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4 mins

4種你以為「環保啲」的產品

作者: 綠色和平

塑膠危機迫在眉睫,近年坊間的創新環保產品如雨後春筍,「生物可降解」、「植物澱粉」等嶄新概念不絕於耳,不少人都對這些聲稱環保的產品實際成效存有疑問,到底它們是否真的環保?以下就精選出4款產品為大家解惑!

1. 含「可降解成份」的保暖內衣

市面上聲稱環境友善,含可降解成份的保暖內衣,其實含有5號塑膠PP和彈性纖維Spandex。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是一種熱塑性塑膠,具強韌性,在紡織品、文具、包裝材料等都會見到PP的蹤跡,亦不可降解;而氨綸(Spandex)則是一種具有塑膠成份的合成纖維,具有彈性,多數用於製造泳衣、單車褲、女性內衣、床墊等。塑膠本身在不同環境也是難以分解,在衣物加入塑膠,實際會降低其分解能力,難以做到所謂「可降解」。

2.「可分解」的米袋

聲稱「可分解」的米袋是十分常見的家居垃圾。事實上,這些米袋不但不可回收,包裝所指的「分解」更只是由完整塑膠分裂成塑膠碎片,並會隨着風飄到不同的地方,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環境污染,適得其反。其實這些米袋通常非常堅韌耐用,大家不妨嘗試把米袋升級再造,重複使用;最好方法當然是源頭減廢,盡量避免使用,多留意可供「裸買」的米吧!

延伸閱讀:
消委會:2成海鹽含微塑膠 唔想食膠多過食鹽?

全球多地食鹽含微塑膠 每年人均或攝入逾2000粒膠

聯署加快超市走塑

3. 「可自然分解」雨傘袋

夏日雨紛紛,近來打風下雨後,不少商場都會將即棄雨傘袋放在門前,供顧客取用,當中更有標明採用可自然分解材料製造的即棄雨傘袋。然而這些所謂可自然分解的塑膠其實只是混合了一種稱為「P-life」的添加劑,加快雨傘袋由完整塑膠分裂成肉眼看不到的碎片之過程。這種「眼不見為淨」的微塑膠可隨風飄散至不同角落,污染泥土,甚至入侵食物鏈,加劇塑膠污染。與其使用這些後患無窮的「可自然分解」即棄雨傘袋,不如大家一起自備可重用的雨傘袋,實行源頭減廢!

延伸閱讀:香港微塑膠含量高於國際平均值 市面6成野生烏頭中招

4. 小麥製餐具

市面上有很多聲稱以小麥製的餐具,有筷子、飯碗、刀叉等,甚至有專門為兒童而設的套裝,顏色和外觀都很吸引兒童。其實焚燒小麥稈堆會造成環境污染,商家因而把他們加工成產品。不少家長都很好奇,到底這些所謂的小麥餐具,是否真的如商家所言的無毒無害和環保?事實上,當我們仔細看包裝,就會發現「PP」的蹤影,就是上文提到的5號膠。這些混合了小麥成份的塑膠餐具,不但不能當作普通塑膠回收,更不能像純天然物料般自然分解,可謂「兩頭唔到岸」!

解決塑膠危機有何辦法?

大家在購買環保產品時需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成份,謹記所謂「創新環保產品」並不一定是生活必需品。只有源頭減塑,拒絕無謂塑膠包裝,才能真正紓援塑膠危機!在個人層面,要從我們的日常開始,摒棄即棄塑膠文化,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小步驟可以改變即棄的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
5個家中抗疫的減塑貼士

5招說服家人朋友走塑減廢

同時,連鎖超市必須負起責任,盡快採取可行的走塑經營模式,例如以按樽制循環使用盛載貨品的容器、讓顧客按量購買貨品。百佳及惠康作為全港兩大超市龍頭,特別是分店數目最多的惠康,必須盡快為消費者提供「裸買」選項,包括於各分店增設裸買補充站,以及擴展無塑購物區等,好讓市民購物「有得揀」。

延伸閱讀:
全港首間大型超市 體驗裸買清潔護理產品

裸買無難度 提倡零廢棄生活的西環店鋪

香港裸買零包裝小店 裸買裸賣無難度!

我們需要大家的力量,一起推動超市減少無謂包裝,為破壞環境負責,同時拒絕繼續被派膠,讓消費者真正有走塑購物選擇。

聯署加快超市走塑

相關標籤:

日常環保貼士污染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