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5 mins

什麼是深海採礦?海洋新興威脅觸發環境爭議 聯合國機構把關不力?

作者: 綠色和平

深海採礦,顧名思義是在海的深處—海床開採礦物。深海採礦破壞性極高,將對海洋造成無法修復的傷害,令其無力對抗氣候變化。

綠色和平 2019 年至今持續關注並解說這項海洋新興威脅,由無人知曉至成功倡議多國政府及大型企業反對深海採礦,惟面對聯合國監管機構即將受理商業採礦申請,此刻需要你一起加入守護海洋

2023 年 8 月 4 日更新:國際海底管理局(ISA)7 月接連召開理事會與大會,期間綠色和平團隊成功爭取多國改變立場、凝聚超過 20 國政府表態支持暫停深海採礦作業,形成龐大輿論及政治壓力,令意圖動用「兩年規則」(詳見下文)爭取批出商業採礦許可、於今次會議打開深海採礦大門的企業未能得逞!

什麼是深海採礦?

深海採礦(deep sea mining)即從海床處開採並提取金屬和礦物。過去數百萬年間,無數金屬及礦物,例如錳(manganese)、鎳(nickel)和鈷(cobalt)等在過千米以下的深海沉積,在海床上形成多個薯仔一樣大小的結核(nodules)。

要開採這些礦物,首先必須將比一條藍鯨更重的大型機器放到海床進行挖掘,再透過長達數公里的管道,把挖出的物質泵上採礦船;篩走所需金屬及礦物後,再把沙石、海水及其他礦物廢料倒回海裡。

2021 年,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於太平洋直擊深海採礦測試失誤,重達 25 噸的機器直墜海床,打撈期間海面一片污濁。 ©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
2021 年,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於太平洋直擊深海採礦測試失誤,重達 25 噸的機器直墜海床,打撈期間海面一片污濁。 ©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

深海採礦是一項新興工業,暫時只做過一些小型測試,並未正式進行採礦。現時,相關企業已經準備就緒,打算開始大規模深海採礦,只待各國政府答覆首肯。

深海採礦有什麼問題?

深海採礦和在陸上採礦同樣對環境造成破壞,而在海床採礦的環境風險更高,帶來的後果亦更難以預計;另外,採礦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不單限於開採區,更會波及遼闊海域。

海洋正面臨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危機,飽受過度捕魚、氣候危機等威脅,同時仍一直為地球吸入並儲存大量二氧化碳,支撐全球超過 30 億人的生計。

海床上的金屬和礦物堆,正正是海洋生物的棲身之處──例如在太平洋約 4,000 米深處,一片蘊藏大量礦物的海床,便是小鬼八爪魚(ghost octopus)產卵和孵卵的地方。

海洋幾千米深處猶如生態萬花筒,孕育着千奇百趣的海洋生物,包括這種「頭盔水母」(Periphylla periphylla)。 © Solvin Zankl / Greenpeace
海洋幾千米深處猶如生態萬花筒,孕育着千奇百趣的海洋生物,包括這種「頭盔水母」(Periphylla periphylla)。 © Solvin Zankl / Greenpeace

海洋亦是我們對抗氣候危機的一個重要戰友,它吸收並儲存地球超過 90% 過多的熱力,還有約 38% 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在面對氣候緊急狀態之時,令這位戰友面臨危機,可能會對氣候造成不能逆轉的影響。

深海採礦企業並未能證實採礦作業的安全性,只見測試期間曾發生技術故障,令大型機器陷在海床;有採礦船更將挖出的岩屑及沉積物,直接於海平面傾倒,不只可能令海洋生物窒息及中毒,更會污染海洋。深海採礦只是測試階段,便已經對太平洋造成污染;那些羽流式的污染物,更能無遠弗屆地擴散,損害林林總總的海洋生態。

深海採礦造成的噪音,同樣能傳到遠處;一些靠聲音在水底跟同伴溝通、互通感應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將被嚴重干擾。

德國、法國、西班牙、智利、紐西蘭及多個太平洋島國,均認為深海採礦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並提出暫停,甚至禁止發出有關牌照。另外,多國領袖早前通過《全球海洋公約》,承諾合力保育海洋──深海採礦,顯然跟全球的大方向背道而馳。

2022 年 11 月,綠色和平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會議期間,於京斯頓會場外豎立巨型廣告牌,促請與會各國站在守護海洋一方,煞停商業深海採礦。 © Taylor2nd Multimedia / Greenpeace
2022 年 11 月,綠色和平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會議期間,於京斯頓會場外豎立巨型廣告牌,促請與會各國站在守護海洋一方,煞停商業深海採礦。 © Taylor2nd Multimedia / Greenpeace

為什麼公司想到海床採礦?

答案很簡單:賺錢。採礦公司希望到海床開採錳、鎳、鈷及銅等礦物,把握這些礦物需求上升的時機圖利──對他們來說,海洋只是另一個能搾取資源來牟利的地方。

那些公司披着為環境出力的外衣,聲稱需要開採更多金屬生產電池,用來幫助不同行業能源轉型,減用化石燃料。但事實上,選擇去騷擾藏在海洋深處、未被開發的生態系統,並不見得有多環保。

要解決對金屬礦物的需求有很多其他方法,包括改善回收系統、減低對汽車的依賴等,都能令資源更用得其所。再者,進行深海採礦,不代表陸上採礦會停止,意味對環境的破壞仍然持續。

以行動落實守護海洋

資助綠色和平獨立科研工作,推動2030年前保護全球30%海洋!

捐款支持

深海採礦的「案發」地點在哪裡?

雖然採礦測試已在進行中,國際法尚未允許商業的深海採礦。不過,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已審批 31 份深海勘探合約,覆蓋面積超過 150 萬平方公里(約 1,340 個香港土地面積)。

大部份合約條款允許企業在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ZZ)進行沉積物勘探作業──克利珀頓破裂帶位處赤道、介乎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的大西洋區域;那一帶的深海海床含有豐富礦物,就是那些看起來像薯仔大小的沉積物,裡面藏有銅、鎳、錳及其他金屬。

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已審批多張深海採礦合約,圖中可見克利珀頓破裂帶(CZZ)已遭多國政府及企業「割據」,採礦巨爪如箭在弦。
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已審批多張深海採礦合約,圖中可見克利珀頓破裂帶(CZZ)已遭多國政府及企業「割據」,採礦巨爪如箭在弦。

2021 年 7 月,太平洋島國諾魯政府與一間加拿大公司合作,宣佈有意展開深海採礦,並引用國際法裡條文含糊的「兩年規則」──這意味到 2023 年 7 月時,不論有否相關管制條例實施,他們也能開始深海採礦,把魔爪伸進海洋。

誰是深海採礦的幕後推手?

看來隱秘的深海採礦業,「幕後推手」是總部設於「北方世界」(Global North)的國際採礦企業及政府。採礦公司如加拿大勘探商 The Metals Company(TMC) 等,正逼使政府支持他們開拓深海採礦新領域;而各地政府則能「加持」採礦公司,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探索及採礦合約。

國際海底管理局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立於 1994 年的機構,負責制訂深海採礦相關規例,總部設於牙買加首都京士頓。儘管國際海底管理局的使命是要保護全球海洋,理應只會容許對人類有利的採礦活動,無奈其現行運作似乎也站在採礦公司一方,助他們推動開始深海採礦。

2023 年 3 月,採礦公司 The Metals Company 行政總裁於一個高峰會發言;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團隊期間前往會場作直接對話,敦促企業切勿妄顧深海採礦對海洋的破壞。 © Tim Aubry / Greenpeace
2023 年 3 月,採礦公司 The Metals Company 行政總裁於一個高峰會發言;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團隊期間前往會場作直接對話,敦促企業切勿妄顧深海採礦對海洋的破壞。 © Tim Aubry / Greenpeace

誰將因深海採礦當災?

沿岸地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弱勢社群,將會首當其衝為深海採礦負上沉重代價。通過同儕審查的科學研究已表明,深海採礦幾可肯定會對海洋生態造成長遠傷害,其中毗鄰太平洋的國家及社區將深受影響

深海採礦將嚴重影響魚類數目,並打擊太平洋島國多個仰賴漁業為生的原住民社區。漁獲不只為島民提供食物和生計,海洋更跟不少島國的獨特文化和靈性信仰有特別連繫。

另外,我們已知的深海居民百怪千奇,包括像「鐵甲奇俠」披上盔甲般外殼的鱗角腹足蝸牛、外形酷似傳說生物「雪人」的雪人蟹等,但直到現在,科學家每年仍會在深海發現新物種,猶如一片生物多樣性寶庫。不過,蘊藏金屬沉積物的結核經歷數百萬年才告形成,是深海生態不可或缺的基石,它們一旦消失,連帶該處的生態系統都會淪陷,影響更會順着食物鏈環環上移,禍及太平洋社區甚至我們每一位。

2021 年,綠色和平偕同來自太平洋島國斐濟的環保行動者 Victor Pickering ,乘坐橡皮艇駛近正在測試的深海採礦船,控訴海洋生態不容破壞。 ©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
2021 年,綠色和平偕同來自太平洋島國斐濟的環保行動者 Victor Pickering ,乘坐橡皮艇駛近正在測試的深海採礦船,控訴海洋生態不容破壞。 ©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

有你同行 反對深海採礦聲音日漸壯大

綠色和平是全球最早提出關注深海採礦威脅的國際環保組織之一,2019 年首度發表《未知深淵:深海採礦威脅冒起時》報告,倡議深海採礦將對科學界認知甚少的海床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往後亦派出船艦直擊採礦企業污染海床的罪證並公諸於世,以及在多次國際海底管理局會議期間遊說各地政府關上深海採礦大門,幾年之間見證深海採礦的反對聲音正日益壯大

  • 國際知名公司如寶馬汽車(BMW)、富豪(Volvo)、谷歌(Google)及三星(Samsung)等,已承諾避免使用深海採礦所得的礦物
  • 法國、西班牙、德國、紐西蘭等多國政府,先後表態促請禁止或暫停深海採礦
  • 來自 44 個國家的超過 700 名科學家公開聯署,要求暫停深海採礦
2023 年 3 月,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行動者以身犯險,攀上剛從深海採礦研究任務回航的英國研究船 James Cook 號,展示「向深海採礦說不」標語,邀請公眾攜手保護海洋。 © Martin Katz / Greenpeace
2023 年 3 月,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行動者以身犯險,攀上剛從深海採礦研究任務回航的英國研究船 James Cook 號,展示「向深海採礦說不」標語,邀請公眾攜手保護海洋。 © Martin Katz / Greenpeace

守護海洋生態 及早煞停深海採礦

距離商業深海採礦解除「封印」時間無多,綠色和平致力把握眼前機會,趁我們還來得及守護海洋生態,推動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盡快制訂監管規例,並促請各地政府支持「預防性暫停」(precautionary pause)或「暫停」(moratorium)進行深海採礦,兌現他們議定《全球海洋公約》時的承諾──邀請你一起守護深海生態免受侵擾,讓海洋生物與全人類共享生生不息的家園。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