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節氣有時】2023 年 12 月:大雪、冬至心繫氣候峰會 記住人與自然共生共榮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葉慶明

一年容易,踏入 2023 年最後月份,二十四節氣數到「大雪」、「冬至」。冬季本該進入仲冬、嚴冬階段,公曆 12 月初,身在香港的我們,卻還穿著短袖衣物;當關注氣候議題的朋友,緊緊追隨「全球沸騰」時代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8 進程之時,讓我們一起閱讀傳統節氣曆法,提醒我們四時物候循環,天地萬物人間如何環環相扣。

冬大過年:冬至才是二十四節氣之始?

十二月,周遭營造的聖誕氣氛,將我們推進入節日狀態,期待西方節慶聖誕和倒數 2024 新年之餘,也為中式大節「做冬」準備一家團聚;本月份的二十四節氣,有 12 月 7 日的「大雪」及 12 月 22 日的「冬至」。

12 月初米埔自然保護區内的冬候鳥物種多元,有鷺鳥、鴨類;每年從北方飛往南方度冬的候鳥,以香港為中途站歇息的數以萬計。 © helen yip
12 月初米埔自然保護區内的冬候鳥物種多元,有鷺鳥、鴨類;每年從北方飛往南方度冬的候鳥,以香港為中途站歇息的數以萬計。 © helen yip

冬季的六個節氣中,這個月來到中段時,氣溫將持續下降,進入嚴冬氣候,北方降雪量加大,是為「大雪」;日短夜長的情況會繼續增長,直至「冬至」。當日太陽會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會經歷全年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往北回歸,日照時間會回升。古人認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經歷最長黑夜,陰氣到了極點,物極必反,陽氣萌,「冬至一陽生」是吉事,值得慶賀,所以有種說法,冬至是古時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也解釋到為何有「冬大過年」的觀念,古人會「喜冬」、「賀冬」,我們也承襲此習俗,對「做冬」很重視。

冬至前,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太陽的輻射最少,不過地表積存的熱量未散發盡,故此大地間的氣溫未到最低。冬至後,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比地表散發的少,氣溫會繼續下降,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是以冬季最後兩個節氣有「小寒」及「大寒」。

大雪、冬至「三候」 細說冬季繽紛生態

踏入仲冬,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大雪之下,動物冬眠、樹木光禿、落葉滿地、四野寂靜。然而,四季有時,天地萬物皆有各自的生理時鐘,有些(或者很多)會休眠枯糜,但也有趁此時生機起動的自然生態,在寒冬以不同狀態自強不息。

圓圓細小蠟黃色的果子,像替野外掛上聖誕裝飾。本地原生樹苦楝的果實,冬日無論在市區和郊外都可見到,你可曾留意過、欣賞過? © helen yip
圓圓細小蠟黃色的果子,像替野外掛上聖誕裝飾。本地原生樹苦楝的果實,冬日無論在市區和郊外都可見到,你可曾留意過、欣賞過? © helen yip

古人的曆法,在二十四節氣下細分七十二候,每個節氣相隔 15 日,以「初(或一)候」起首, 五日後是「二候」,再五日有「三候」,節氣的三個物候,點題出自然界的時令亮點,道出前人累積所得最標誌的生態觀察。

大雪的「三候」告訴我們鳥界、老虎和植物界在嚴冬的不同狀態。「初候鶡旦不鳴」,鶡旦讀音「褐旦」,是一種像雉似雞的鳥,晝夜鳴,又叫寒號蟲。到了冬季中期,寒號蟲(鳥)因天氣寒冷,不再鳴叫了。陰寒之氣到最盛,盛極而衰,陽氣會有所萌動,有些動植物感應而為,「二候虎始交」和「三候荔挺出」:老虎在這時節發情求偶,準備繁衍;「荔」是一種近馬薤(音:械)[1]、蒲類的草本植物,抽出新芽正值此時。

跟著到「冬至」,「初候蚯蚓結」,在土中休眠的蚯蚓,蜷縮盤結身軀繼續渡冬;「二候麋角解」,糜是大型的鹿科動物,生於沼澤地帶,牠的角支向後,與水牛相同。每到這個時節,成熟的糜的角就會退落;「三候水泉動」,上文提到「冬至一陽生」,從冬至開始,陽氣就會回升,山中泉水,陽生而動。所以說,冬寒時節,天地萬物似是慢下來,自然的能量卻未停,生機還在不同角落醞釀。

芒草也許是近年香港人覺得最標誌的冬季植物。 © helen yip
芒草也許是近年香港人覺得最標誌的冬季植物。 © helen yip

【節氣有時】2023 年 12 月小筆記

大雪在 12 月 7 日(農曆十月二十五日)
大雪「三候」—— 初候鶡旦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冬至在 12 月 22 日 (農曆十一月初十)
冬至「三候」—— 初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數九寒天」從冬至每九天一數,九九八十一天後,寒冷的氣候才結束。

氣候政策須以人為本

攜手促請政府提高酷熱天氣下的戶外工作保障,消除「氣候不公」。

聯署加入氣候行動

什麼是冬至「數九寒天」?全球最熱一年仍然適用?

節氣曆法融合四時物候,經歷時間洗禮,發揮豐厚的民俗智慧,感謝有此機會寫作系列文章與你共享,每次執筆之前必花心機蒐集資料,每每發掘到很多未知的學問。追隨【節氣有時】的朋友,也許記得炎夏我們認識到「熱在三伏」[2],原來嚴冬又有「冷在三九」之說。

一如「數伏」,「數九」也是一套衡量冷暖變化的傳統方法。「數九寒天」從冬至日開始每九天一算,冬至日為「一九」,「二九」、「三九」…… 一直數到「九九」,共 81 天。民間相信「三九」是冬季最寒冷的時期,即冬至日起第 19 到 27 天之間。我們以現代科學角度審視,如上文提到,按照太陽照射的角度、地表散發與大氣吸收熱能的差異,「冷在三九」的計算也言之成理。

然而,人間與自然的相知相惜,經得起世代的歷練,但怕不能抵擋「全球沸騰」的進逼。身處香港,上個月 11 月大部分日子,白天氣溫有攝氏二十多度,最熱還達至 30 度[3]。12 月開始,總算見到寒暑表讀數在 20 度以下,但相信大家均會疑惑,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少日子可以用得著衣箱內的禦寒大褸。

放眼國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於七月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已經進入另一階段:「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的時代(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已經來臨。」[4]本文刊出之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8 尚未完場,今年的氣候大會會期由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2 日。而在氣候大會舉行前夕,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報告確認,2023 年終結時,全球暖化將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高出約攝氏 1.4 度;今年亦會大幅超越及取代 2016 年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當年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高出約 1.2 度[5]

我們可否更認真思考人類發展與自然生態共存共榮的議題? © helen yip
我們可否更認真思考人類發展與自然生態共存共榮的議題? © helen yip

二十四節氣總結寄語:天理循環,生生不息,好好記住

這個二十四節氣的專欄系列,今年一月以冬季第五和第六個節氣開篇,按公曆計算,小寒、大寒是冬季和一年的最後兩個節氣,12 個月來,我們數齊二十四節氣了,以「大雪」、「冬至」作結,走完一個循環,好好認識了這套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結合天文地理物候,關顧人與大自然之間關係的傳統曆法。

水牛和牛背鷺的和諧共生,我們人類又領悟幾多? © helen yip
水牛和牛背鷺的和諧共生,我們人類又領悟幾多? © helen yip

對照現在的環境,全球焫著,氣候崩壞,生態多樣性嚴重流失,我們或感跌入環境的煉獄,焦慮無助。希望透過參詳「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充滿人類參考和順應大自然,共存共榮的智慧,大家好好記住,人類與大自然是緊緊相連的,把握氣候緊急的倒數時刻,即使是以我們覺得微小的力量,為拯救地球作出努力。

【節氣有時】系列到最後,趁著冬至將至,祝願關心愛護環境的你,珍惜周遭所有,與家人和所愛團團圓圓,氣候平安。

【節氣有時】系列
「二十四節氣」 2016 年獲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這套中國曆法中精深的時令系統,糅合天文、地理、氣候、物種、農耕、習俗的學問,值得我們用心應用。邀請你與我在日常中、親親大自然時,對應二十四節氣,多一番觀察與思考!2023 年,此專欄將按每月的節氣,與你縱遊香港自然界,一起感應節氣有時,自然有序。

[1] A+醫學百科:馬藺(別名包括馬薤)
[2] 綠色和平:《【節氣有時】2023 年 7 月:小暑、大暑多喝水 「熱在三伏」夏天會中伏?
[3] 香港天文台: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天氣回顧
[4] 綠色和平:《【全球沸騰時代】十號風球、黑色暴雨連環襲港 盤點 2023 年極端天氣事件
[5] World to hit 1.4C of warming in record hot 2023 ; Reuters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