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2 mins

施政報告料提土地房策 填海工程在立法會需闖三關

作者: 綠色和平
特首林鄭月娥將在明早發表施政報告,集中解釋土地和房屋政策,而早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明言,政府未有打算擱置「明日大嶼」,預料今屆的財務委員會將審議耗資5.5億元的填海前期研究工程撥款。財委會一旦通過該筆撥款,是否就等同展開工程?

政府將就「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向財委會申請撥款,研究範圍包括鄰近交椅洲的人工島進行詳細的規劃及工程,更涉及「偷步」研究長洲南建人工島的可行性,比去年施政報告提及的1000公頃,多出700公頃。

每項大型基建項目,由進行前期研究,到展開工程,需闖「三部曲」。首先,是政府在財委會申請前期研究撥款;其次,向環保署申請環境許可證(Environmental Permits),亦即通過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最後,向財委會申請施工撥款,然後展開工程。如需追加撥款,仍需再次向財委會申請。

大型基建項目三部曲
第一關卡--申請前期研究撥款:區議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工務小組>財委會
第二關卡--申請環境許可証:環保署
第三關卡--申請工程施工撥款:區議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工務小組>財委會
*按工程本質在特定事務委員會諮詢委員

以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工程為例,由申請前期研究撥款至施工,僅花約36個月時間。2008年6月,財委會批出前期研究撥款。2009年6月,當局再向財委會申請詳細研究撥款,並就填海工程申請環境許可證,11月即獲環保署批出,即使在2011年4月遭司法覆核,判定許可証無效,但同年11月上訴成功後,財委會隨即通過整項工程的施工撥款,並同時展開工程。


近年多項大型基建工程超支。

目前,「明日大嶼」填海工程將闖「首關」,即向財委會申請前期研究撥款。政府在今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已在區議會完成前期研究的公眾諮詢,並分別在三月下旬及五月下旬,於立法會的發展事務委員會及工務小組獲得通過,預料財委會通過撥款後,研究會在42個月內完成。

一旦完成該項研究,便需進行第二重關卡--申請環境許可證。不過,《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曾多次被質疑,無法發揮把關的角色,例如2017年開展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其中一項連接蓮塘口岸及粉嶺公路的道路,有關的環評是根據1987年的指標,難以跟上現時的實際情況。當環保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後,政府便可向財委會申請施工撥款,正式展開工程。

雖然填海工程需在立法會連闖三關,預計最快在2022年後才能施工。不過,市民對立法會及環評的把關機制漸失信心,加上近年的大型基建工程屢屢超支,例如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填海及口岸設施,已在2016年追加近55億元撥款,超支接近兩成,而2017年中,更被先後兩次揭發口岸人工島的東面和東北面「飄移」,填海的鋼筒亦移位兼有惡化迹象。

社會有強烈反對填海計劃的聲音,綠色和平至今收集逾6萬名市民聯署,要求政府撤回明日大嶼工程,並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優先發展被非法作業違規佔用的棕地,而無須花費巨額公帑,為海洋生態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