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6 mins

綠色和平2021本地回顧 — 3大環保項目 艱難中的堅持與成果

作者: 綠色和平

堅持,是怎麼的一回事?如果2020年是狂風暴雨,2021年更似翳侷天氣,惟因有你伴隨綠色和平一直堅持,為守護香港環境仗義執言、付諸行動,不論全城走塑、城市發展或氣候危機項目,我們同樣在艱難中栽種出成果纍纍。3位跟進不同環保議題的項目主任:譚穎琳(Leanne)、陳可淳(阿淳)及伍漢林(Tom),回首過去一年各有挑戰:感謝你的堅持,成就了改變的可能。

© Greenpeace / Waiho Ng
© Greenpeace / Waiho Ng

全城走塑堅持源頭減廢:做真係正確嘅嘢

「呢度真係chur!好多工作要做,亦好具挑戰性。」忙碌,就是Leanne第一時間總結加入綠色和平9個月的感受。畢竟今年碰上接連3個與即棄塑膠相關的政策諮詢及公眾參與,可謂前所未有,其中以7-8月的「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公眾諮詢投入最多:綠色和平等10個環保團體,聯合促請政府落實於2025年前全面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並積極推動可重用餐具社區配套,最終獲5,000位市民響應參與;臨近年尾,新鮮滾熱辣亦發佈了「四類食品塑膠包裝足以圍繞地球兩圈」的超市塑膠包裝調查,質疑「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有名無實

© Greenpeace /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 Chilam Wong

超市走塑聯署奏效 企硬2025年禁膠餐具

Leanne形容,能夠推動政策出台、企業響應(例如綠色和平早於2018年推出「快餐業走塑」項目,獲3.3萬人響應;亦感謝2.4萬支持者去年起聯署「超市走塑」,成功推動百佳3月首次訂立擴展「裸買補充站」、「減塑蔬果區」等2030年具體走塑措施),是走塑項目深耕細作第6年的成果。而持續監察相關政策能否有效規管企業、便利市民參與,看似「講嚟講去都係嗰啲嘢」,但綠色和平堅守路向,「明明最好、最啱方向,就因為政府、企業各種所謂『顧慮』、『唔想做咁多』,啲政策硬係冇目標、冇時間表。」

「因為我哋想做真係正確嘅嘢,唔只係部份正確,例如做好源頭減廢、可重用餐具,而唔係回收。」

掀「唔該借借」潮流 社區實驗借出1,470件重用餐具

除了較hardcore的政策倡議、完成全港首個郊野溪流微塑膠調查、與蘇麗珊林婷等名人合作推廣走塑訊息,綠色和平今年更着重拓展社區參與,「唔想走塑再係食古不化、好譖氣嘅嘢,而係一個有趣、有活力嘅潮流。」連結35位有心人完成四節走塑共學工作坊培訓、六次「走塑大Hunt」到訪全港各區,還有她特別鍾情的10篇走塑店主社區故事,寄望在全城走塑店鋪突破1,000間的里程碑之上,追求更高質量

© Greenpeace / Tang Yan
© Greenpeace / Tang Yan

就如最近兩次合共借出1,470件可重用餐具的「唔該借借」荃灣路德圍社區實驗,其實源自整個團隊9月忽發奇想,渴望印證可重用餐具社區配套的可行性。即使時間倉促,既要與店鋪商討餐具尺寸、外觀等細節,也要親力親為兼顧清潔、物流、宣傳、人手等流程,全靠不同專長的團隊成員互相支持、付出,「一個人真係做唔到咁多嘢」,達到直接接觸市民、收集社區意見的目標。

展望2022年,Leanne寄望更能捕捉「香港人想要嘅嘢」,繼續於社區推動新嘗試、督促企業採取走塑措施:「環保項目唔只跟自己嗰套去做,閉門造車。一直改進,先係我哋做campaign嘅動力。」

給同路人的話:
真心想講多謝,因為堅持實在唔容易。尤其呢排發生咁多事,依然關注環保項目、關注綠色和平,係我哋嘅一個成就


以行動落實守護地球

加入綠色和平,與全球環境守護者站在一起!

捐款支持

© Greenpeace
© Greenpeace

守護大嶼堅持尋找真相:仲有可能性喺度

明日大嶼一定要上馬?棕地就係棘手好難發展?關於城市發展以至更廣泛的環保議題,不時浮現各種「一言堂」的大論述,空間收窄,恐懼滋生。阿淳回想過去一年感受時,忽然爆出歌詞:搵呢度嘅出口。「好多時恐懼係源於模糊、未知,但拆細啲、實際啲去睇,嗰種恐懼其實冇我哋諗得咁大。」

加入綠色和平將近4年半,阿淳今年由跟進走塑項目,改為負責城市發展項目,短短一個多月,便要發表《失棕罪》報告,考察期間遇上村民阻撓、喝罵,坦言重拾最初做項目主任的緊張感。本來以為棕地議題「趕客」,但官方數據低估380公頃棕地面積的紮實發現,出乎意料引起廣泛迴響,令她感受到環保項目對應時代的力量,「好似話畀人聽,進行調查、追尋真相有幾重要,仲有希望、可能性同空間喺度。」

4份重磅研究 登報章頭條 當局答允跟進

9月《此亂棕起》調查直擊8米高垃圾山亂象,登上報章頭版並引申出多個媒體大篇幅跟進報導,曝光率高是成果也是壓力,「有個momentum喺度,下一步要點樣再做好啲,令迴響更大,唔係好似嘥咗咁。」緊接衝刺一輪,完成《始棕要還》報告全面審視當局棕地政策、《逢島必輸》研究參考世界各地人工島例子,預警填海恐引發的生態災難,多份科研調查得到逾200篇媒體報導,當局亦先後表示不能排除棕地資料「未更新」承諾採取整全策略解決「垃圾山」

雖然打破僵局,卻不能就此鬆懈,皆因土木工程拓展署在11月突然殺出明日大嶼環境評估工程項目簡介與公眾諮詢,延續項目連番砍掉重練、隨機應變的「宿命」。

© Greenpeace
© Greenpeace

「嗰陣得番兩個工作日做記者會,但呢啲嘢唔甩得,目標明確就惟有燃燒自己。」最終15個環保及關注團體聯合發表聲明,促請環保署否決明日大嶼「斬件式」硬闖環評

續推棕地優先 城市發展可取之有道

解鎖航拍與地圖技巧、電腦桌面配備Google Earth捷徑、少着裙多穿山系裝束準備出動考察,都是旁人看見阿淳的小轉變,但她真正的蛻變在於踏出舒適圈,「somehow今年最有做到嘢嘅感覺」;亦有賴同聲同氣的團隊彼此carry,包括綠色和平同事、本土研究社及各環保團體等合作夥伴,以至更廣義的公民社會,「團結都係一種動力,有人,就有圍爐嘅溫暖。」

© Greenpeace
© Greenpeace

「我哋嘅項目叫城市發展,顧名思義唔係唔要發展,而係堅守平衡、以人為本、取之有道嘅發展。」她心目中宜居城市的要素,就是有傾有講貼合市民所需,以及超越當下解決問題的可持續思維,「例如冇晒海豚,唔只係好心痛嘅問題。整個生態環環相扣,人類發展亦唔應該剝奪其他物種生存權利。」因此綠色和平將繼續提倡優先發展棕地,避免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同時滿足香港人住屋需求。

給同路人的話:
多謝你有耐性同我哋期待改變嘅可能,改變有時唔係一時三刻、需要時間同心機。唔好甩咗信念,希望可以繼續一齊走落去


© Greenpeace
© Greenpeace

拯救氣候堅持1.5°C承諾:齊心協力一定做得到

在香港推動氣候議題,只有老生常談慳電節能,或者關心遠方遭殃的北極熊?如何尋找切身又能帶來實質改變的出發點,是Tom與氣候項目團隊近年的必答題。今年以「氣候危機 近在嘴邊」為主線,同時把握難得一遇的政策窗口,Tom很高興拉近了香港人與氣候的距離:「我哋終於冇將氣候變化呢件事『扯到好遠』,帶番個議題落地。」

「氣候危機 近在嘴邊」 面向公眾更貼地

你知道咖啡、蜂蜜、三文魚等常見食物,未來或會受極端天氣影響產量甚至味道嗎?綠色和平今年與藝人梁祖堯合作拍攝接觸人數近10萬的「食物博物館」短片,於全港近40間Café放置「咖啡如何受氣候變化影響」告示,並於10月舉行超過300人參與的「減碳生活節」公眾活動,皆緊扣同一主題。「本身大概知道飲食同氣候有關,但而家更加『專』,例如咖啡豆品種、風味會點變,自己都覺得幾新奇。」

Tom今年另一頻頻出動的任務,就是「講書」:由精品咖啡品嘗工作坊、與大氣科學家戴沛權(Amos)合作的「氣候危機點樣影響香港人?」分享會、COP26峰會分析氣候講座、聯乘法國電影節「氣候變化實錄」映後座談,以至有關政策倡議和公民參與的大學課堂,不是主持就是講者,他亦十分珍惜這些近距離接觸:「影響嘅人數可能唔多,但效果會精細好多。」

© Greenpeace / Patrick Cho
© Greenpeace / Patrick Cho

跟進各地碳中和進度 臭氧層例子常存希望

回望2021年,氣候政策亦受到一定關注:國際有因疫情延期一年的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本地則有當局10月公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其中Tom負責統籌20個團體共同促請政府盡快訂立清晰碳中和路線圖。COP26協議表明「逐步減少」化石燃料、香港亦提出「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他仍憂慮各界領袖只着重漂綠碳抵消等門面工夫,必須持續監察,「好多承諾即使完全實行,都只能夠控制升溫喺約1.8°C,範圍1.5°C到2.4°C,仲未去到《巴黎協議》嘅1.5°C目標。」

© Greenpeace
© Greenpeace

面對各方議而不決的氣候行動,犬儒、無力似乎大條道理,修補臭氧層破洞的成功例子,卻總讓Tom銘記改變的可能。「我哋細個可能聽過臭氧層穿窿,點解而家愈嚟愈少聽人講?因為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全球各地攜手禁止使用破壞臭氧層嘅氟氯化碳(CFCs)等化學物,結果經過二、三十年全球一齊嘅努力,而家真係有修復跡象。」

氣候危機持續升級,但全球拯救氣候的聲音亦更趨激昂,「我哋繼續努力,希望推到佢哋(決策者)去做多啲嘢:雖然時間愈嚟愈緊逼,但係如果真心去做,依然有機會控制到升溫幅度㗎。

給同路人的話:
首先都係要講多謝!小有小做,大有大做,希望我哋嘗試推動緊政府、企業嘅同時,都繼續盡你哋嘅力量影響身邊人


再次感謝你沿途為2021年的環保歷程,灌注能量與希望!展望2022年,綠色和平全城走塑項目將率先起步,包括延續「唔該借借」重用餐具實驗,印證社區配套的可行方案,推動落實2025年或之前全面禁止使用即棄膠餐具。城市發展與氣候項目團隊亦會謹守崗位,持續進行嚴謹、透明的科研調查緊貼並迅速回應相關議題的一舉一動,守住香港可持續發展與作為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自然環境。

【2021回顧系列】
成果:燃亮希望—回味2021年10場環保勝仗
全球:抱持50年環保初心 跨向綠色未來
圖片:15張照片 見證行動的勇氣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