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民Story】雞公嶺山火「有人選擇一時方便,卻由所有人承受代價。」
今年重陽節假期期間,香港發生至少79宗山火。其中最矚目的元朗雞公嶺火災,更足足燃燒兩日兩夜。當日因風勢不定,火屑向周邊散開,更瞬速綿延至數公里,一度威脅山下動物庇護站過百隻貓狗性命,幸得數百市民及消防連夜救助全身而退,惜山上仍有不少植物及生物棲息地未能倖免。我們在山火後約一星期,相約消防員兼極地馬拉松跑手黃浩聰 ( 聰sir ) 來到雞公嶺視察災情。
假期除了遊山玩水外,不妨抽點時間了解大自然與保育議題,攜手守護香港生態環境吧!
文章目錄
只剩下焦黑色的山頭



我們當日從錦田逢吉鄉登上雞公嶺副峰雞公山,上山途中轉過頭,已可以盡覽元朗、南生圍及米埔等地,景觀開揚、風景優美。但再回首山高處,卻隱約聞到燒焦味。
「你們看,較高處已見到燒焦的位置。那邊更是燒掉一大片,遠處都能看到。」聰sir指向另一邊的山峰,眼見不遠處盡是大片燒至熏黑的植被和頹禿的山頭。另一邊較遠的山坡,則是一片殘存綠與另一片黑色在山上劃出的明確界線,似是人類在山劃出的傷痕,強烈而鮮明。

今次約聰sir上山,原是為了拍攝有關「跑山」的訪問,他本人亦曾經在雞公嶺拍下懾人的黃昏景觀,配合他如履平地的動態和一旁緩緩搖曳的野草,教人心曠神怡。可惜山火驟生,我們臨時轉為視察災情。巧合的是,上次我們與聰sir的訪談,也是關於山火。



延伸閱讀:
山火燒掉的,不只是植物
「山火除了會燒掉植物,影響山的外觀;除了會產生大量濃煙及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化外,更會令山頭失去植被保護。沒有植物抓緊泥土,山便很容易被雨水沖走泥土,形成『水土流失』,令山變貧瘠。」聰sir說,若遇上傾盤大雨,極可能導致山泥傾瀉及泥石流等,禍及山下的人。「有人選擇一時方便,卻由所有人承受代價。」聰sir如是說。

雞公嶺是山火黑點,幾乎隔年便會發生山火。消防處回應事件時指出,山火範圍廣闊,雖未能確定起火位置,但相信起火原因與行山者或掃墓者遺下的火種有關。聰sir補充,有人因一時方便,燒掉的植物卻要約10年時間才能重新長出,而且燒掉的不止是植物,那些植物同樣是山上不少動物的棲息處。

登山須知 : 山野不留痕的7大原則
一場可能是無心之失引起的山火,毀掉的還有山上生物的多樣性。「樹木十年八年還能長出來,但消失了的動物棲息地,就已經消失了,無法補救。」
但若雞公嶺持續出現山火,即使是植物,也不一定能回復原狀,更別談生態復元。聰sir感嘆 : 「疫情令更多人郊遊、上山。但不先認識山野的禮儀,如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等。結果在消費大自然的美態同時,為大自然帶來更多負擔。」我們的談話間,亦提到了國際間廣為流傳「山野不留痕」的7大原則,分別是 :
一、事前規劃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
二、在能忍耐人類踩踏的山路行走和紮營(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三、自己垃圾自己帶走(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四、保持原有風貌,不移動和帶走任何屬於自然的物品(Leave What You Find);
五、減少生火,例如只在政府指定的燒烤場或營地生火(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六、尊重野生動植物,勿打擾其作息(Respect Wildlife);
七、尊重其他山友(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希望人們從今日開始,學會珍惜我們的山,學會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減少生火 ; 山野不留痕,令香港的山,仍然可以美麗下去。」這是來自聰sir,一位自小與山一起長大的越野跑手的呼籲「你會和我,一起守護這個大自然嗎?」 至少,筆者還想有機會親眼見證聰sir在雞公嶺的日落餘暉下,盡情再跑一次。
綠色和平之後亦會推出聰sir有關越野跑的專訪影片,分享越野跑心得及香港山野的獨特魅力,切記留意!
延伸閱讀:
【【和你講氣候變化】黃浩聰:我問山,你喜歡給我跑嗎?
守護抗疫「後花園」的七大守則
瀏覽更多:【Hill民Story】戶外專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