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5 mins

南極七大「都市傳說」破解:血瀑布、西瓜雪又關海洋保護事?

作者: 綠色和平

南極的無垠冰雪與刺骨寒風,彷彿能覆蓋地球最深藏不露的秘密,配合《極地詭變》等電影與流行文化渲染,令多個都市傳說不脛而走:哪個有科學解釋,哪個是純屬虛構,你又能否分得清?

時值 2023 年「南極海洋委員會」(全名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年度會議正於澳洲召開,配合月底萬聖節詭異氣氛,與你拆解七大有關南極海洋與氣候的「都市傳說」,再來解開終極謎團:為何珍貴的南極海洋生態,至今仍未得到妥善保護?

1. 南極「血瀑布」百年之謎

在茫茫雪白冰山,忽然敞開一道傷口,源源不絕湧出血紅泉水──科學家自 1911 年發現南極泰勒冰川(Taylor Glacier)觸目驚心的「血瀑布」,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至 2017 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研究團隊終於解開謎團:由於冰川裡鹽湖流出的水含鐵量豐富,接觸空氣後便因氧化而染成血紅,原理其實與鐵鏽相似。

這道由泰勒冰川(Taylor Glacier)流入邦尼湖(Lake Bonney)的南極「血瀑布」奇觀,一度成為科學界百年不解之謎,後來才證實「元兇」是類似鐵鏽的氧化原理。 © Public domain (Peter Rejcek)
這道由泰勒冰川(Taylor Glacier)流入邦尼湖(Lake Bonney)的南極「血瀑布」奇觀,一度成為科學界百年不解之謎,後來才證實「元兇」是類似鐵鏽的氧化原理。 © Public domain (Peter Rejcek)

2. 用腳「呼吸」的海蜘蛛

蜘蛛恐懼症患者慎入!海蜘蛛乍聽像驚悚小說中幕後操縱的「終極 Boss」,而牠們在南極海床漆黑深處確實存在──「真身」其實是一種海洋節肢動物(arthropods),身長可達 50 厘米,更是利用「長腿」上貫穿腸道的孔洞,將氧氣泵入體內!

綠色和平在 2018 年南極科研之旅,派出小型潛水艇實地探索南極海底生態,期間在利文斯頓島半月灣(Half Moon Bay, outside Livingston Island)採集了海蜘蛛(Pycnogonid sea spiders)樣本。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在 2018 年南極科研之旅,派出小型潛水艇實地探索南極海底生態,期間在利文斯頓島半月灣(Half Moon Bay, outside Livingston Island)採集了海蜘蛛(Pycnogonid sea spiders)樣本。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3. 南極「金字塔」:古文明定外星人傑作?

2016 年,一座位於南極埃爾斯沃思山脈(Ellsworth mountains)南部的金字塔狀山峰,觸發網絡熱話,並衍生出無限遐想:古文明遺跡?外星人基地?有地質學家交出一個淡然的解答:數以百萬年計的天然侵蝕,巧妙雕琢出這座金字塔,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南極埃爾斯沃思山脈(Ellsworth Mountains)一座猶如金字塔的山峰,引來網民無限猜想。 © Public domain / NASA
南極埃爾斯沃思山脈(Ellsworth Mountains)一座猶如金字塔的山峰,引來網民無限猜想。 © Public domain / NASA

4. 夢幻「西瓜雪」 的不浪漫罪名

顧名思義,「西瓜雪」(watermelon snow)現象將南極雪地染上糖果般的紅色或粉紅色,這道「全天然」西瓜沙冰,會否令你垂涎欲滴?真相卻是,一種常見於嚴寒雪原的極地雪藻(Chlamydomonas nivalis),在南極夏季冰雪融化時釋放紅、綠兩色的孢子,形成類近「紅潮」的藻華(algal blooms),除了對人體有毒不宜食用,冰雪染紅更會減低陽光反射率,使其加速融化,一旦大規模爆發恐將助長氣候危機。

在喬治王島(King George Island)出現的「西瓜雪」現象;科學家擔憂此舉恐加速冰雪融化。 © Creative commons CC BY-SA 4.0 / TSY1980 / Sergey Tarasenko
在喬治王島(King George Island)出現的「西瓜雪」現象;科學家擔憂此舉恐加速冰雪融化。 © Creative commons CC BY-SA 4.0 / TSY1980 / Sergey Tarasenko

認識瀕危海洋生物

《瀕危的海洋生物手冊》以手繪插畫介紹10個面對各類生存危機的物種,一起揭開海洋奧秘!

下載圖鑑

5. 海豬:海洋食物鏈的滄海遺珠

稱牠為北歐神話中的 Kraken 海怪又過份「的骰」,稱牠為俗稱「六角恐龍」的墨西哥鈍口螈(Axolotl)又略欠萌感……科學家尚未考究到海豬(sea pig)這種腐食性動物(scavenger)存在於地球的歷史,卻可以肯定牠們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海豬透過分解微生物攝取營養,被吃時將養份重新釋出食物鏈。若你喜歡怪物,其實牠很美!

海豬沿着海床匍匐爬行;牠們擁有近乎透明的身體,亦比我們熟悉的豬多出幾雙腿。 © Creative commons CC BY-NC-SA 2.0 / Ocean Networks Canada
海豬沿着海床匍匐爬行;牠們擁有近乎透明的身體,亦比我們熟悉的豬多出幾雙腿。 © Creative commons CC BY-NC-SA 2.0 / Ocean Networks Canada

6. 「海洋霸主」滄龍出沒注意?

南極也有化石出土?科學家 2016 年曾經在占士羅斯島(James Ross Island)的雪堆下,挖掘出逾噸重的化石,估計來自約 7,100 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成為探索史前海洋生物的重要憑證,其中包括龐然身軀媲美鯨魚、被視為中生代「海洋霸主」的滄龍(Mosasaurus)化石殘骸,令人大開眼界之餘,也要祈求這些史前生物千萬別像電影橋段般復活過來。

滄龍(Mosasaurus)有指是中生代海洋的最強掠食者,但牠並非恐龍,而是一種已滅絕的水生蜥蝪。 © Creative commons CC0 / Bildflut
滄龍(Mosasaurus)有指是中生代海洋的最強掠食者,但牠並非恐龍,而是一種已滅絕的水生蜥蝪。 © Creative commons CC0 / Bildflut

7. 南極冰川會唱歌?

神話中的歌聲,有時是蠱惑人心的陷阱,引誘你迷失方向:2018 年,科學家以地震檢波器探索南極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時,在錄音裡意外發現本來超出人類聽覺頻率範圍的南極「輓歌」:這首被形容為憂鬱低吟的「歌曲」,由風吹拂冰架的粗糙表面時所奏出。

羅斯冰架與羅斯島海冰的交匯點;科學家正是在此錄得南極冰川「歌聲」。 © Creative commons CC BY-NC-ND 2.0 / Sandwichgirl
羅斯冰架與羅斯島海冰的交匯點;科學家正是在此錄得南極冰川「歌聲」。 © Creative commons CC BY-NC-ND 2.0 / Sandwichgirl

南極冬季海冰面積創新低 海洋保護區不容蹉跎

相比這些「都市傳說」,現實中氣候危機、工業捕魚等威脅,可能更令人毛骨悚然──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2023 年 9 月數據指出,南極洲冬季海冰面積勢創下 1979 年有衛星紀錄以來新低(1,696 萬平方公里),比 1986 年的舊紀錄少逾百萬平方公里。偏偏現時南冰洋海域只有少於 5% 面積得到全面保護,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儘管以推動成立南極海洋保護區網絡為宗旨,卻自 2016 年通過成立羅斯海(Ross Sea)海洋保護區後,未能達成任何保護南極的重要共識。

今年 CCAMLR 會議即日起至 10 月 27 日舉行,綠色和平守護海洋團隊成員全程參與其中,遊說各國代表一洗近年頹風,為脆弱南極增添保障。長遠而言,綠色和平將持續爭取各國盡快批准《全球海洋公約》以達成 60 國加入的門檻,從而趕及 2025 年聯合國海洋大會前生效,落實 2030 年保護全球 30% 海洋的目標。

邀請你加入成為綠色和平海洋守護者,支持我們與全球頂尖科學家合作,進行海上科研任務、揭露企業破壞海洋的行為、推動國際間的倡議工作,守護珍貴海洋生態!

相關標籤:

科普知識海洋動物南極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