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山竹效應之 5】 昆蟲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家馬屎

人類聰明,也因此有人言人類不愧為最接近神的生物。

移動的速度,雖然最快只有每秒10.4米,但我們製造出來的飛行工具,速度能達到每秒6,805米,比起秒速高達20米的蜻蜓更快。

我們力氣不大,最多只能舉起身體5.8倍的重量,但我們製造出來的搬運機器,比例上比能舉起自己身體50倍的螞蟻更有力。

草地貪夜蛾 © Joe Lui

「暖冬現象」

2018–2019年冬季,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即是由於地球上最重要的氣流和海流出現異常,令氣溫上升。結果2019年頭,香港發生了「暖冬現象」,平均氣溫為19.1℃,成了有天氣記錄以來最暖的冬季。

全球暖化令全年平均溫度上升,香港在「蝴蝶效應」下,亞熱帶地區的各種生物,得到熱帶地區的享受。獲得「聖嬰」的眷顧,令原本準備隨時會被凍死的昆蟲幼蟲,通通都能成功過關。在和暖宜人的天氣下,不少植物提早開花和長出嫩葉,直接協助蟲蟲肥壯成長。

廣翅臘蟬 © 馬屎

有沒有聽過本地的入侵紅火蟻?大水蟻?廣翅蠟蟬?橙帶藍尺蛾?東方菜粉蝶?行軍蟲? 牠們都是農業或鄉郊裏的「害蟲」,有的會掠食農作物引致失收、嚼食木屋或耕寮,令木構築物倒塌,又或會攻擊人類,令人不適。

橙帶藍尺蛾幼蟲 © 馬屎

「地球上的大贏家」

昆蟲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最大的競爭對手,原因可能是由於人類的能力,雖然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皆能。但面對全球多達180萬種的昆蟲,在歷史裡和現今文明生活背後,人類從來都沒有獲得過真正的勝利!不要說不能趕盡偷入我們斗室之中的蟑螂和蒼蠅,就是常常伺機吸食我們血液,傳播致命疾病的蚊子,我們都未能殺絶。

應該都聽過虎頭蜂、燈蛾、毛蟲、土狗、菜粉蝶、蝗蟲、荔枝椿象等昆蟲吧?自從大約一萬年前,人類開始聚居並進行耕種活動之後,這些口味跟我們相似的昆蟲,就成了跟我們「爭食」的「害蟲」。

永遠的競爭對手

以蝗蟲為例,由於五穀中的稻米、小米、粟米、麥子等四種,都屬於禾本科植物,都是牠們的糧食,因此我們種得越多,牠們的族群就越大。本港農地面積不大,農夫又以栽種葉菜為主,農地裡是有蝗蟲,但數量不至成災。但近年由於全球暖化,令氣候變得混亂,間接引發蝗蟲災害。牠們在世界各地發生,並以不停遷徙的掠食模式,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肆虐,引致民不聊生。

蝗蟲若蟲 © 馬屎

年初,香港發現草地貪夜蛾。這種原生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幼蟲主要以玉米、水稻、甘蔗等禾本科植物為食。牠是蝗蟲之外,另一種嚴重影響穀物生產的害蟲。牠的可怕,在於食量和數量同樣驚人,並擁有「遷飛」習性,一晚可以飛超過100公里。天氣異變加上戰亂連年,2016年,非洲有28個國家突然受到牠的襲擊。2018年,牠更進一步入侵印度、斯里蘭卡與中國雲南。到了2019年,中國共計有11省被牠入侵,農民損失慘重。牠在香港出現,勢必為本來已經脆弱的有機耕種帶來嚴重威脅。

蝗蟲成蟲 © 馬屎

山竹助瀾

本地的蟲害有一發生特色,就是牠們大都從農田旁邊的郊野公園或廢棄了的農地而來。山竹吹襲,令樹枝折斷、大樹倒塌,釋放出大量空間,給各種貼地的草本植物和灌叢生長。於是,直接協助那些以葉片或花蜜為食的「蟲口」增加。

這些事情,我們大都不知道!香港生活富裕、糧食充足。我們以為只要付出吃下農藥、犧牲健康的代價,便可享受各式各樣甜美的蔬果。但事實是,量大而廣泛地使用農藥,不但無法滅絕害蟲,反而造成農藥殘留在食物和大自然之中,最後不單傷害自己的健康,亦犧牲地球的未來。
以世界有名的農藥滴滴涕(DDT)為例,由40年代開始製造生產,到60年代被各國禁止使用的短短20多年間,生產量就多達180 萬噸。昆蟲被濫殺;捱過死不了的,身上帶了殺蟲劑,食蟲生物吃了,死的死、病的病,結果引致食物鏈崩潰,令春天變得寂靜。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可見的未來

其實這個狀況,不少專家、農夫、學者都已經預測過。從歷史種種蟲害的爆發,以致民不聊生,屢見不爽。說到底,生存了十多萬年的人類,根本不能勝過已經在地球存活了超過四億年的昆蟲。常説我們要改善農地生態質素、促進生物多樣性、優化城市設計,以使蟲害出現,亦不至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節奏、文化發展。但位處世界的先進城市之列、金融經濟高度發達的香港,我們嚴重「離地」。我們以為已經沒有天敵,已經不為自然因素,左右我們返工返學的節奏。

但現實是,被困於「生態球」內,我們以這個地球的天然資源創造文明、製造奇蹟。當適合人類使用的資源被消耗殆盡,我們的文明和科技便會停濟,甚至出現倒退。到時,飛行能力強的蜻蜓會再次霸佔天空;步行能力強的曱甴,會再次霸佔大地。擁有毒針或化學武器的黃蜂和蝽象,又會重新在適合他們生長的環境之下,成為「土豪」,重新修復在過去幾千年,被人類奪去並破壞了的大地。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過後,縱使香港的二線地區,仍然躺臥著大量等待清理的樹枝。但返工的返工,返學的返學。這個城市,快速地從翻牆倒樹的混亂中恢復過來。作為動物保育和自然教育工作者,山竹之後,我所看見的是契機。我們最少可以從「森林演替」、「蝴蝶」、「淡水魚」、「菇菌」、「昆蟲」和「雀鳥」等6個角度,來討論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可以如何與大自然再次緊扣在一起。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馬屎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