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4 mins

保護海洋有助應對氣候危機?聯合國報告提10大重點

作者: 綠色和平

極地異常升溫與海冰消融現象,近年愈來愈頻繁;全球暖化引發的極端天氣,不但影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與生存,更衝擊人類生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早前發表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二工作小組(AR6 WGII)報告,呼籲各地政府積極減緩及適應氣候危機,除了大幅度減少碳排放,也必須保護至少30%海洋與陸地自然環境──為什麼保護海洋這麼重要?

南極異常高溫 超出平均值40°C

2022年3月18日,剛告別夏天的南極,氣溫理應驟降,卻錄得攝氏零下11.8度的異常高溫,比過往平均值高出攝氏40度!而在相若日子,北極氣溫亦超出平均值攝氏30度[1]。而同一時間,南極冰棚亦持續消融,一座原本比香港土地面積更大(約1,200 平方公里)的冰棚,在兩個月內融化至剩下不足一半[2],隨後再有415平方公里面積的冰棚脫落[3]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資料,南極今年錄得有衛星記錄以來最低年度海冰最小值(Antarctic Sea Ice Minimum),顯示全球暖化正嚴重衝擊你我目光之外的地區,若各地政府再不積極應對,更劇烈的氣候危機將可能撲向全球。

南極是全球暖化速度最劇烈地區之一;2022年1月,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前往南極進行「企鵝普查」,發現氣候變化已影響阿德利企鵝的群落分佈。 © Tomás Munita / Greenpeace
南極是全球暖化速度最劇烈地區之一;2022年1月,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前往南極進行「企鵝普查」,發現氣候變化已影響阿德利企鵝的群落分佈。 © Tomás Munita / Greenpeace

良性定惡性循環?視乎人類行動

海洋不僅具有龐大吸碳、儲碳能力,也擔當製造氧氣的關鍵角色,因此健康海洋可以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幫手;相反若氣候危機加劇,海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亦會首當其衝,遭逢巨變。IPCC就警告,人類若想要守住升溫攝氏1.5度、避免更嚴重氣候衝擊的重要防線,2030年必須保護至少30%海洋與陸地,並盡早淘汰化石燃料,落實減少45%溫室氣體排放。

2022年2月28日,IPCC發表有關氣候衝擊、適應和脆弱度的最新一份報告(AR6 WGII),給予各地政府依據制訂氣候政策,當中提到守護海洋與氣候相關的科學數據,並針對氣候脆弱地區之一南極作出分析,以下為你摘要10大重點:

  1. 過去40年間,海洋吸收了全球20%至30%碳排放
  2. 海洋已吸收超過90%因氣候危機所造成的熱量
  3. 科學家相信,海洋將會改變至前所未有的狀態。海洋暖化和酸化、失去氧氣並改變養分供給,早已影響全球的海洋生物

    海水升溫是珊瑚白化的主因之一,若珊瑚因長期白化與環境改變而死亡,將衝擊數百萬仰賴珊瑚礁生存的物種,包括海龜和熱帶魚。 © Greenpeace
    海水升溫是珊瑚白化的主因之一,若珊瑚因長期白化與環境改變而死亡,將衝擊數百萬仰賴珊瑚礁生存的物種,包括海龜和熱帶魚。 © Greenpeace

  4. 自2005年以來的全球海洋暖化,有大約50%發生在南冰洋
  5. 南極個別區域的暖化速度,超出世上所有地方。其中20世紀下半葉,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的暖化幅度,比任何陸地環境來得劇烈
  6. 除了海冰消逝,南極海洋亦正經歷劇變。由於來自南冰洋的養份支撐着全球海洋食物網,影響將禍延全球
  7. 南極冰層正大規模消融,加劇全球海平面上升
  8. 快速升溫已導致南極磷蝦(antarctic krill)的分佈大幅度萎縮,牠們是為海洋生物提供糧食的重要物種,從魚類、海豹、企鵝到鯨魚都仰賴磷蝦;而海冰、風勢等環境變化,亦提升了海鳥與工業漁船的碰擊風險
  9. 環境進一步暖化,可能減少南極海床79%獨有物種的生存空間

    海中的浮游植物,是地球上製造氧氣的重要角色;而鯨魚、海草等海洋生物則具備儲碳功能。 © Jeff Schmaltz / NASA
    海中的浮游植物,是地球上製造氧氣的重要角色;而鯨魚、海草等海洋生物則具備儲碳功能。 © Jeff Schmaltz / NASA

  10. 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存,都仰賴健康、豐盛的海洋生態系統,發揮供氧、儲碳等重要作用;對很多沿海社區來說,保障生計、環境與糧食安全也攸關重要

以行動落實守護海洋

資助綠色和平獨立科研工作,推動2030年前保護全球30%海洋!

捐款支持

下次大概可以?《全球海洋公約》不容再拖!

海洋對於平衡氣候扮演重要角色,氣候變化卻同時削弱海洋的減碳功能,迫使海洋生態逐漸失去健康。因此,全人類必須雙管齊下:積極減碳的同時,也極力保育海洋。而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正是難得契機,填補現行海洋保育機制各自為政的漏洞與缺失,為2030年設立至少30%保護區奠下基礎,杜絕工業捕撈、海底鑽油等人為侵擾,從而幫助減緩氣候變化。

鯨魚具有強大儲碳能力,一生能吸收約33公噸二氧化碳,還能提供養份給浮游藻類,為地球製造氧氣,卻因人為侵擾而面臨生存威脅。© Tommy Trenchard / Greenpeace
鯨魚具有強大儲碳能力,一生能吸收約33公噸二氧化碳,還能提供養份給浮游藻類,為地球製造氧氣,卻因人為侵擾而面臨生存威脅。© Tommy Trenchard / Greenpeace

雖然2022年3月18日落幕的《全球海洋公約》第四次協商會議(IGC4)未竟全功,但第五次協商會議(IGC5)可望於今年8月舉行綠色和平團隊將持續遊說各地政府,必須意識到保護海洋的迫切性,在2022年內通過制訂條約,為海洋、氣候以至全人類作出正確決定

現在是保護海洋、減緩全球暖化的關鍵時刻,邀請你支持綠色和平,一同發聲促請各地政府積極通過制訂30%海洋與陸地保護區,並從源頭減少碳排放,為逐漸消逝的脆弱極地爭取一線生機,期盼你我及未來世代,仍能擁有一個豐饒、宜居的地球家園。

[1] Heatwaves at both of Earth's poles alarm climate scientists; The Guardian
[2] Satellite data shows entire Conger ice shelf has collapsed in Antarctica; The Guardian
[3] Ice Shelf Collapse in East Antarctica; NASA Earth Observatory

相關標籤:

科學研究海洋氣候解決方案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