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5 mins

海豚小百科:IQ爆燈?點解高音叫海豚音?

作者: 綠色和平

海洋公園即將不再是「主題樂園」,園內動物何去何從,成為動物保育團體關注所在;當中海豚美態與智商並重,可能是很多香港人的心肝寶貝,但我們對牠們的品種、特徵又有幾認識?從5個冷知識、5大生存威脅到你也能做到的保育辦法,本文為你一一拆解!

海豚5個冷知識

冷知識Q1:海豚有幾醒?

有神經解剖學專家認為,海豚可能是地球上除了人類以外,目前已知最聰明的動物!研究指出,寬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的大腦(1,600克)比人類(1,300克)還要大;而大腦和體重比率雖低於人類,仍高於另一智慧生物類人猿(Great Apes)。

除了「有腦」,海豚也有非常複雜的新皮質,主宰自我意識及解難能力,以及負責探索與感知世界的神經元。牠們可從鏡子中認出自己,也懂得理解人類的複雜手勢,大部份學習過程與人類幼兒身上觀察所得現象相似。

寬吻海豚是一種相當「有腦」的海洋生物! © Greenpeace / Lorenzo Moscia
寬吻海豚是一種相當「有腦」的海洋生物! © Greenpeace / Lorenzo Moscia

冷知識Q2:鯨魚、海豚、鯊魚有咩分別?

可能你也聽過鯨魚和海豚合稱「鯨豚」,其實兩者分別主要在身長!通常小至3-4.5米的稱為海豚,超過的話就稱為鯨魚。而從生物分類來看,鯨魚與海豚都是屬於海洋哺乳動物裡的鯨下目(Cetacea),血緣關係最近的代表動物是牛科;而鯨下目又分成鬚鯨小目(Mysticeti)和齒鯨小目(Odontoceti),主要是用牙齒分類──鬚鯨小目的品種擁有像窗簾一樣的角質鯨鬚,可以過濾磷蝦、頭足類等糧食;齒鯨小目的鯨魚則以一顆顆牙齒,攝食魚類和烏賊。

相比鯨魚和海豚同為哺乳類,鯊魚則是魚類!鯊魚隸屬鯊總目(Selachimorpha)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最小的侏儒角鯊(Etmopterus perryi)只有約17厘米長,最大的鯨鯊(Rhincodon typus)身長則可達12米!

鯊魚以鰓呼吸,卻因大部分鰓裂沒辦法造成水壓,只能讓水流入口中再流出鰓裂,所以有些鯊魚必須不斷游動才能呼吸;鯨豚類則用肺呼吸,需要定時浮出水面換氣再潛到水下。

灰鯨的鯨鬚大特寫!只要一口吸入大量海水,鯨鬚就會發揮過濾作用,供主人鯨吞糧食。© Michael S. Nolan / SeaPics.com
灰鯨的鯨鬚大特寫!只要一口吸入大量海水,鯨鬚就會發揮過濾作用,供主人鯨吞糧食。© Michael S. Nolan / SeaPics.com

冷知識Q3:鬥智鬥力,鯊魚vs海豚鹿死誰手?

從我們對海洋生物的固有印象,「冷血殺手」與「和藹好人」狹路相逢,戰況似乎一面倒?的確,某些海域的大型鯊魚會捕獵幼小或衰弱的成年海豚,但海豚游泳速度毫不遜色,且多數集體行動,當一隻較弱小的海豚遭受「獨行俠」鯊魚襲擊,其他海豚都會一起幫忙逃脫。如果鯊魚偷襲失敗,很多時也只能空手而回。

風水輪流轉,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虎鯨(又名殺人鯨, Orca)也會攻擊鯊魚,而且懂得團隊合作,論獵食分分鐘不比兇猛鯊魚輸蝕!

聯群結隊、彼此守望,就是海豚凝聚力量的智慧結晶! © Pierre Baelen / Greenpeace
聯群結隊、彼此守望,就是海豚凝聚力量的智慧結晶! © Pierre Baelen / Greenpeace

冷知識Q4:點解歌手飆高音會叫海豚音?

海豚和鯨魚都會使用聲波進行溝通、定位、巡航。寬吻海豚可以聽到頻率高達160,000赫茲(Hz)的聲音,發聲頻率則為44,000赫茲左右。(人類可以聽見的頻率是20至20,000赫茲之間)因此人們便將海豚的超高頻音波喻作歌手唱出的超高音,稱之為「海豚音」(whistle register)。

目前已知鯨豚類動物可以發出3大聲音:喀答聲(click)、哨聲(whistle)和脈衝聲(burst pulse);其中喀答聲估計用作回聲定位,哨聲則可能用來與其他個體溝通。牠們還會向魚群發出超高頻聲波,引起魚鰾內空氣共振,進而使魚昏迷。

人類一般無緣聽見高頻率「海豚音」,唯有欣賞歌手天籟之聲。 © Donald Tipton / Greenpeace
人類一般無緣聽見高頻率「海豚音」,唯有欣賞歌手天籟之聲。 © Donald Tipton / Greenpeace

冷知識Q5:罐頭吞拿魚含有海豚肉?

看似是都市傳說的問題,背後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漁業資源「戰爭」,牽涉到生態、經濟、社會、政治等面向。

1950年代,美國漁民發現吞拿魚會跟隨海豚在大海覓食,漁民於是以「逆向思維」跟隨海豚,來捕捉具經濟價值的吞拿魚,但圍網捕撈很容易誤捕海豚。後來漁民發現,如果海豚數量下降,就無法藉此找到吞拿魚群,於是開始採用新的捕魚方法來減低海豚死亡率,但即使改用針對性較高的延繩釣,海豚以至鯊魚、劍旗魚、烏龜等生物仍容易誤觸魚鈎致死。

1972年,美國通過《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並配合其他措施挽救海豚,往後更逐步收緊相關貿易政策;2015年,美國國會進一步禁止從未有施加漁法管制、海豚死亡率偏高的國家進口黃鰭吞拿,促使厄瓜多爾和巴拿馬改善以符合「美國標準」,但墨西哥、委內瑞拉、哥斯達黎加等國未有跟隨。其中墨西哥就相關貿易限制,先後向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及世界貿易組織(WTO)求助;而去年8月有研究發現,15個墨西哥生產的吞拿魚罐頭裡,有3個含有海豚DNA。

以行動落實守護海洋

資助綠色和平獨立科研工作,推動2030年前保護全球30%海洋!

捐款支持

海豚數量減少的5大威脅

影響全球海豚族群安危主要有5個因素,大多是人為造成。

混獲

海豚不時會追逐魚群進行捕食,因此漁業捕撈過程其實很容易誤傷副車,造成海豚傷亡;即使被拖曳上船的海豚重回大海,身受重創下也難以生還。

一條條紋原海豚(Striped Dolphin)在北大西洋中被魚網困住。 © Greenpeace / Peter Rowlands
一條條紋原海豚(Striped Dolphin)在北大西洋中被魚網困住。 © Greenpeace / Peter Rowlands

人為捕捉

水族館、海洋公園裡的鯨豚大多是由海洋捕捉而來,遠遠超過水族館內繁殖的數量,由於海豚需要大量空間活動,因此你在參觀水族館時,很容易發現海豚不斷繞圈或躲在角落,這些現象通常都是因圈養造成的心理問題,海豚也很容易因為受不了環境緊迫而死亡。而水族館為了快速補充死亡或受傷的海豚,會再向捕撈業者「訂購」新的海豚,避免人潮流失。

延伸閱讀:從「鯨魚監獄」說起 世界邊端護航40年

環境污染

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海豚,容易受到沿岸污染物和石油洩漏破壞棲地的衝擊。例如在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含量高的地區,發現海豚的免疫與生殖系統受到影響;而在曾受漏油污染的地區,亦有海豚免疫系統受損。

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促請當局加強打擊走私石首魚交易,拯救墨西哥極瀕危加灣鼠海豚。 © Clement Tang Wai Kin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促請當局加強打擊走私石首魚交易,拯救墨西哥極瀕危加灣鼠海豚。 © Clement Tang Wai Kin / Greenpeace

航運、海上工程影響

鯨豚藉由聲波來溝通、定位與捕獵,對聲波的敏感度可想而知,因此船隻的螺旋槳聲音、測勘等各種工程造成的強大、頻繁聲波干擾,容易傷害鯨豚聽覺,甚至可能使牠們驚慌失措而過度快速浮出水面,導致血管內氣體栓塞,嚴重可引致死亡。

延伸閱讀:讓我們一起延續殺人鯨媽媽的愛

人為干擾

人們若試圖餵養海豚,會降低海豚對船隻和人的警戒心,可能會被船隻螺旋槳誤傷,或習慣依賴餵食;長期來說,這可能影響海豚健康,甚至造成生殖率下降或遷離原生棲息地等負面影響。

2018年,綠色和平揭露俄羅斯一個「鯨豚監獄」:11隻殺人鯨和90隻白鯨被囚禁於狹小水槽,等待送往中國水上樂園,用作示範表演。
2018年,綠色和平揭露俄羅斯一個「鯨豚監獄」:11隻殺人鯨和90隻白鯨被囚禁於狹小水槽,等待送往中國水上樂園,用作示範表演。

全球條約 全方位守護海豚

保護海豚,當然有個人可做之事,例如搭乘觀鯨船出遊時盡量保持距離,亦有團體提倡拒絕觀賞鯨豚表演,減少水族館或海洋公園圈養海豚。你我更可多走一步,集眾人之力推動各國領袖在今年8月重啟的全球海洋公約會議達成共識,制訂強而有力的保護框架,邁向科學界提倡2030年保護最少30%海洋的目標,從而保護海洋物種,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

彩虹勇士號與曼妙海豚,在守護海洋路上並肩前行。 © Nigel Marple / Greenpeace
彩虹勇士號與曼妙海豚,在守護海洋路上並肩前行。 © Nigel Marple / Greenpeace

未來航程縱有風高浪急,綠色和平堅持不接受政商界捐助,從而秉持公正獨立、免受各方施壓阻攔,一切以保護環境為首,守護海洋生生不息!因此你的支持無比重要,與我們一起倡議各地政府擴張保護區範圍,促請企業停止污染海洋並制訂可持續漁業政策,支援綠色和平船隊持續探索深海奧秘、揭露環境罪行,心懷勇氣、煉成睿智,以行動帶來改變!

以行動落實守護海洋

資助綠色和平獨立科研工作,推動2030年前保護全球30%海洋!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為鯊平反 與豚同游 潛水教練愛之深
走私石首魚花膠再現香港 極瀕危鼠海豚倒數19條

相關標籤:

過度捕魚污染海洋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