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 mins

第二人生:落葉與藝術的新生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Josgigi
大自然的生命循環本是如此:樹木從地裡得著養份,長出葉子。隨著時間過去,葉子枯竭,落下,滋養泥土,繼而孕育更多的生命。可惜,在香港,生於公園的葉子則不然。它們落在地上,會由清潔工人掃走,以膠袋裝好,送往堆填區。一天,喜愛習畫的她,在太和林村河旁的散步道上,與一塊印度橡樹的落葉相遇。她蹲下來,觸模它,帶它回家,並以藝術與之連結。這個簡單隨機的行動,開創了她的藝術世界,也賦予落葉不一樣的第二人生。
血桐葉上的舞者 ©Josephine Ng

大自然的生命循環本是如此:樹木從地裡得著養份,長出葉子。隨著時間過去,葉子枯竭,落下,滋養泥土,繼而孕育更多的生命。可惜,在香港,生於公園的葉子則不然。它們落在地上,會由清潔工人掃走,以膠袋裝好,送往堆填區。一天,喜愛習畫的她,在太和林村河旁的散步道上,與一塊印度橡樹的落葉相遇。她蹲下來,觸模它,帶它回家,並以藝術與之連結。這個簡單隨機的行動,開創了她的藝術世界,也賦予落葉不一樣的第二人生。

與葉相遇

霍婉冰,香港唯一一位葉畫藝術家,本是資深傳媒人。因緣際會,她決定離開工作崗位,尋找另一種生活模式。此時,她重執畫筆,並拼命的甚麼都畫,提升技巧。此時,碰巧跟一片印度橡樹的落葉遇上。

霍婉冰在這棵印度橡樹下檢拾了樹葉回家,開始畫第一幅葉畫。 ©Josephine Ng

「當時就是走到這棵樹下。」我們這一天回到現場,霍婉冰望著地下的印度橡樹枯葉,想找尋一片相似的,但怎樣也找不到。每一片枯葉都是獨特的。「那片葉是深啡色的,我摸一摸,發現質地很堅硬,看上去完好無缺。我不相信它的生命已結束,覺得丟掉很浪費,就拿了回家。」落葉拿回家也沒甚麼可以做,她就試著把葉當作畫紙,把自己的創作跟葉子融合。

霍婉冰第一幅葉畫的初稿 ©Joyce Fok
第一幅葉畫製成品。©Joyce Fok

來自大自然的啟發

「我想我當時是想脫離一個人造的框架。」畫紙雖然是白色的一張紙,但它本身也是個框架,限制著你,逼著你跟隨那個長方形的空間創作。霍婉冰曾經看過一些傳統畫展,越看越感到畫作一式一樣,因為畫紙和畫框本身就是一種限制。「反而落葉的形狀,每一塊也不同。檢拾得多我就知道,原來葉不是枯竭才掉下來。它們會在生命的不同周期,因著各種原因掉下來,有時會有蟲洞,有時會不對稱突然一邊『多咗一忽』。葉子的形狀或蟲洞,雖然看似限制,但也可以給你無窮的啟發。」

每一片落葉都是獨特的 ©Joyce Fok
印度橡樹的中軸葉脈,在霍婉冰眼中像極了地平線。©Josephine Ng

血桐葉的想像

霍婉冰發揮血桐葉葉紋的特色 ©Joyce Fok

霍婉冰的葉畫中,有一系列非常有意境的雪地畫作,全都用上血桐葉。血桐是香港常見樹木,葉子大,形狀看似象的耳朵,所以又名「Elephant's Ear」。然而,霍婉冰把顏料塗在樹葉上,發現葉紋像極了雪地,也像舞者的紗裙,啟發了她創作了一整個系列的葉畫!「很多人看過這系列的畫作,常讚嘆說:『你畫得好靚!雪畫得好精細!』我會告訴他們,其實不關我的事,是血桐本身的紋理造成的。」

以葉作畫,霍婉冰也不忘順應大自然的生命循環,不讓自己破壞當中的規律。「一位環保朋友曾提醒我,不要在山上執拾葉子作畫。因為這些葉子是屬於那個環境,落葉後要回到泥土裡,滋養土地的。所以我只會在公園執拾落葉,因為它們是要往堆填區,沒機會留在泥土裡。」

敬請期待:《蟲洞和龜背葉的驚喜》

延伸閱讀
蟲洞和龜背葉的驚喜
霍婉冰的葉畫
淌血的武士-血桐

瀏覽更多:【專欄作者Josgigi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