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非典生活】非典 禽畜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

因為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影響,啟發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以【非典生活】為題,從大家生活層面,包括食物、消費模式等,與大家探討,人與生態、環境之間關係的改變及當中需要思考以至檢討的問題。系列第3篇,說到不同禽畜的馴養方式及對人類飲食的影響。

非典 禽畜 ©呂朗婷
非典 禽畜 ©呂朗婷

對人類來說肉類是什麼?蛋白質!但原來不少毒素亦是蛋白質!

幸運地我們體內有解毒性能不錯的肝臟,因此我們進食蛋白質前只會問:「今餐吃什麼肉 ? 豬、牛、雞、魚、羊、鴨?」少部份人會問:「 牠們從哪裏來:本地、大陸、紐西蘭、丹麥?」絕少會問:「牠們吃什麼飼料:穀類、牧草、橡果?」

近年,市民接觸網上訂購或產地直銷多了,比對典型購買方式,才知道原來肉類的價格,主要是隨分銷商的銷售策略和市民的喜好而定。當然,注重食物質素的極少數市民,會嚴選產地和飼養方式,又或認證標籤,例如有機、自由放養 (free range)、草飼等。

山羊©馬屎
山羊©馬屎

遊牧

肉類的質素,除了直接跟牠們的食物有關之外,這些活生生,有生命的生物,成長期的心理狀況是否快樂,都會影響發育(肉質)的好壞。傳統畜牧技術,重點都是先了解禽畜的喜好和需要,然後因地制宜來飼養。我們熟悉的遊牧民族,便是一個好的例子。一直以來,牧民跟隨大自然的更替,追逐植物生長的節奏而不停遷徙,目的是為了羊羣能得到最理想的生活環境,還有最多、最新鮮的食物。遷徙的過程,羊群可以與家人、同伴一起,在真正的土地上行走,採食他們喜歡吃的食物。當然有遇上獵食者或疾病的風險,但在牧民的悉心照顧之下,大多數是有驚無險。

山羊©馬屎
山羊©馬屎

放牧

牛隻飼養方法,又不同於羊。家牛估計是由原牛 (Bos taurus primigenius) 馴養和發展出來,是今天飼養面積最廣的家畜,全球估計有超過13億頭。中國飼養牛隻亦有攸久歷史,昔日的角色,主要是屬於協助農夫耕田的「耕牛」。

山羊©馬屎
山羊©馬屎

牛是社會性動物,牠們以動作和聲音來溝通。牛群主要由雌牛和牛犢組成,公牛遊走在牛群之間,到繁殖期才短暫加入牛群。

眾所周知,牛是反芻動物,牠們的胃有4個不同構造的室,用來消化粗糙高纖維的牧草,令牛隻有效地吸收當中的營養。我們平常看見牛隻悠閒地一口一口的把草送進嘴裏,經過簡單咀嚼便吞下,儲藏在第一個胃室內。差不多儲滿,便找個地方躺下,將草粒從胃部反芻到口腔,重新咀嚼、磨爛、再吞回胃裏。如是者重複又重複,直至草的纖維被切得夠細夠碎,才送進入第二個胃室。這種進食和反芻的行為,每天要進行4、5次。為了避開獵食者和熾熱的陽光,牠們喜歡在清晨食草,之後躺在樹陰下慢慢反芻。清涼的黃昏,是另一個進食的好時機,因為緊接而來的漫漫長夜,可讓牠們細味那些嫩綠的鮮草。只有為牛貼心營造能配合牠們天性的生活環境,才能養出高級如和牛、韓牛或各種有機的牛種。

乳牛©馬屎
乳牛©馬屎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開放式飼養

豬是另一種廣泛被飼養的動物。家豬的祖先是野豬(Sus scufa)。野豬的分佈十分廣闊,不同地區的野豬,在體型和性情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上萬年的馴養歲月裡,各地、各族就當地的生活文化,繁殖出不同模樣的家豬,再漸漸形成密不可分的地區特色。

雖然平常家豬是飼養在亂七八糟兼狹小的空間,睡在屎屎尿尿旁邊,但其實野豬本身並不亂七八糟,牠們使用強而有力的豬鼻挖掘泥土,其實是在尋找泥土之中肥美的甲蟲幼蟲,又或營養豐富的植物根莖,幸運的話,可能還給牠掘到矜貴的松露作點心。牠們不修篇幅地在泥濘中翻滾,原因是野豬的皮膚沒有汗腺,散熱能力弱,於是聰明的豬便利用濕潤的泥漿浴來消暑。

今天出產高質豬肉的豬農,不少是用放養的方式飼養豬隻,讓牠們隨意用鼻挖掘泥土、和同伴追逐嬉戲、在乾淨的泥氹中享受泥漿浴、食用橡果或天然的食物、 倦了還可以在樹陰下呼呼大睡。就是病了,亦有獸醫檢查,作適當的治療。醫、食、住都被照顧周到。

家豬 ©馬屎
家豬 ©馬屎

走地雞

雞跟家豬的馴養、演化,還有飼養模式差不多,可算是對人類文明發展功勞最大的禽鳥。牠們的祖先是住在森林裏的原雞(Gallus gallus),天生一雙強而有力的腿,腿上有利爪。藉此幫助牠們逃避獵食者的追捕,還可以用來扢掘泥土,然後啄食泥土中的各種蟲子和種子。牠們有能夠飛翔的翅膀,晚上飛到樹上棲息,以避免睡覺時被騷擾。

走地雞 ©馬屎
走地雞 ©馬屎

走地雞,就是配合牠們的喜好和生活方式而發展出來的開放養殖方法。一般是用網圍起,然後根據土地的面積,放養適量的雞隻。 牠們可以在圍欄內啄食青草、挖掘泥土和隨意奔走。圍網內有供牠們晚上睡覺、防止被獵食者襲擊或用來遮風擋雨的雞舍。好食好住又有足夠的運動,雞隻自然健康,脂肪較少,肉亦比較優質。

走地雞 ©馬屎
走地雞 ©馬屎

快樂的農莊

人類的牙齒和腸胃的構造,顯示我們是雜食動物。對於吃不吃肉,吃多少肉,各有喜好。營養師說我們可以茹素為生,但對於本地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忙碌的生活節奏,要用相對較長的時間來挑擇和預備素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生活方式。看似是人浮於事,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多菜少肉,又或堅持只進食有質素的肉類。縱使快樂的小雞、小豬、小羊和小牛,不一定有更高的營養,但對人類有害的物質就一定少很多。

灰鵝 ©馬屎
灰鵝 ©馬屎

【非典生活】系列
是天災?!由2019年冬天到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癱瘓全球經濟,是摧毀性的自然災害。

是人禍?!有說是由食蝙蝠而引發,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在那一個時代沒有吃野味?

是「天擇」?!疫情簡單來說是一種生物影響另一種生物的數量,是經常發生的物競天擇事情。

是「典型現象」?!

各地的文化差異、經濟差異、政治差異是促進科技發展和改善生活質素的動力。

那麼,常用口罩、酒精搓手液、家居隔離、旅遊警示是非典型生活吧?抑或食不明來歷的野味、吃含毒素的菜蔬、 虐待式地生產肉類、濫用塑膠污染環境、製造二氧化碳改變地球溫度、霸佔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又或剝削其他人類的生存空間,才是典型的非典型生活呢?

作為保育工作者,趁著這個千載難逢又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在大多數人都被迫停一停的日子,讓我逐一從生活日常裡分析,我們的生活是如何被「非典典型化」吧!

閱讀更多:【非典生活】系列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馬屎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