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危機】5種被塑膠影響的動物
自1950年代至今,全球共製造了至少83億噸的塑膠,當中有無數塑膠垃圾飄流到海洋等自然環境,成為動物的慢性毒藥。塑膠威脅到生態已不再是國際新聞,而是在香港也能經常見到的情況。
文章目錄
海鳥
有研究估計,現時90%的海鳥體內含有塑膠,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99%。
信天翁、水薙鳥等海鳥,則很喜歡吃飄浮在海面的魚卵、魷魚、磷蝦,容易誤將塑膠垃圾當作食物,誤食後無法消化,影響健康。

除了誤食,鳥類亦經常被塑膠纏繞,難以掙脫。這影響鳥類活動,甚至阻礙血液循環,影響生長。

鯨魚
世界各地不時在在鯨魚的胃中發現塑膠,科學家曾在48種鯨魚和海豚的體內發現各種海洋垃圾碎片,當中近半是塑膠。
2019年,一條身長約 14 米的抹香鯨在蘇格蘭海灘擱淺,解剖後發現牠的消化系統中有近一百公斤的塑膠與垃圾,當中包括:繩索、漁網、膠杯、膠袋、膠手套、包裝膠等,令胃裡的垃圾難以被消化。研究人員認為,這條抹香鯨是腸道被垃圾塞滿,無法再處理食物和吸收營養,而活活餓死。

海龜
不少人都看過海龜將膠袋誤當水母而吞下的照片,其實近年在香港有不少綠海龜屍體被發現。2020年10月就有兩隻唯一已知在香港繁殖的海龜品種的瀕危物種-- 綠海龜,在長洲東灣被發現,研究員在這兩隻未成年綠海龜屍體裡,發現膠手套、魚絲、膠袋及飲品包裝紙等海洋垃圾。小組發現,綠海龜的消化系統裡除了小部分食物和糞便外,其餘全部均是海洋垃圾。
海龜特別容易被海洋塑膠垃圾吸引是因為微生物、藻類會依附在海洋垃圾上,加上塑膠長時間浸泡後會釋出讓海龜以為嗅到食物的一種化學物質。

有研究估計,全球多達 52% 海龜誤食過塑膠,其後更有研究發現,海龜誤食一件塑膠垃圾便已有22%的死亡率;誤食十四件塑膠垃圾的死亡率則更會上升到50%。其中,年幼海龜誤食塑膠垃圾後的死亡率比成年海龜更高。
牛
早前,有露營客驚現一頭小牛吐出含膠袋的嘔吐物。其實近年香港有不少野生牛隻備受塑膠威脅。不時有遊客把人類食物餵給野生牛隻,令牠們誤以為有膠袋的地方就有食物。遊人棄置的垃圾,變相慢性誤殺牛隻等野生動物,早前就有本地牛隻腸道被塑膠垃圾阻塞而死亡。

各種海洋生物
事實上,很多海洋生物都無法分辨在海中飄浮的,究竟是塑膠或食物,更無法決定是否適宜食用。全球每年約有1270萬噸塑膠垃圾落入海洋,香港更是海洋塑膠污染重災區。香港教育大學曾分別檢驗30條本地圈養及30條野生烏頭,發現6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平均每條野生烏頭含有4.3件塑膠碎片,當中一條更多達80件。

除了堵塞生物的腸道外, 塑膠垃圾更會纏繞海洋生物,令他們動彈不得,繼而淹死或遭纏死。

守護生態免受傷害,需要您我繼續關注這個議題,綠色和平將繼續守住這個藍色星球,遊說全球各地政府及企業加強及推動「走塑」項目。來年綠色和平會繼續努力以群眾力量推動正面的改變,我們歡迎你的支持,並加入建立「走塑社區」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