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中秋熱捧文旦柚 氣候危機觸發4成產量波動

作者: 綠色和平

中秋節象徵人月兩團圓,有「保佑」、「遊子歸來」寓意的柚子當數最受歡迎應節食品之一,其中台灣文旦柚近年深受港人愛戴。不過,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結合歷史資料與氣候模型推算,受氣候變化引致的極端溫度及降雨影響,文旦柚短期內每公頃產量差距可達約 5,300公斤,直接衝擊農民生計,也再次提醒我們:氣候危機,近在嘴邊。

文旦柚是中秋當造之選,未來卻或因氣候危機影響產量。
文旦柚是中秋當造之選,未來卻或因氣候危機影響產量。

文旦柚種植及生長條件與台灣的氣候、緯度相宜,屬少數全島都能種植的水果,年均產量達 7.4 萬噸。不過,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利用氣象數據套入氣候模型估算,發現在「最不積極減碳情境」(RCP8.5)下,台南麻豆、花蓮瑞穗等主要文旦柚產區,未來 10 年將經歷本世紀最大產量波動。

文旦柚產量過猶不及 6月熱、9月雨成產季關鍵

文旦柚近年產量相對穩定,2016 至 2020 年的平均值約為每公頃 13,000 公斤,但估計在 2021 至 2030 年間,受不穩定氣候因素影響,產量將會飆升至每公頃 17,900 公斤再回落至 12,600 公斤,差距約為 2016 至 2020 年平均值的 42%。

要注意的是從柚農角度出發,產量不一定愈多愈好,重點是避免供求失衡──過少收成固然直接影響收入,過多卻可能導致供過於求,造成貶值甚至浪費,例如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3 月,當地高麗菜(香港稱椰菜)短短半年間就經歷批發價每公斤 70 元新台幣貶至每公斤 7 元新台幣,街市檔販亦須以「蝕本價」促銷。

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研究推算,文旦柚產量2024年將達每公頃17,941公斤,2029年卻會降至每公頃12,675公斤。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研究推算,文旦柚產量2024年將達每公頃17,941公斤,2029年卻會降至每公頃12,675公斤。 © Greenpeace

由於 6 月為文旦柚種植「果實肥大期」,而溫度愈高產量相對愈低,但未來 10 年台灣的 6 月「每日最低溫」勢經歷先跌後升,嚴重影響果實發育。此外,極端乾旱與暴雨、尤其 9 月暴雨會妨礙採摘工作,當地果農坦言氣候劇變令他們大失預算:「近 4 年的氣候嚴重不穩定,不應該有颱風時出現颱風,需要梅雨時卻碰上乾旱。」綠色和平促請當局善用氣候調適基金,幫助農民評估氣候風險及強化水資源管理等硬件設備,共同應對氣候危機。

氣候政策須以人為本

攜手促請政府提高酷熱天氣下的戶外工作保障,消除「氣候不公」。

聯署加入氣候行動

推動氣候政策 保障農夫生計與戶外工作者健康

事實上,極端天氣對農業的衝擊,遠遠不只單一地方或品種。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2019 年發表《氣候變化與土地報告》[1],指出氣候變化令 1981 至 2010 年全球粟米、小麥與大豆的平均產量分別減少 4.1%、1.8%及4.5%;若再不採取應變措施,2050 年氣候變化或令全球糧食產量下降多達 30%

延伸閱讀:2023 糧食危機通識,拆解糧食短缺問題的迷思

而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早前拍攝一系列《酷熱天氣下的你我他》短片,由各界市民講述氣候危機下如何身受其害,當中本地農夫阿卿直言近年愈來愈多農作物「熱死」,特別是瓜果類:「呢個時候本來應該有千斤瓜收成,但溫度高得滯,有開花冇結果,白做三、四個月,係沮喪嘅……。」另外,除了各式蔬果與主糧,咖啡、三文魚、蜂蜜、葡萄酒等食物產量,同樣深受氣候危機影響。

綠色和平與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2023 年 8 月發表問卷調查結果,指出在《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生效後的逾三個月期間,仍有超過六成戶外工友於工作期間曾出現中暑徵狀。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與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2023 年 8 月發表問卷調查結果,指出在《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生效後的逾三個月期間,仍有超過六成戶外工友於工作期間曾出現中暑徵狀。 © Greenpeace

隨着氣候危機加劇,不只農夫首當其衝,戶外工作者同樣面臨更高熱疾病風險;綠色和平在 2023 年 7 月及 8 月先後舉行兩次記者會,分別發表實地監測問卷調查結果,促請當局盡快修訂現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加強保障工友:

  • 實地測量暑熱數據:綠色和平在 7 月三個酷熱日子的正午時份,派出 14 位調查員在港九新界及離島七個建築工地外同步測量濕球黑球溫度(WBGT)數據,指出所有監測點在同一時段下的 WBGT 最高相差達 8,反映全港各工地的熱壓力存在極大差異;惟《指引》僅參考京士柏氣象站單一數據,依據的香港暑熱指數亦較少考慮日曬因素,未能反映戶外工作者的暑熱風險
  • 戶外工友問卷調查:綠色和平聯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8 月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共 123 名建造業和清潔工人,發現在《指引》生效後的逾三個月期間,仍有超過六成戶外工友於工作期間曾出現中暑徵狀,亦有逾四成受訪工友不曾在工作暑熱警告期間獲得額外休息,促請當局針對各行業實際情況,重新制訂切合工友需要及實際可行的防中暑措施,長遠訂立《職業安全及健康(預防工作時熱疾病)規例》

延伸閱讀:【影片】紮鐵工友威哥心聲:好似企喺個蒸爐上面咁,我哋就係人肉叉燒包

誠邀您加入聯署,與綠色和平一起倡議香港政府制定以人為本、合時及可量化的氣候政策,提升香港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以消除「氣候不公」,同時積極紓緩氣候危機!

[1]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