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4 mins

【堅守大嶼】民間發聲打破公眾諮詢冷處理 「感謝您一齊未放棄」

作者: 綠色和平

明日大嶼公眾諮詢,到底發生過什麼事?5 次記者會、4 份報告、超過 300 篇報導;17 個團體與民間專家、3,300 位市民表達疑慮……是您與綠色和平共同踴躍發聲的成果,令備受爭議的交椅洲填海工程,由「冇人講」發酵成為城中熱話,以至多位政界人物均質疑同步推行人工島與北部都會區的可行性。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阿淳)回顧年初至今的項目進展,特別感謝所有相信真理會愈辯愈明的支持者,讓優先發展棕地、守護珍貴海洋生態環境的聲音繼續響亮,期盼政府「兼聽則明」,作出最符合公眾利益和有利香港發展的決定。

公眾諮詢變 Facebook 討論?

貴為造價最少 5,800 億、橫跨 20 年的香港史上最大型填海工程,一個相應廣泛而開放的公眾諮詢,照計是合理期望,連人工島研究招標文件也開宗明義「吸納年輕人參與」。想不到要非有傳媒今年 1 月追問始揭發諮詢已鬼祟展開,公眾或一直被蒙在鼓裡。

阿淳當時在報章撰文,對比以往填海計劃甚至單車徑等小型地區工程的諮詢反更開誠佈公,質疑今次做法嚴重倒退,幾日後竟惹來發展局在 Facebook 駁斥「莫名奇妙」,自此卻展開了她形容為奇妙的關係──例如綠色和平等 11 個環保團體拒絕出席閉門舉行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簡介會,便收到「失實批評」的隔空回應;聯同本土研究社發表花一年時間撰寫、篇幅約 5 萬字的《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報告[1],指出全球面積一千公頃或以上的填海工程「爛尾率」達 77%,則被扣上「危言聳聽」的帽子─本應由官員盡量收集廣大市民意見的公眾諮詢,卻變相迴避落區見市民,只在網上社交媒體作強硬回應。

「其實份報告嘅 methodology(研究方法)都寫晒喺度,唔覺得有任何偏離事實嘅嘢。」阿淳仍然相信,紮實研究與嚴謹論證,絕對經得起挑戰,而現時更會有記者直接引述綠色和平說法向官員提問,「見到理性質疑個重要性喺度,原本記者無從問起,而家有個憑據要政府面對、回應。」

社會光譜「最大公因數」

「如果當初政府鬼祟搞公眾諮詢仲意圖冷處理,我哋又唔理,咁大件事就會隱沒喺云云 public agenda,咩都冇討論。」一石激起千重浪,當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再次進入社會視線,各界紛紛就生態、氣候、公共財政、工程、規劃角度提出質疑,而綠色和平亦聯同跨界別專家先後發表《明日大嶼廿質問》意見書[2]與《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報告[3],提出理據揭穿明日大嶼幻象:

  • 林超英:未汲取「山竹」教訓 海平面上升禍延百年(詳細報導
  • 伍美琴:住屋分配不均 規劃棕地多贏方案(詳細報導
  • 潘焯鴻:造價恐近 9,000 億 「環保填海」不存在(詳細報導
  • 關焯照:加劇結構性財赤 庫房恐 5 年內掏空(詳細報導
阿淳聯同林超英、潘焯鴻、伍美琴 3 位民間專家發表《明日大嶼廿質問》意見書,就造價及財務、氣候、規劃、生態、工程和政策 6 大範疇,提出 20 個公眾關注的質疑之處。© Greenpeace
阿淳聯同林超英、潘焯鴻、伍美琴 3 位民間專家發表《明日大嶼廿質問》意見書,就造價及財務、氣候、規劃、生態、工程和政策 6 大範疇,提出 20 個公眾關注的質疑之處。© Greenpeace

即使公民社會沉寂多時,綠色和平整合各界疑慮設立意見書生成器,兩星期得到超過 3,300 名市民響應發聲,把「民氣」具體呈現,阿淳也對數字感到鼓舞,「正正係(明日大嶼)呢樣嘢實在太唔合理,仲有種忍唔住要出聲嘅衝動」。輾轉幾個月下來,除了民間聲音響亮,部份政界相關人士亦斟酌同步推展人工島與北部都會區的弊處,猶如社會不同光譜的「最大公因數」。

儘管當局宣稱明日大嶼公眾諮詢獲 6 成人支持推展,綠色和平 4 月初發佈《明日大嶼民意調查2023》[4],卻顯示 72% 市民不支持優先推行明日大嶼;中大教授李立峯分析結果,形容多份相關民調結果一致,反映主流民意持續甚至更明顯地反對人工島填海計劃。「即使當局好多解畫,例如 GDP會返番嚟、『Y型水道』就係顧及生態……但無論從往例或者理性上,就係說服唔到大家。」

重置棕地作業成癥結

綠色和平一直提倡獲民間支持的優先規劃棕地方案,解決香港住屋問題燃眉之急。不過,當局上月放寬新界棕地審批指引,以應付棕地作業者遷移需要為由,「鬆綁」 300 多公頃土地由不獲考慮改劃棕地用途改為有機會獲批。阿淳質疑此舉變相令棕地擴散「合法化」,連帶污染鄰近的農地、綠化帶或海岸保護區,再次製造自然、發展之間的偽對立。

「核心問題係棕地重置,而目前有好多範疇未做好:幾多非法棕地作業要取締?幾多毋須露天作業嘅行業?」配合改良多層式大廈重置方案(例如為何只有三成樓面面積可供安置棕地作業),根本毋須向郊野公園與海洋開刀,因此綠色和平城市發展項目下一步除了密切監察明日大嶼環境評估、融資方案、第二輪公眾諮詢等政策窗口,繼續提倡棕地優先,亦是重點工作方向。

阿淳親身參與過多次棕地調查,包括曾經揭露 8 米高「垃圾山」亂象,持續倡議優先規劃、善用現有土地,毋須對自然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Greenpeace
阿淳親身參與過多次棕地調查,包括曾經揭露 8 米高「垃圾山」亂象,持續倡議優先規劃、善用現有土地,毋須對自然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Greenpeace

真心盼政府兼聽則明

盡做還盡做,阿淳多少也聽過人工島「填硬架啦」等看法,仍堅信政府尚有可能撤回明日大嶼……真心咩?「一日未填,一日都未知會發生咩事。尤其而家啲地皮唔係流標,就係成交價低於下限,真係計唔掂條數㗎喎……」

阿淳期盼當局「兼聽則明」,聆聽市民有關明日大嶼填海工程的種種質疑,以作出最符合公眾利益和有利香港發展的決定。© Greenpeace
阿淳期盼當局「兼聽則明」,聆聽市民有關明日大嶼填海工程的種種質疑,以作出最符合公眾利益和有利香港發展的決定。© Greenpeace

除了信念,阿淳亦認同綠色和平從不接受政府及企業捐款,捍衛機構公正獨立,一切以保護環境優先的核心使命,讓她和團隊得以免受掣肘,繼續科學研究及政策倡議工作,特別感謝每位綠色和平支持者撐起自主空間,還有各位響應遞交意見書的市民並肩同行:「感謝您一齊、一直未放棄。」

「希望政府『兼聽則明』,有前設嘅話好難全面掌握民意。日後再做諮詢嘅話保持虛心聆聽,聽到大家嘅反對聲音。」

[1] 《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報告
[2] 《明日大嶼廿質問》意見書
[3] 《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報告
[4] 《明日大嶼民意調查2023》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