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 mins

【最美的香 · 郊之 5】最美的石牆樹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家馬屎

這些長在石牆上的都是細葉榕,一般稱作榕樹,是本港常見的原生樹木。它們都是樹冠蒼翠而闊大的常綠樹,粗壯的樹幹上常生有像鬍鬚的氣根。氣根且有機會出現「獨木成林」的奇景。而在西環這座依山而建的山城,就成了和擋土牆合二為一的石牆樹地境。

最美的石牆樹 © Joe Lui
最美的石牆樹 © Joe Lui

西環石牆樹事件簿

2015年7月, 西營盤般咸道6棵約有70至80年樹齡,生長在石牆的細葉榕,其中一棵在暴雨後倒塌,旁邊一棵亦被牽連而遭移除。餘下的4棵於兩星期後,路政署以保障公眾安全為由,漏夜全數鋸走。

2017年9月,西環科士街一棵樹齡過百的細葉榕樹幹倒塌,壓中路邊兩部車輛。

2018年5月,西營盤香港大學鄧志昂樓前兩棵樹齡逾80年的細葉榕,在爭議聲中通宵被移除。

般咸道剩下的石牆樹 © 馬屎
般咸道剩下的石牆樹 © 馬屎

石牆上的細葉榕

這些長在石牆上的都是細葉榕,一般稱作榕樹,是本港常見的原生樹木。它們都是樹冠蒼翠而闊大的常綠樹,粗壯的樹幹上常生有像鬍鬚的氣根。氣根又常沿樹幹向下生長、變粗、重重包裹而令樹幹外表變得如外星生物般怪異。

氣根慢慢變成支柱根 © 馬屎
氣根慢慢變成支柱根 © 馬屎

在橫生枝條上生出的氣根,一路向下生長直至觸碰到泥土之後,就會變成可支撐樹幹的「支柱根」,枝條得到由支柱根吸收而來的額外營養,於是生長得更枝豐葉茂。若果環境許可,這條橫生的枝條,可以一面伸長,一面長出支柱根並伸展至無限遠。如果有幾條枝條以母株作圓心向外作放射性的伸展,就有機會出現「獨木成林」的奇景。

進取的氣根 © 馬屎
進取的氣根 © 馬屎

就是由於擁有與別不同的氣根,細葉榕在一般鄉村會生長成為氣度超然的「伯公樹」; 在荒廢村落則做出具侵略性的「樹屋」,而在西環這座依山而建的山城,就成了和擋土牆合二為一的石牆樹地境。

沿路生長的樹根 © 馬屎
沿路生長的樹根 © 馬屎

西環

西環、西營盤、西角昔日是指3個不同的地方,今天很多時都被混淆了。

西營盤一棵細葉榕,樹幹被支柱根緊緊包裹。© 馬屎
西營盤一棵細葉榕,樹幹被支柱根緊緊包裹。© 馬屎

簡單來說 1841年,英國人登陸的西角,即今天的水坑口街。登陸之後在今天的水街山邊駐紥為軍營,這就是西營盤。而西環就是之後連同附近其他幾個地方,建起的四環之中的其中一環。

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香港正式割讓給英國。這片中環以西的沿海土地,由於是商船進入香港的首個港口,因此西環地區可算是開埠之初最早被規劃和發展的地方。除了商業貿易之外,這裏亦是傳統醫療和教育中心。就是由於有這樣的商業、文化背景,在興建和規劃時,街道是不計成本地聘請了大量客家石工,用開鑿出的大石來砌出街道和擋土牆。又由於土地矜貴,道路和建築物之間的空間相對狹窄,沒有考慮利用樹蔭來降低夏天的溫度,結果生活環境相當不理想。

樹蔭下 © 馬屎
樹蔭下 © 馬屎

若干年後,石牆上石與石之間的縫隙,從雀鳥的便便得到細葉榕的種子。榕樹萌芽後,以幼小的根,鑽入石牆之中吸取水分和營養。它一面生長一面長出鬚根,插入石縫、包裹石塊甚至整片石牆。 無心插柳,向下生長的根,填充了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縫隙,令石牆更鞏固;向上開展的枝葉,為街道和市民遮擋陽光,令城市空間更清涼。在過去百多年的歲月裏,石牆樹成為西環的特色,亦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得到珍惜和愛護。

般咸道為等巴士乘客遮風擋雨的石牆樹 © 馬屎
般咸道為等巴士乘客遮風擋雨的石牆樹 © 馬屎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由細葉榕扣起的生態系統

本港開埠之前,香港島民都會上山收集柴薪作燃料,結果西環一帶由太平山頂到海岸邊都是光禿禿一片。殖民地政府進駐香港島之後,除了在島上興建街道和建築物之外,亦進行綠化植林。今天西環旁邊的龍虎山郊野公園,在70年前亦是光禿禿一片,之後陡峭的山坡才慢慢長出各種植物。

西環後方的樹林跟城中石牆樹一同成長,結果形成郊野公園綠化地帶與城市中綠色廊道互相呼應的地境,當中的昆蟲、雀鳥、松鼠甚至果子貍,可以在樹與樹之間自由遷徙。細葉榕錯綜複雜的枝條和氣根,為松鼠或貓頭鷹提供理想的築巢空間。而數量眾多的榕樹果子,又是一眾果食生物的重要食糧。自然而生的榕樹,令西環居民得到今天綠樹林蔭、蟲鳴鳥語、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理想生活空間。

榕樹上的珠頸斑鳩 © 馬屎
榕樹上的珠頸斑鳩 © 馬屎
榕樹上的紅耳鵯 © 馬屎
榕樹上的紅耳鵯 © 馬屎
掛上人工巢箱,樹洞不夠的情況下,為雀鳥提供築巢的選擇。© 馬屎
掛上人工巢箱,樹洞不夠的情況下,為雀鳥提供築巢的選擇。© 馬屎

石牆樹的淒美

上百年的建築物,過百年的大樹,令西環成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特色山城。過去幾十年,西環居民都因為能擁有這樣的一片生活空間以感到驕傲。可惜在過去短短十多年,香港經濟改變了,值得驕傲的文化和地景不敵金錢的誘惑。西環一帶的小店舊鋪一一結業,換來新的食肆和酒吧。 新進駐的鋪頭和新遷入的人,與西環地區沒有甚麼感情。結果石牆變成危牆,老樹如老鼠令人感到不安,沒得保護之外更令人不除不快。

用繩綁起防止倒塌 © 馬屎
用繩綁起防止倒塌 © 馬屎
英皇書院的青果榕。用支架支撐,防止倒塌。© 馬屎
英皇書院的青果榕。用支架支撐,防止倒塌。© 馬屎
樹根縫隙中生長的蕨 © 馬屎
樹根縫隙中生長的蕨 © 馬屎

遊走在西環,感受由歷史、建築、生活和樹木構成的美麗地境,在它們消失之前,更覺淒美。

西營盤東邊街與醫院道的林蔭大道 © 馬屎
西營盤東邊街與醫院道的林蔭大道 © 馬屎

【最美的香 · 郊】系列:新石器時代、南越文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沿海地區的蜑家、鶴佬文化、英國殖民地文化……香港歷史之中,各時代由於民生、政治、經濟等不同原因而建立的特色城鄉地境, 遇上本地的生物多樣性之後,造就了不少獨特而有趣的東西。

東壩消波塊下的水世界、南涌泥灘上的鷺鳥林、西環麻石牆上的石牆樹、北丫海域的紫海膽、大澳大街小巷掛著的鹹魚,還有小冷水堆填區封閉後的蝴蝶谷。這些有歷史的自然風景,充分反映出香港複雜的文化融和。亦顯示了文化影響自然生態,自然生態又衍生出18區之中不同特色地景。藉著這些特色生態,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深層次角度,進一步認識我們所居住的城市。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馬屎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