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等着你回來】黃緣水螢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呂朗婷(圖)、馬屎(文)

面對環境轉變下的去留抉擇,香港人尚在學習道別與珍惜,自然生態又何嘗不是?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與呂朗婷以短訊形式寄託思念,告訴那些很久沒有在香港露面的動物「老朋友」,我們仍記掛着牠們,亦期望再次見面。

「都市化的負面後果,是令到某些生物無法適應環境轉變,數量日漸減少,離開香港,甚至不再在這裡出現。

牠們是城市生活質素的指標物種,數目減少,亦反映出我們的生活質素正急速變壞,太熱、太凍、太吵、太光、太大塵……牠們今天的困境,是否正預言着我們的未來?

反過來說,若牠們再次回來,又是否代表,這個城市仍有居住的價值呢?」

【等着你回來:香港生態圖畫故事】黃緣水螢。 © 呂朗婷
【等着你回來:香港生態圖畫故事】黃緣水螢。 © 呂朗婷

上次見你,應該是在疫情之前的台灣。那裡,從小學到中學甚至整個社區,不時談論如何保護你的棲息地、如何避免河溪污染;如何移除會傷害你的外來生物,如何從飼養中了解你的行為習性。這種人與生物和平共存、相互關懷的氛圍,實在令人羡慕。

作為本地螢火蟲的工作者,疫情之前,跑遍港九新界都未能看見你的身影。有專家說你未曾離開過,仍隱居在香港的山野之中;亦有學者說至今野外未有你的記錄。但在法國自然博物館之中,明明存放了 3 隻標示着香港、只是採集年份不明的標本,你的身世實在耐人尋味。

你是找到傳說結界之中的世外桃源,不再需要擔心由各種「做足」環境評估,但談不上環境保育的發展計劃所傷害?抑或在6、70年代香港工業發展蓬勃之時,在大家未認識你之前,你已被迫往外漂泊呢?

我們還不清楚你的遭遇,但近年本地螢火蟲保育、品種辨認以至野外調查的工作,都得到重視及有系統的推動,令懂得螢火蟲的朋友愈來愈多,他們都是喜歡大自然的人──或許在不久將來,我們可以邀請你出山或重回香江,為我們解答以上疑問,以及指導一下,我們的螢火蟲保育工作。

延伸閱讀:
【香港「怪」生物】弦月窗螢
什麼是環境影響評估?環評程序恐淪制度遊戲?

黃緣水螢(Aquatica ficta)簡介

屬於水生螢火蟲,分佈在香港、貴州、福建及台灣。幼蟲身體兩側有刺狀外鰓,生活在淡水濕地之中。成蟲身長只有 1 厘米,雌雄外貌相似;雄螢的兩個發光器位於腹部末端,而雌蟲只有一個,能夠發出橙黃色的螢光。

黃緣螢的本地族群存在與否眾說紛紜,但根據法國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顯示,那裡存放着 3 隻標示着香港的黃緣水螢標本。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