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3 mins

疫情下堅守環保陣地 岑樂怡和你Green到底

作者: 綠色和平

疫情之下,不少YouTuber大拍在家日常,人人開箱、Vlog、打機,岑樂怡(阿妹)卻如獨家村,十幾條影片全部講環保,又與綠色和平合作《和你Greenpeace》破解抗疫期間的走塑迷思。拍片題材任君選擇,何以偏偏選中它?她說「U Are Not A 窿」:推動環保理念不是無底黑洞,也因有你和同路人作彼此樹洞,和你Green的路上不再孤單。

拍攝期間,阿妹和Dr.Yue即興發揮,幾乎每take都有驚喜! © Greenpeace
拍攝期間,阿妹和Dr.Yue即興發揮,幾乎每take都有驚喜! © Greenpeace

上次聯同中文大學環境科學課程主任陳竟明教授,查證「可降解塑膠」是否真的有助解決塑膠污染;今次夥拍浸會大學生物系講師余英傑博士,發現即棄塑膠包裝無助防毒抗菌,阿妹的求驗精神,鏡頭以外沒有喊cut:同事準備實驗用水果時,她會問「呢個食物盒好唔好用?」遇上曖昧不明的紙與膠,又會致電Mill Mill喵坊查詢能否回收。「我自己都未搞清楚,點去教人?」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peacehk/videos/324281928670987

已FC!無謂包裝無助衛生

論fact check之必要,疫情期間的迷思之一,是抗疫與走塑水火不容。口罩無可避免,堂食禁令亦衍生外賣膠災,但說到即棄比重用更衛生,阿妹就證明了蔬果不論包裝與否均有很多細菌,只有清洗乾淨才是衛生保證。「其實我唔明點解即棄等於衛生啲。你諗吓個膠兜喺工廠造出嚟,仲有運輸過程呢樣嗰樣,乾淨只係感覺。反而自己帶餐盒,可以確保洗乾淨。」

訪問當日,突擊「檢查」阿妹的隨身環保gear,食物盒、食物袋、餐具、水樽、手巾一應俱全,走塑言出必行。事實上,不論連鎖集團或小店,也有熱心東主歡迎自攜餐盒甚至加推優惠,達至抗疫、走塑雙贏。「的確有餐廳會抗拒,亦有朋友話買珍珠奶茶唔收自攜杯;但呢期買外賣話親自攞食物盒嚟拎,又好成功。」

邂逅同路人 爸爸也走塑

疫情帶來了環境危機,卻也打開了和你Green的契機。今年3月,阿妹從尼泊爾拍攝旅遊節目後回港,需要隔離14天,百無聊賴之際,決定展開YouTuber生涯,首集由閉關期間閱讀《戒除塑膠的健康生活指南》一書說起,介紹塑膠分類。

自拍鏡頭是「和你Green」必備法寶,阿妹當然把握機會和參與拍攝的靚太留影! © Greenpeace
自拍鏡頭是「和你Green」必備法寶,阿妹當然把握機會和參與拍攝的靚太留影! © Greenpeace

半年來分享過外賣減廢攻略,推薦過實用環保物品,亦示範過蜜蠟布DIY,至今累積約2,400個訂閱者。有「軍師」朋友勸告不要獨沽一味,「佢同我打賭:而家有千幾人訂閱,如果3個月後有5,000科(followers),你就可以齋做環保」,連頻道簡介亦坦誠相告「環保,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沒趣的」,但有種「走飲管換膠杯」失守的共鳴,有種圍爐鼓勵努力下去的暖意,只此一家。

「平時唔覺身邊好多環保朋友,而家有人inbox你、留comment,成件事就係You're Not Alone,好有愛。有時我拍片分享,佢哋又會分享番習慣、用法,我又學到嘢,大家交流吓,幾好吖!」

其中一個忠實聽眾與改變例子,就是爸爸。「有時我會播自己啲片畀佢睇,過吓父女時間,慢慢潛移默化。最近佢走去買嘢食,話『阿妹,我拎你個盒去買豬扒飯。』哇嗰吓好開心!」

阿妹4個走塑小貼士

1 事先計劃當日行程及購買清單,就可準備相應環保袋、食物盒等容器
2 朋友聚會時主動提出代購外賣,自攜餐盒節省即棄塑膠
3 踏出第一步,例如從食物袋買麵包做起,逐步體會走塑快樂
4 即使有回收方法或「降解」技術,謹記源頭減廢優先

心痛大自然 唔怕公開講

阿妹自小受母親薰陶,堅持環保生活十幾年,但真正在幕前全情投入講環保,畢竟是容易逼得太緊的另一回事,「初初覺得大家會捉你呢樣嗰樣,可能拎住張紙巾,啲人就會講『你又話環保,都唔環保嘅』。」

尤其藝人呢份工,與環保多少有所相沖:拍劇出外景「食crew飯」是發泡膠飯盒,出鏡對衣香鬢影的追求,甚至產品贊助本身就是收入來源。染缸中似難保存純粹的綠,但阿妹說仍有很多盡做空間,例如自備餐具打開話匣子,多作配搭少買新衫,收取電子版新聞稿等;而近年多拍旅遊節目,眼見山野充斥垃圾與人類破壞地球的痕跡,也成為她勇於在公眾注目下做好榜樣的轉捩點。

「行山見到咁多垃圾,人類係咁破壞地球,你會有心痛嘅感覺,自然會做更多更多。你對大自然真係有嗰份愛,就有好大根基畀自己做得更好。」

位於堅尼地城的走塑小店Slowood,連盆栽也歡迎顧客自攜花盆及泥土選購! © Greenpeace
位於堅尼地城的走塑小店Slowood,連盆栽也歡迎顧客自攜花盆及泥土選購! © Greenpeace

好似儲印花 不卑微的小確幸

若環保是一道數學題,不少人視之為制約生活的減法,但從阿妹樂在其中的分享,它可以是累積喜悅的加數,「試過癲到冇食物盒喺身,但好想食芝士蛋糕,佢本身有張紙喺底,於是直接遞隻手畀店員……(利申:疫情之前發生)有咩所謂,都係即刻食!」

「我覺得好似買嘢儲印花咁,今日帶食物袋買麵包,聽日去回收,慢慢你就會儲咗好多印仔。到有一下你用支膠飲管,就會覺得突然扱咗隻唔好嘅豬仔。」

小確幸看似卑微,卻貴乎一種堅持──積極按信念行事,為香港、為地球帶來改變。說到三色回收箱辦事不力,反靠民間自發「不是垃圾站」撐起,她相信你我再努力一點,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地力量好微小架,但就係呢啲微小力量加加埋埋……冇理由坐喺度等。」

回收議題是云云環保內容中的「收視保證」,但阿妹堅持推廣源頭減廢為先。 © Greenpeace
回收議題是云云環保內容中的「收視保證」,但阿妹堅持推廣源頭減廢為先。 © Greenpeace

以行動落實走塑減廢

協助綠色和平從根本解決問題,施壓政府及企業減塑政策行多步!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阿妹」岑樂怡敢做環保膠
「即棄」安全過「重用」?綠色抗疫Q&A拆解迷思
塑膠生產商藉抗疫大肆派膠?我們跟你以科學辯証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