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7 mins

行山郊遊的意義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葉慶明

近年大家對走進郊野也越來越熱衷。接近多了、認識多了,該會珍惜更多、懂得愛護更多,不是嗎?我們想綠色抗肺炎,卻讓口罩、山火蹂躪郊野。為什麽在我們最知道郊野的重要的時候,卻讓她受傷?不如我們重新撿視行山郊遊的意義,實踐與大自然、郊野共榮共生。

行山郊游讓身心舒暢,也要不忘愛護郊野。©Greenpeace
行山郊游讓身心舒暢,也要不忘愛護郊野。©Greenpeace

瘟疫蔓延時,郊外又成為大家避疫的目的地。

近年大家關心香港的鄉郊多了,大家對走進郊野也越來越熱衷。認識多了、接近多了,不是該是會珍惜更多、懂得愛護更多,不是嗎?這陣子,污染、山火之難、郊野淪陷的情況頻頻傳出;為什麽在我們最知道郊野的重要的時候,卻讓她受傷?

【大自然污染】離島海灘淪陷堆滿口罩垃圾 100米拾70個口罩 危害海豚海龜

【島民呼籲戴口罩】坪洲陸沉 茶餐廳爆滿排長龍 茶餐廳老闆:空氣好唔代表無病毒

行山郊遊的禮儀

身處瘟疫蔓延時,不幸中的大幸,憑著眾志成城,齊心抗疫,香港的疫程未至失控。

大家往郊外的目的,是希望身體和精神獲得舒展,在綠色、空曠的環境,讓視綫、毛孔、腦袋放開,給精神放鬆。但在此非常時刻,放鬆卻不能鬆懈,大家一路抗疫的謹慎,更應延續,還要保持理性思考。

  • 你身處的地方,適合解除口罩嗎?戴口罩的守則,是在人多的地方,保障自己保障他人。所以如果你人在郊外,但周圍人潮如湧,解除口罩的條件就不成立。
  • 口罩只該留臉上!其實平常日子郊遊,理應遵守「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習慣,何況對待非一般的垃圾。首先,帶過的口罩有機會讓病菌散播;其次,口罩的物料,帶來環境污染,罪加一等。

我們常說鄉郊是我們的後花園,想到底,鄉郊就是大家的綠色家園誰會將垃圾、火種放在自己家園

  • 到郊外,不干擾、不留痕。

我們上次到郊野公園燒烤、到郊外露營、到海邊淺灘,是否毫無節制地將燒烤工具、食材弄髒周圍;隨處拔草拗樹翻石搭營;放肆地污染水源採摘東西煮大餐;以至瘋狂比賽掘蜆?又或者一家大小到郊外行山,看到牛牛或者可愛雀鳥,禁不住餵飼牠們;遇到山頭大堆猴子或野豬,有人開始害怕,就拾起石頭或者水樽扔走牠們?

如此種種行徑,其實就是對周遭的環境和生物的侵害。

試想像,如果有人來到你家,隨便地去你的厨房將爐頭、水龍頭打開,將你冰箱裏面的食物大肆消滅,轟炸你的影視器材,再將你的垃圾桶翻轉,垃圾倒滿一地,甚至給你的小朋友一大堆來歷不明的零食。

大自然的環境不是我們擁有的,而是天地萬物一切植物動物還有人類一同生存和生活的環境。所以,享受郊遊樂,我們要記得不干擾、不留痕

而且人需要大自然,尤其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城市,綠色的環境,對我們的身心康健都有著重要正面的影響。

重要就要去珍惜和保護。

行山、穿村,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不只要忽然地愛,對於我們的山野土地,我們要長相廝守,細水長流。

透過以下近年幾件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事和情,提醒我們如何曾經一起走進鄉村、守護過郊野,更重要是,大家要堅持下去守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香港從此有地質公園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於2009年開園,而在2011年成功獲選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全球87個地質公園之一。

自此,香港人開始多了本地旅遊的目的地。在周末閑暇,可以選擇去東平洲,走進香港少有的頁岩地貌,瘋狂尋找那天地水相連的打卡最佳角度,或者一家大小來個東壩遊,長幼一同觀賞壯觀火山岩柱,在地感受1億多年大地遺留下來給香港的地理遺產。

東平洲©helen yip
東平洲©helen yip

香港城鄉永續(農業)發展運動的誕生

2010年代,政府推進新界東北的發展規劃,引起當地部分村民的反對,當中討論其中的一點,是反對扼殺本地農業發展和香港自給自足的能力。計劃從諮詢到發展的幾年期間,帶動了一群保育、關心本土發展的人士的覺醒。比較突出的例子,是粉嶺馬屎埔村在2010年成立的馬寶寶社區農場,以推廣本土農業及自主生活,為香港開拓城鄉共生的永續發展為目標。逐漸,我們的社會凝聚一種保護鄉郊、本土農業,爭取可持續發展的運動風氣。

從前馬屎埔村内的菜田。©helen yip
從前馬屎埔村内的菜田。©helen yip

失守龍尾 - 自然生態界的痛

最初,大家都不以為然,當局在2007年知會環保團體興建龍尾灘的決定,跟著於2008年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及城市規劃程序。到2012年7月,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興建泳灘,激起一群關注自然生態的人士組織起來,為爭取更多社會人士關注該區豐富的自然生態價值;當年的暑假,他們舉辦了一系列的導賞活動,並提出生態泳池的建議。一些從來不知道香港有海星的市民,自此都認識了龍尾。

然而政府在同年10月,宣佈不會撤回興建龍尾泳灘的計劃。保育人士未肯放棄,開始訴諸法庭,並繼續在龍尾舉辦自然保育的教育活動,守護龍尾。直至2017年2月高等法院覆核委員會裁定,保育人士兼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何來就司法覆核政府興建龍尾人工泳灘的案件,不能獲得法律援助上訴至終審法院。整場運動,在用盡了制度內的所有方法後,宣告失敗離場。

龍尾當年飛白楓海星滿灘也是震撼人心的場面(圖片由黃志俊提供)

一位台灣自然書寫家帶我們「發現香港」

台灣出色的自然書寫作者劉克襄,2014年出版了《四分之三的香港》,不但讓全世界的中文讀者認識了不一樣的香港,更喚醒了很多香港人,原來我們擁有那麽豐富的綠色資產而不自知。劉老師提到香港令他興奮的地方,是可以「搭地鐵,去森林」,香港奇妙的優勢就是城鄉共生。他為香港的土地自然載入一份很重要的人文感召,讓香港人重新「發現香港」。

荔枝莊
荔枝莊「石脈層層曡曡,色澤對照鮮明。在潮水起落的動蕩間,安靜地橫陳,乃香港古老地質最早的位置之一。」摘自劉克襄《四分之三的香港》©helen yip

郊野公園的價值沒有邊陲

政府於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以解決香港土地問題,當年5月正式邀請房協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研究建屋可行性;香港的市民、自然與環境的保育團體繼而展開「保衛郊野公園」的運動。大家的日常字庫由此多了:土地大辯論、邊陲地帶、閒置土地、棕地、私人遊樂場等,還有「住屋郊野不對立」。一年間,綠色和平的「保衛郊野公園」項目,收集了5.3萬的市民聯署,反映民間反對發展郊野公園的聲勢浩大。2018年年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給政府的土地供應選項中,郊野公園不在其中。

2018年的「保衛郊野公園」©Greenpeace

守護大嶼 — 我們仍需努力

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包括中部水域人工島。報告宣佈後3天,守護大嶼聯盟連同其他團體,發起遊行反對計劃。年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向政府遞交最終報告,就香港未來的土地發展方向,提出8個優先選項。13個環保團體批評, 政府低估棕地潛力,而且無需東大嶼人工島,其他選項已經足夠2030+預測的土地需求。2019年初「明日大嶼」首階段填海工程的初步成本估算,造價驚人,各界嘩然。

2020年頭,財政司指出下年度的財政預算會出現歷來最高的赤字,但在欠缺最新估算的情況下,仍然爭取立法會申請5.5億元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顯示政府毫無可持續發展遠見,堅持硬推一個耗費巨額公帑破壞生態,而且不急市民所急,找出最有效而快速解決大眾住屋需求的方案,完全無視民意。

大嶼山大澳一帶的紅樹林©helen yip
大嶼山大澳一帶的紅樹林©helen yip

我們要繼續守護大嶼!

結語:

香港是我們的家,我們的鄉村和郊野是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守護這個家園,就要守護這裏的青山綠水,而要這裏有美好的將來,就要有遠見要向可持續發展方向進發。第一步,今天當我們行山郊遊,信守不留痕不干擾的禮儀;下一步,守護大嶼。繼續走下去,我們要朝向宜居的目標規劃城市發展。

延伸閱讀 :

  1. 【綠色抗肺炎】綠色和平x香港山女大帽山執70磅垃圾
  2.  守護郊野的聲音
  3. 十年的堅持,龍尾終將消失……但我們仍要繼續守護自然!
  4. 【平路×劉克襄】灣、澳、涌 是香港最迷人的地方

相關標籤:

循環經濟政策倡議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