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3 mins

「掃街」食嘢有得走塑!首場「唔該借借」 5小時借出600件重用餐具

作者: 綠色和平

口痕想「掃街」吃小食,但怕浪費塑膠餐具?口渴去買手搖飲品,卻為地球因此多了塑膠垃圾而內疚?講聲「唔該借借」就幫到你!綠色和平11月底在荃灣試行「唔該借借」重用餐具社區實驗,市民反應熱烈,5小時共借出600件重用餐具,讓食客享受「掃街」樂趣之餘,又能輕鬆走塑。有小食店東主稱反應較預期熱烈,同時帶動生意;有市民特意幫襯唯一參與計劃的飲品店,借重用杯代替即棄膠杯,「唔會影響飲品質素,又冇製造垃圾,點解唔試吓呢?」

綠色和平現場設置餐具歸還點,降低走塑門檻,並邀請市民填寫問卷反映意見。© Greenpeace / Waiho Ng
綠色和平現場設置餐具歸還點,降低走塑門檻,並邀請市民填寫問卷反映意見。© Greenpeace / Waiho Ng

走塑不只得一種方式。綠色和平的「全城走塑」活動一直鼓勵市民自備餐具,今年搞搞新意思,由11月至明年1月,每月的一個周六,於「掃街」熱點路德圍舉辦重用餐具社區實驗日。市民毋須繳付按金,就可在3間參與活動的店鋪使用可重用碗、杯和餐具,也可借走餐具到其他食店,使用後歸還。首場活動在11月27日圓滿結束,大會當天共借出600件重用餐具,歸還率更近百分百,反應之熱烈遠勝預期。現場亦設攤位與市民分享走塑妙法,將環保概念融入生活。

潘氏夫婦表示不擔心重用餐具增加染疫風險。© Greenpeace / Waiho Ng
潘氏夫婦表示不擔心重用餐具增加染疫風險。© Greenpeace / Waiho Ng

食客支持:一樣滋味 點解唔走塑?

在今次活動借重用碗吃豆腐花的潘氏夫婦指,不希望環境污染禍延下一代,平日已減少吃外賣、不取即棄餐具及少用飲管,「方便就唔拎膠袋,幫吓個地球。」對於坊間有食肆擔心疫情而全店使用即棄餐具,潘太認為使用重用餐具不會增加感染風險,關鍵在於餐具是否衛生,「就算你用(不潔)外賣兜食,都有機會中(染病)啦!」

方同學在中學擔任環保工作組幹事,「唔該借借」活動當日亦身體力行借用重用碗。 © Greenpeace / Waiho Ng
方同學在中學擔任環保工作組幹事,「唔該借借」活動當日亦身體力行借用重用碗。 © Greenpeace / Waiho Ng

就讀中四的方同學也樂意使用今次活動提供的重用餐具,「重用碗都係衛生,會洗㗎嘛!同普遍塑膠兜無咩分別。」她在所屬中學擔任環保工作組幹事,身體力行減廢,拒絕購買樽裝水、外賣走餐具,樂見今次活動幫食客走塑,「用塑膠好浪費,好多人明明可以用重用嘅兜,但都會選擇用一次性物品。」

Lawrence指隨身攜帶重用餐具已成為習慣,今次亦特意光顧參與計劃的手搖飲品店。 © Greenpeace / Waiho Ng
Lawrence指隨身攜帶重用餐具已成為習慣,今次亦特意光顧參與計劃的手搖飲品店。 © Greenpeace / Waiho Ng

市民Lawrence特意支持唯一參與計劃的手搖飲品店,「以往飲得多,但開始唔想再用太多即棄塑膠時就飲少咗好多」。他也試過自備飲品杯但遭店方拒絕,「肯用我個杯,我先會幫襯。」他稱每逢颱風過後目睹街上塑膠垃圾堆積,「係咪有需要製造咁多膠出來?」他本身已習慣隨身攜帶重用餐具及食物袋,政府也應多辦類似「唔該借借」的活動,「(重用杯)唔會影響飲品質素,又冇製造垃圾,點解唔試吓呢?」他期望有更多人嘗試建立走塑習慣,共建走塑社區。

以行動落實走塑減廢

協助綠色和平從根本解決問題,施壓政府及企業減塑政策行多步!

捐款支持

店主堅持:反應勝預期 促政府增支援

市民支持固然重要,但缺乏商戶參與,社區實驗決不能成事。參與計劃的人氣店「亞玉豆腐花」老闆邱先生亦是走塑支持者,他稱活動當日有四成食客是即場進食,絕大部分選用重用碗,反應較預期好,更帶動生意額上升一至兩成。邱認為食肆的塑膠垃圾問題嚴重,「我哋每日都最少用1,000個膠兜」,故會建議客人自備碗,免收外賣器皿費用之餘,更會「𢳂多兩羹畀佢」。

除了借出可重用餐具,綠色和平亦在現場設立遊戲攤位及展板,向市民推廣走塑訊息。 © Greenpeace / Waiho Ng
除了借出可重用餐具,綠色和平亦在現場設立遊戲攤位及展板,向市民推廣走塑訊息。 © Greenpeace / Waiho Ng

食店盈利不多,但邱老闆堅持減塑,曾獲食客讚許,也有客人撥冷水。他試過問食客要不要餐具,對方反問:「梗係要啦,唔要點食呀?」邱老闆沒有氣餒,樂意參與今次重用餐具活動,更建議政府在街頭設重用餐具機,讓走塑更方便,吸引更多人踏出走塑第一步。

篤魚蛋、食燒賣,講聲「唔該借借」就可以輕鬆走塑! © Greenpeace / Waiho Ng
篤魚蛋、食燒賣,講聲「唔該借借」就可以輕鬆走塑! © Greenpeace / Waiho Ng

「今日環保日,畀環保碗你,你食完可以還番。」龍津美食的老闆娘寧姐不厭其煩向客人推廣重用餐具活動。她指支持環保是為了下一代,「依家已經無冬天」,相信減塑有助減緩氣候暖化。與邱老闆一樣,寧姐也認為今次活動反應較預期好,即場進食的客人均用重用碗,佔整體客量3至4成,但她坦言小店租金及食物成本貴,期望政府出資支援食店鼓勵市民自備餐盒。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與三間合作小店的店主,在由市民歸還餐具砌成的大碗圖案前合照。 © Greenpeace / Waiho Ng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與三間合作小店的店主,在由市民歸還餐具砌成的大碗圖案前合照。 © Greenpeace / Waiho Ng

手搖飲品店Lucy's Cup亦有參與重用餐具活動,老闆CK為吸引客人使用重用杯,提供每杯減2元優惠。為方便市民借還重用杯,綠色和平當日更在路德圍以外增設歸還點,市民亦可於活動翌日到飲品店還杯。CK稱約兩至三成客人選用重用杯,較預期滿意。

為實踐環保,CK更不惜工本從台灣訂製了300隻方便喝珍珠奶茶的無飲管重用杯,料年底運抵本港,擬向顧客售賣或借出。如此出錢出力,因CK不時看到食店外逼爆塑膠餐具的垃圾桶,很大感觸,「呢個經濟已產生好多廢物,希望自己經營同時亦可為環保諗多啲、做多啲。」他亦感慨本港環保產業缺乏支持,如台灣重用杯是由當地政府支持大學研發,「點解香港冇呢啲呢?」

認住地面粉筆畫指示,下次「唔該借借」活動約定你! © Greenpeace / Waiho Ng
認住地面粉筆畫指示,下次「唔該借借」活動約定你! © Greenpeace / Waiho Ng

1月15,路德圍繼續「唔該借借」!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稱,政府最新數據顯示,至2019年本港每日有200噸即棄膠餐具被運往堆填區,即全年有多達7,300噸。她期望藉今次活動向市民展示不同的走塑方式,包括世界各地正在持續發展的借還系統,繼續在12月11日及明年1月15日推行社區實驗,期望向外界證明「小小環團都做到,點解政府做唔到?」

而在12月11日的第二場「唔該借借」,不但有新增小店參與,亦喜見更多街坊願意借用餐具,5小時合共節省了超過870件即棄塑膠餐具!除了活動當日親臨現場體驗,綠色和平現正招募走塑體驗日義工,「借你一齊借餐具」!你亦可瀏覽「唔該借借」專題網頁了解更多。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