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綠色債券是什麼?為什麼綠色金融產品不一定環保?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華嘉昌

香港政府計劃發行第一批綠色零售債券,一般小市民都可以認購。當局宣傳公眾可透過綠債來投資綠色項目,為環保未來作出貢獻。環觀全球,過往一些機構發行的綠債被批評不夠「綠」、不夠環保,甚至被認為只是企業為了改變形象的「漂綠」(greenwashing)行為。到底投資綠債是否真的可以幫忙救救地球?

香港有綠色債券 市民可參與

如果可以令環保事業跟商業世界連結,為環保工作提供資金,看來是一件美事。因此,世界各地都興起不同的綠色融資項目,其中較為人熟識的方式,就是綠色債券(Green bond)。第一個綠色債券由歐洲投資銀行於2007年發行[1],而世界銀行亦於2008年發行綠色債券[2]。2021年全球綠債的發行量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3],躋身主流投資工具之一。綠色債券旨在為綠色項目融資,尤其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而籌集資金。目前綠債的發行人包括國際機構、政府、企業以及金融機構。

香港政府於2019年第一次發行綠色債券,當局發表綠色債券框架,並發行首批1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及後於2021年再發售50億人民幣離岸人民幣綠色債券[4]。2022年計劃發售的綠債原訂3月發行,惟因疫情關係而延期。是次發行60億港元的綠債,是本港首個主要以市民而非機構投資者為對象的零售綠債。

有關綠債與市民熟悉的iBond類似,息率與通脹掛勾,最少2.5厘,相信不少市民會被回報吸引。政府指出,綠債所募集的資金,將會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合資格的公共綠色項目融資,這些項目包括9個類別:可再生能源、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及綠色建築等等。[5]

香港綠色債券2022詳情(4月10日更新)
發行額 150-200億港元
年期 3年
最低入場費 1萬元
年息率 與通帳掛勾,最少2.5厘;每半年派息一次
認購日期 最快4月底

除政府外,本地企業和機構都會發行綠債,包括機管局發行的40億美元債券,為機場三跑道系統工程及其他項目提供資金,當中就包括10億美元的5年期綠債[6]。而領展早在2016年發行5億港元的綠債,為該公司取得綠建環評認證的物業發展項目提供資金。[7]

機管局曾發行綠債,為備受爭議的三跑工程融資。 © Travelpix / Shutterstock
機管局曾發行綠債,為備受爭議的三跑工程融資。 © Travelpix / Shutterstock

回看領展當年發行的綠債就超額認購4倍[8],而政府新發行的綠債息率又與iBond相似,相信會有不少投資者追捧。不少綠債吸引投資者的方法和傳統債券一樣,主要就是息率。綠債與傳統債券的分別在於其綠色成分,而近年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投資大行其道,對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加上不少投資者都會避免投資一些帶有負面印象的行業,如賭博及煙草等;亦有金融機構拒絕投資一些破壞環境的項目,以換取更好形象,反過來說就是避免公關災難。但要在金錢回報以外真正有助環保,那麼綠色項目就要真的夠「綠」了。

訂閱綠色金融通訊

瀏覽綠色和平專題網頁並訂閱電郵通訊,助你緊貼 ESG、綠色金融等市場動向!

前往了解

綠色債券真的綠?提防偽環保

關注綠色金融的國際環保組織Reclaim Finance曾經批評,機管局年初發行的綠債,或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保原則,有為企業改善形象的「漂綠工程」之嫌[9]。「漂綠」一詞,說得白一點就是「扮環保」,以種種綠色項目來改善公司或機構的形象,但實際行為可能無助保護環境,甚至有機會反其道而行。機管局的三跑工程正正被質疑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令中華白海豚部份棲息地永久喪失。Reclaim Finance亦批評,參與是次綠債發行的金融機構沒有做好把關工作,確保綠色項目真的夠綠。[10]

本港機構發行的綠債曾被關注團體批評為漂綠工程,並非真正環保項目。 © Ivan Marc / Shutterstock
本港機構發行的綠債曾被關注團體批評為漂綠工程,並非真正環保項目。 © Ivan Marc / Shutterstock

那麼政府發行的綠債又如何?根據《綠色債券報告2021》,政府以2019年及2021年發行的首兩批綠債為多個項目融資,當中包括一些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又與環境相關的的項目,例如污水處理廠擴建、污水管道、廢物處理及回收設施等。但在報告中,亦可找到一些一般的政府工程,例如興建政府合署、庫務大樓及醫院擴建等建築項目。原來只要項目符合「綠色建築」的定義,就可受到綠債資助,在所有受綠債資助的項目中,綠色建築佔27.5%,為第二大類別[11]

雖然在綠債框架下的綠色建築,需符合香港現行綠建環評的要求,可是政府近日揚言要為發展「拆牆鬆綁」,建議精簡《城規條例》及《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等所規定的程序,有關建議被包括綠色和平在內的12個環保及關注團體聯合反對[12]。寬鬆的規劃標準和潛在精簡的環評制度程序下,發展項目有幾綠色,令人存疑,更令人難免擔憂,綠債所籌集的資金會否反過來支持破壞環境的工程?

就以上述提及的三跑工程為例,三跑工程的環境評估在2014年獲得通過,雖然受到司法覆核挑戰,但最後都闖關動工;三跑工程所造成的破壞,則以新設立的海岸公園作為補償。到底成立海岸公園是否可行補償方案?因應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造成的生態棲息地破壞,補償方案之一是設立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但漁護署數字顯示自2016年起,大嶼山東北水域已連續6年無錄得中華白海豚出沒[13]

綠色和平在全球多地辦公室設有綠色金融項目團隊,關注巨額資金能否投放於真正環保項目,而非用作「漂綠」工具。 © Sara Poza Alvarez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在全球多地辦公室設有綠色金融項目團隊,關注巨額資金能否投放於真正環保項目,而非用作「漂綠」工具。 © Sara Poza Alvarez / Greenpeace

定義要清晰 監管需嚴謹

此外,即使是可再生能源及廢物處理設施等廣為人接受的綠色項目,在開發及營運階段都可能對環境帶來影響或破壞,因此也得有嚴謹把關,才能真正有益於環境。

總括而言,要確保綠債夠綠的話,就需要清晰界定何謂綠色項目,監管及認證工作亦得嚴謹進行,這樣才能減少漂綠行為。如果可以任由企業魚目混珠的話,投資者和市民又哪有信心參與呢?[14]


[1] Climate Awareness Bonds;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2] IBRD Funding Program; The World Bank
[3] Global sustainable bond issuance hits record $1 trillion in 2021; Finance Asia
[4] 【千禧理財】港府發綠債是否值得買?; yahoo!新聞
[5] 《綠色零售債券2022》
[6] 機管局發行40億美元債券擴建三跑、首涉綠色債券; 香港經濟日報
[7] 綠色金融│領展
[8] 領展發綠色債 超額認購4倍; 明報
[9] High-flying greenwashing around a new green bond for Hong Kong Airport; Reclaim Finance
[10] How banks painted an airport green; Reclaim Finance
[11] 《綠色債券報告2021》
[12] 房策失誤拖慢建屋 公眾成「代罪羊」被削參與權; 綠色和平
[13] 港水域去年僅37條中華白海豚 10年第二少 團體促設海豚保育管理區; 明報
[14] 施政報告綠色債劵恐淪為企業洗綠融資工具; 綠色和平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