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節氣有時】2023 年 6 月:芒種、夏至,餞花神護綠林,提防熱暑人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葉慶明

6 月,有大的二十四節氣:「芒種」主宰農事,「夏至」連西方民族都有慶祝;6 月更有值得紀念的日子:「端午」,我們悼念愛國詩人屈原;關懷環境的,有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和 6 月 8 日的「世界海洋日」,但你可知道還有「世界雨林日」?

趁着 6 月 22 日這個關注地球重要綠色資源的日子,可否與你從芒種、夏至和其「三候」,加深我們與天地自然,尤其植物的扣連?

芒種、夏至的候應 好一套自然生態大全

初夏、仲夏的鳳凰木,火紅花朵綻放,告示灼熱的天氣即將到臨。 © helen yip
初夏、仲夏的鳳凰木,火紅花朵綻放,告示灼熱的天氣即將到臨。 © helen yip

芒種是夏季第三個節氣,亦是農作種植時機的重要指導;從前人們喜以諧音「忙種」描述此節氣,因為農家又忙夏收,且要為秋收作物播種

夏至古稱「日長至」,是日日影最短──用天文、地理解說,在此夏季第四個節氣,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於是造就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告示盛夏即將降臨。

從「七十二候」進一步認識這兩個夏之節氣,我們可掌握更多自然物候韻的律(註:不熟悉的朋友,可視「七十二候」為二十四節氣的補充曆法。想了解更多請翻看上期前期專欄):

芒種的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夏至的三候:「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

到了芒種,進入典型夏季,頭 5 天即初候,螳螂破殼而出──螳螂對農家是益蟲,因為牠們會捕吃有害的昆蟲。過 5 天,二候,鵙(音隙)是伯勞鳥,開始鳴叫活躍起來。又過 5 天,芒種第三候,古人稱一種會模仿其他鳥叫的鳥為「反舌」鳥,經他們觀察所得,到此時節,就會停止鳴叫。

夏天的氣溫繼續攀升,萬象按時更替,夏至初候,鹿隻頭角開始脫下表皮。二候,蜩(音條)即蟬,鳴叫起來,配奏出夏之自然交響樂。半夏,是種植物,可製成中草藥,到夏至三候開始生長。

古人以不同生物的習性循環,歸結出每個節氣的 3 個「候應」。縱觀「七十二候」,集結精深的自然觀察,經歷時間精煉成傳統曆法學問,儼如現代科學進行生態普查、研究分析後發表報告。

【節氣有時】2023 年 6 月小筆記

芒種在 6 月 6 日(農曆四月十九日)
芒種「三候」—— 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夏至在 6 月 21 日 (農曆五月初四)
夏至「三候」—— 鹿角解,蜩始鳴,半夏生

端午節在 6 月 22 日(農曆五月初五)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
6 月 8 日:世界海洋日
6 月 22 日:世界雨林日

芒種煮梅 端午包粽 與植物同行

夏日炎炎,走入綠色的樹蔭是最自然的解暑方案,芒種與夏至皆有不少與植物有關的學問,值得大家發掘。

穀實、草木上的細刺為之「芒」。芒種的「芒」是指大麥、小麥這類有「芒」的莊稼,到此時已經成熟,農夫需要及時收割;芒種的「種」,就是為晚穀、黍、稷等作物趁夏天播種。

我們熟悉的「芒」還有芒果。仲夏,芒果結果。 © helen yip
我們熟悉的「芒」還有芒果。仲夏,芒果結果。 © helen yip

學了「芒」,也讓我們多認識一種中草藥植物,夏至三候提到的「半夏」。夏至正正到夏天的一半,古人觀察到此植物於此時節生長,以時入名稱之「半夏」。從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網站所知,「半夏」[1]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山谷、河岸、草叢。葉片呈鳥足狀,生塊莖,佛焰苞花序見密集黃色小花;其中藥名為天南星,以塊莖入藥,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性味功能。

掌葉半夏。(截圖: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網站)
掌葉半夏。(截圖: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網站)

植物是我們藥物更是食物的來源。以梅入饌,我孤陋寡聞,以為是近代尚日本風的作為,原來「芒種煮梅」自古有之。梅樹正月開花,到這時結出梅子。梅子味酸,人們就以不同方法烹煮進食,譬如以鹽或糖煮,或以之催出梅汁。不時不食,順應作物生長規律,正是與自然最佳的相處之道。

端午在 6 月下旬,可會考慮自己包粽?自己粽子自己包,一舉數得。我們南方人會選用竹葉或者露兜葉作粽葉,揀選喜歡又健康的餡料,善用自然資源,令現代人的生活天然一點,也很大機會健康一點。包粽、煮粽又是一門傳統食藝,承傳有價;而「自作自受」,更是減少過度消費、過度浪費的最佳方法。

芒種的習俗中,有謂「送花神」,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對「餞花神」都有描述。春季走遠,炎熱濕悶的天氣隨來,百花開始凋謝,花神退位。民間擇日芒種祭餞花神,感謝百花為人間帶來的美好,並盼望來年花神再臨。現代人對環境多索求,賞花忙打卡,對自然與花草樹木未必用心欣賞以至感恩,看來我們要好好向古人借鑒。

5 月禾輋邨鳳凰木盛放。感謝大樹不止給予我們食糧、藥物和建材,在城市中還是很好的庇蔭、陪伴和慰藉。 © helen yip
5 月禾輋邨鳳凰木盛放。感謝大樹不止給予我們食糧、藥物和建材,在城市中還是很好的庇蔭、陪伴和慰藉。 © helen yip

氣候政策須以人為本

攜手促請政府提高酷熱天氣下的戶外工作保障,消除「氣候不公」。

聯署加入氣候行動

留意極端酷熱天氣提示 氣候政策須以人為本

我們謹遵長輩的話,五月粽尚待享用,寒衣未敢送,然而,執筆之日農曆四月中未到,香港天文台已經發出「極端酷熱天氣」特別提示。新提示在今年 5 月 26 日增設[2],準備當氣溫到達或預計到達極端程度(攝氏 35 度或以上),市民特別是戶外工作者可有所警示[3],避免中暑。提示新增不到幾天, 5 月 30 日就首次應用 ,多區氣溫錄得攝氏 35 度,部分更達 37 度。

極端天氣入侵我們的日常,表明氣候危機逼在眼前。其實大地母親發燒了,只能歸咎人們「目中無自然」,往往忘記、忽略同一土地上,同一天空下,還有花鳥蟲魚、海洋、森林,人只是地球的一分子,我們甚至殺戮、殘害這些芳鄰動物、植物、自然環境。

國際間 6 月訂定好幾個綠色日子,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雨林日,倒有類似天文台設立極端酷熱天氣提示的作用,提醒我們要為自然世界做回本分,尊重和愛護這些地球的鄰居。當然我們也要關心自己人,邀請你加入綠色和平聯署,要求政府制定以人為本的氣候政策,為戶外工作者提高酷熱天氣下的工作保障。

春去夏來,木棉果實成熟墜落,棉絮飄飄。從前人們會集棉絮做枕頭。 © helen yip
春去夏來,木棉果實成熟墜落,棉絮飄飄。從前人們會集棉絮做枕頭。 © helen yip

致世界雨林日:種一棵樹 Retree the World

我愛樹,近日參與一項植樹活動後,遇到一本關於植樹護地球的書,此刻正在閲讀。趁着 6 月 22 日世界雨林日前,忍不住與你分享此書作者愛樹和植樹的動力,期望啓發更多人守護我們的樹木、森林和雨林。

作者 Ben Raskin 是英國 Soil Association(土壤學會)的園藝部負責人。書名《Plant a Tree and Retree the World》[4],意思是種一棵樹,重建世界。大世界以種樹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其中手段,Ben 就從個人對樹的情感出發,加上他的專業去訴説樹木的美好,鼓勵我們行動守護。樹木對他有強烈的個人情感牽動,不過當他抬頭看着大樹的樹冠,或者低頭見着滿地落葉,更深明到樹木對我們的風景、泥土、野生世界和氣候有着深遠的影響。

工業世界下的農業、林業摧毀了太多原始森林,令地球不可持續發展。他慶幸近年的風氣有所改變,多了政府、企業認識到樹木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作用,同時亦指出許多新種植的森林和城市的樹木,因為照顧失誤而死去。

15 年前從事園藝的他許下承諾,餘生每年最少種植一棵樹,暫時仍做到目標以上。他鼓勵愛樹的人去保護及增加樹木,亦明白到我們一般人並非一定有機會親手種樹,但一定還有其他辦法:譬如到一些保護樹木的組織做義工從環境和樹木友善的農夫和生產商購買食材等。

他說我們所用的時間和金錢,都是改變世界的有用工具。改善環境和氣候,我們都可一步一步去付出努力,由每次一棵樹開始。

"Just as we have, as a species, created the problem we are facing today, so humans can be part of the solution. One tree at a time."

“One tree at a time.” 2023 年 5 月,我在香港的林間種了 5 棵樹──守護森林,可由每次一棵樹開始。© helen yip
"One tree at a time." 2023 年 5 月,我在香港的林間種了 5 棵樹──守護森林,可由每次一棵樹開始。© helen yip

【節氣有時】系列
「二十四節氣」 2016 年獲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這套中國曆法中精深的時令系統,糅合天文、地理、氣候、物種、農耕、習俗的學問,值得我們用心應用。邀請你與我在日常中、親親大自然時,對應二十四節氣,多一番觀察與思考!2023 年,此專欄將按每月的節氣,與你縱遊香港自然界,一起感應節氣有時,自然有序。

[1]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網站:掌葉半夏 Zhangyebanxia
[2] 香港天文台:提防極端酷熱天氣影響健康
[3] 綠色和平:《防中暑指引》允對沖工友休息時間 停工建議形同虛設
[4] Plant a Tree and Retree the World by Ben Raskin. ISBN 978-0-7112-7934-6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