價」記者會上,綠色和平邀請到中華民國養殖漁業協會侯彥隆執行長以及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先生,立法委員劉建國、郭國文、陳椒華來到現場,向媒體陳列出超過400位臺灣農漁民的聯署簽名書,向政府疾呼實行有效碳定價的必要性,更希望政府能夠仔細聆聽排碳大戶以外的聲音,捍衛氣候正義。

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臺灣農漁民面臨減產消失危機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洪昇邦表示: 「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綠色和平就走訪了臺南、嘉義、雲林、彰化、宜蘭等縣市,直接跟當地農漁民對話,了解他們現在所碰到的困境。我們發現到,農漁產業受到的氣候損害遠超過所有人的想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南部山區親眼看到大片的龍眼樹,在今年極端的天氣影響下,要結果的時候沒有水,要收成時又遇到大雨,最後只能看著空一片的樹梢嘆氣。這整個山頭的農民,可能辛苦一年為的就是這一波收成,沒有就沒了,更別提說高溫帶來一些以前從未出現過的病蟲害,更是想治也不能治,要不就要下更毒的藥,但又會危害自己健康,更加速摧毀生態系統。」

洪昇邦補充表示,這些都是氣候危機在默默危害農漁民的證據,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可能還只是個開始,國際間的氣候組織,已經不只一次的警告,未來因為氣候不穩定所帶來的災難,只會越來越嚴重,在這樣的威脅下,很多臺灣人引以為傲的農漁產品(例如稻米、茶葉、水果、貝類、養殖魚產等等),都將面臨減產或消失的命運,這種損失不光農漁民,作為臺灣民眾肯定都沒有辦法接受的。綠色和平認為,為了解決農漁業面臨的氣候困境,政府應對排碳大企業徵收有效碳費獲取金源,來擴大實施氣候調適政策,打造更有氣候抵抗力的農漁業環境,實現污染者承擔的氣候正義。綠色和平在走訪的過程中,也收集到超過400位臺灣農漁民的聯署簽名書,共同要求落實有效碳定價。

中華民國養殖漁業協會侯彥隆執行長表示: 「大氣和海洋正在變暖、積雪和冰蓋正在減少、海平面一直在上升、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這些現象已存在我們的身旁,這樣的現象導致氣候危機,更引發了我們第一線生產者的受害。自98年莫拉克風災以來,除了前(108)年和去(109)年沒有颱風、低溫或暴雨侵襲外,98年至109年,每年天然災害對養殖業累加起來的災損已經超過新台幣140億元,平均每年都至少超過10億元的損失,使我們這些養殖漁民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威脅著生命。我們配合著每年的節氣、順應著天時,努力地提供水產糧食,面對這樣的難處,誠摯地希望國人朋友應該一起致力減碳,為我們自己也為下一代的子子孫孫,幫他們將來生活的環境與土地看顧好。我們生產的貝類水產品,像牡蠣、文蛤等貝類殼的成分有85%以是上碳酸鈣,可以很有效地把大氣中的碳抓下來固定,不讓地球的溫室氣體太多。也希望大家可以努力減碳排。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剛落幕,大部分國家認為減少煤炭使用,致力積極減碳是有初步的正向意見的。所以我們有3個呼籲,「大家要致力減碳」、「政府協助養殖業面對極端氣候調適性的生產」以及「有效碳定價入法」。」

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先生表示:「在宜蘭種植水稻20年來,明顯感受到氣溫增高與稻米質量的改變,特別是夏季持續高溫及瞬間暴雨的影響。當臺灣不可避免進入大缺水的時代,坐擁豐沛地下水源的蘭陽平原,甚至是上游的水源地帶,卻只見到越來越多高空屋率的商品豪宅,農地破碎化的問題日益加劇。農民是最貼近水資源的一群守護者,期待政府能透過碳定價的政策,以實質經濟回饋支持農地農用,讓地主願意保留農地,為臺灣整體社會留下糧食安全的命脈。而非在龐大開發壓力及經濟誘因下,讓一整個農村世代選擇出賣土地及故鄉,終結友善農耕及永續農業的未來。」

立委劉建國表示: 「因應氣候變遷,這次修法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收費」,不論是收取碳費、碳稅或提高超排、違規時的罰款等,但錢收入國庫後如何運用?除了研究、輔導、獎助,政府還能做哪些超前部署?」劉建國認為,此次修法必需加入對於「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或不良影響」進行補助的概念,以防未來不論是農漁民或任何產業因氣候變遷遭受影響時,政府都能靈活反應,迅速給予協助。

立委郭國文表示: 「台南是發展農業的大都市,對於氣候變遷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攸關到許多農漁民的生計,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芒果、龍眼以及沿海養殖業等皆受到衝擊而損失龐大,應該要擴大發展農漁業相關之氣候調適政策,增加產業面對極端氣候的抵抗力。」郭國文也表示非常認同碳費徵收應該要有法源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確立以後就有一個公正、公開的完整制度,也符合臺灣在2050年欲達到國際淨零的政策目標。至於在政策初期應該要在細項當中從每噸100元提高到多少,郭國文則認為可以再多方討論。

立委陳椒華表示: 「農業靠天吃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但是農業為了滿足人類的消費習慣,也排放許多溫室氣體。比如說國際上砍伐森林做農牧業使用的案例很多。臺灣很多小農,收入有限,比較難進行積極的轉型。如果碳費可以用在這一部分,一部分協助天災的農業補助,一部分協助農業與消費體系轉型,就可以創造多贏。」陳椒華補充說明,過去以農林養工商,現在工商部門排放許多二氧化碳,台塑集團就佔了全臺灣1/5的二氧化碳排放,應該要有公平正義的原則,污染者付費。用碳費來支援臺灣的永續農業的發展。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洪昇邦再度強調,真正站在臺灣氣候第一線的,不是工業、科技業,而是農漁產業才對,環保署卻從來沒有跟他們徵詢過修法的意見,10月底的草案公佈後,只草草弄了一個網路意見信箱,連一場公聽會都沒有辦,此種表面的民眾參與方式,根本是刻意將某些族群排斥在外。綠色和平鄭重呼籲環保署,請不要忽視農漁業和其他社會大眾的聲音,盡速舉辦線下公聽會好好聆聽他們的訴求,並在修法條文中,真正落實有效碳定價制度,並妥善規劃碳費基金如何用來改良氣候調適機制。

相關標籤:

環保行動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