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4 mins

假日農青 正職走塑 譚穎琳深耕可持續環境

作者: 綠色和平

走塑項目主任譚穎琳加入綠色和平接近1年,遇到政府三番推出即棄塑膠相關政策的年份,在開拓香港無塑未來的前綫,無論政策倡議、科學研究、推動公眾參與,Leanne身影不斷。艱辛的環境倡議工作背後,她堅持周末務農。跟著這位「農青」走進她的綠色田野,擦汗、忙碌之間,聽她分享農耕日常和她對農業與環保非常落地的體驗。

走塑項目主任譚穎琳(Leanne)加入綠色和平接近1年,遇到政府三番推出即棄塑膠相關政策的年份,秉承綠色和平環保的理念:政策遊說和倡議、堅持科學研究實證、推動公眾參與發揮群眾力量,2021年Leanne在開拓香港無塑未來的前綫,身影不斷。你對她的印象來自她上山落區?或者更多來自媒體報導的公眾諮詢及環團的新聞發佈。

繁忙、高壓的工作背後,她堅持周末從事農務。Leanne擁有高挑硬朗的體型,說她是「農青」,最少予人「唔打得都睇得」的觀感。跟著她走到她在上水的農田,目睹她一時澆水一時除草,忙得不可開交,知道她不是虛有其表。擦汗、忙碌之間,她誠懇地分享自己青澀但踏實的農作日常與體驗。

因為日照加上乾燥,譚穎琳Leanne一落田就忙著淋水,為土地和農作補充水分。©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因為日照加上乾燥,譚穎琳Leanne一落田就忙著淋水,為土地和農作補充水分。©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歸園田耕

原來她的農資尚淺,耕田1年有多,一切源於她敢於嘗試的心志。Leanne大學本科是生物學,一心希望從事保育工作,可惜最初找到的工作未如己意。而這位朋友眼中的「非常環保人」,自然是身體力行,閑時積極參與「不是垃圾站」、社區回收等工作。那些年的日常經驗累積下來,讓她深深領悟到,保護環境需要由更根本出發,包括從政策推動。這是她後來在2021年加入綠色和平的最大動力。

「有說道,香港很少人耕田,本地蔬菜供應量很低。但我知道,香港不曾是這樣的,自己小時候,爺爺就是耕田種菜養大幾個兒女。」於是一年多前,Leanne本著趁有健康的體魄時多作嘗試的心,走入農田。

落手落脚、嘗試、實踐,無論落田到她對待環保事業,譚穎琳Leanne都是一樣。©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落手落脚、嘗試、實踐,無論落田到她對待環保事業,譚穎琳Leanne都是一樣。©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訪問當日,由最初入田,她去駁電開動水泵、從水井打水、用水喉向田間淋水,言談間常聽到Leanne這句,「做農夫很難」。農田並未設有自動灑水系統,灌溉的工作只能手動;Leanne卻慶幸,前人在附近開發了水井,讓她與鄰居有可靠水源。她解釋裝設灑水系統動輒萬元計甚至十萬計的資金。由此她也指出香港並未提供有利農業發展的環境,農夫面對多方的考驗,譬如土地約傾向短期,根本不容農夫安心作重大投資。

以行動落實走塑減廢

協助綠色和平從根本解決問題,施壓政府及企業減塑政策行多步!

捐款支持

假日農夫以上

放眼Leanne的田,農作物以外,「雜草」如茵,我們笑說要找找附近的農地,補拍一些泥土的色彩。「我的耕作方式與大家一般認知不大相同。傳統的農產作業,可能施加農藥或持續使用化肥,讓農作物快速成長換來收成,不順從原來植物的生長模式,對土壤並不是好事,所以另有一種方法,不會大量清除野草,因為植物的自然規律,根部會互相交換營養,互通訊息。我就是跟隨這種方式,不會過度除草、鋤地(過量鋤地會破壞土地的微生物),會使用廚餘、植物堆肥。」

譚穎琳Leanne採取再生農耕的模式種植,尊重植物和泥土。看她的油麥菜生長得非常漂亮。©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譚穎琳Leanne採取再生農耕的模式種植,尊重植物和泥土。看她的油麥菜生長得非常漂亮。©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問Leanne這個農務「嘗試」是否有限期,她斷言一年多絕不足夠,自己只在初階。因為農作的周期以月或年計。第一年只是初步嘗試、收成後於翌年才可作改進,往後的年月再需有多方面的調整。而且她只涉足耕種,並無觸及賣菜,未領略農業另一面的箇中底蘊。「我已經與農業攀上一點關係,身邊又有朋友提供資訊,就可令這個拼圖比較完整。對於農業,我未完全知道,但絕不是一無所知。」Leanne的字典內,「嘗試」毫不輕佻,說到做到,而且付以心力,盡力探索求真。

農業與環保

畢竟是綠色和平的走塑項目主任,Leanne在農作中當然不離「環保」。她會應用自家製作的果皮酵素,作為有機農藥之一。去年綠色和平舉辦低碳生活節,參加者踏單車發電打香蕉豆漿,留下了的兩袋香蕉皮,Leanne就拿回田間,用水浸成酵素。一來資源再用、二來省成本,三來香蕉皮有很多鉀質,是植物開花結果有用的營養。

她期望推廣更多人實踐「源頭減廢」「重用」文化是關鍵之一,她在田間自然也有實踐。為免翠肉瓜遭果蠅侵襲,當瓜開始生出,就需做包瓜的工序。Leanne收下來的發泡膠果網就派上用場,果子先套上果網再加農用的瓜袋即成。由此體現,我們身邊的資源,實在有很多豐富的潛在價值,在乎你有否願意及實在地應用。

譚穎琳Leanne善用「重用」物料為翠肉瓜包裹。©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譚穎琳Leanne善用「重用」物料為翠肉瓜包裹。©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譚穎琳Leanne善用「重用」物料為翠肉瓜包裹。©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譚穎琳Leanne善用「重用」物料為翠肉瓜包裹。©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Leanne自言不是城市人,朋友對於眼中這位環保怪走去耕田,不感出奇。對於農業和環保,她形容看似互不相干,但又息息相關,兩者都關乎土地的規劃和可持續發展。人類自古務農,如要農業可持續發展下去,就不能依賴農藥、化肥及其他過度干擾的耕種方式,因為生態和環境需要均衡發展,農作物才可以生生不息。兩者都關乎大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這種可持續發展理念,問Leanne如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上。「如何將我自己的理想變成其他人的理想,或者是將我的理想變成大家共同的理想?我會說,透過教育宣傳。其實,不一定要硬生生去宣傳,反而有時候是人們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怎樣去分享開去,讓人了解,從而找到更多的同路人,如此下去,就會號召到更多人,一起去達成心目中的理想。」Leanne覺得綠色和平的工作,可以提供自己更多機會和有利條件去達成這個理想。

綠色收成,譚穎琳Leanne與自家種植的生菜。©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綠色收成,譚穎琳Leanne與自家種植的生菜。© Chilam Wong / Greenpeace

與譚穎琳Leanne訪談之時,香港疫情尚算平穩,她的坦然和笑容,與當日和煦的天色一樣,散發一份豁然舒泰。此刻疫情嚴峻,期望文内的陽光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可為大家提供一點能量和對未來的希望。

在疫情與多變的局面下,Leanne未停積極部署如何推動政府、企業和社區走塑,並投放更多資源進行減廢教育,帶領香港邁向無塑未來。敬請密切留意綠色和平多方平台的最新資訊。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