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森林
5 mins

生態攝影師網上開班 Robert Ferguson 教影相也講保育:香港野值得更美好

作者: 綠色和平

香港「麻雀雖小」,卻總能屢創「繁花似錦」的驚喜,也有如「蝶夢莊周」的迷離荒誕事。曾居港超過 30 年的生態攝影師 Robert Ferguson 一一用鏡頭記載,並與綠色和平攜手製作相識香港野——生態探索及攝影大師班免費網上課程,不只在發展洪流洗刷前留住最美風景,亦把希望寄託環境教育,以輕鬆手法打開生態探索大門,讓更多自然愛好者相知相會,一起相識香港野。

「這不只關乎生態攝影,更在乎出走郊外、看見更多動物;這也不只關乎生態教育,更在乎你我一起賞識自然。」

生態攝影入門「盲公竹」

「我想我應該重寫過整個大師班的流程五次吧!(教班)有時很容易顯得自以為是,但你衷心希望觀眾能真正有所得着。」

Robert 去年年中專誠回港,與綠色和平製作團隊走訪大埔滘、九龍公園、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等香港生態好去處,親身示範各種生態攝影技巧。不惜耗時大半年參與製作一連七集的網上課程,無非源自他 2018 年新手上路、退休後自學生態攝影的碰壁經歷:一是資訊量過多,難以有系統地學習基本概念;二是生態攝影師通常擅長單一物種,能駕馭「打雀」(拍攝雀鳥)的未必懂得微距拍攝。於是他刻意挑選鬧市中的九龍公園,亦不時用手機為主要器材,打破生態攝影高門檻的刻板印象。

Robert 在「相識香港野——生態探索及攝影大師班」網上課程示範以手機為主要器材的生態攝影技巧,相片質素絕不遜色。 © Robert Ferguson
Robert 在「相識香港野——生態探索及攝影大師班」網上課程示範以手機為主要器材的生態攝影技巧,相片質素絕不遜色。 © Robert Ferguson

有「心」的藝術

言談間已見 Robert 「技癢」,當然邀請他即席介紹一些入門技巧:摒棄習以為常從 45 度角拍攝主體、善用手機 Live Photo(原況相片)功能模糊背景,加上放膽開啟閃光燈,笑言已夠相片質素提升十倍。「我還有一條『60 秒法則』:與其隨手連環快拍 60 張照片,不如先花 60 秒思考才按下快門,它會是最好的一張。」

不過,今次「相識香港野」不只是攝影大師班,因為 Robert 同樣重視生態探索的環節。「生態攝影的奧妙之處,在於生態與攝影的平衡,你不能一味追求更好的照片而不去關心、欣賞動物。」因此他在課程中也會着墨更多香港物種的行為習性,例如循橙腹葉鵯愛吃的象牙花來守候牠們,或者夜間避免打擾睡夢中的小鳥等注意事項。

這張攝於米埔沼澤一帶的灰喜鵲照片,便是 Robert 因認識其行為習性而守候木瓜樹的成品。© Robert Ferguson
這張攝於米埔沼澤一帶的灰喜鵲照片,便是 Robert 因認識其行為習性而守候木瓜樹的成品。© Robert Ferguson

支持生態教育計劃

加入綠色和平與 Robert Ferguson 合作的贈書計劃和生態探索及攝影大師班,推廣絕美「香港野」!

捐款支持

不知擁有什麼,便不知失去什麼

自 2022 年遷回英國,Robert 每趟訪港雖行程緊湊,仍會按時令記錄香港生態,例如年初「不但是香港觀鳥的好日子,也有蟒蛇等大型蛇類出沒,因為牠們不至於『冬眠』(hibernation)而是『冬化』(brumation),陽光燦爛時會出來呷一口水、享受日光浴。」來到五月初夏,除了出席野生生物藝術展覽、導覽夜間生態行,還為綠色和平捐款會員舉辦「實體生態攝影大師班」,也不忘騰出時間到訪大埔滘、大帽山、城門、沙田公園、九龍公園等地,探訪叢林老朋友。

2024 年 5 月,Robert 在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舉辦「實體生態攝影大師班」,向十多位參加者傾囊相授生態攝影心得。 © Greenpeace
2024 年 5 月,Robert 在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舉辦「實體生態攝影大師班」,向十多位參加者傾囊相授生態攝影心得。 © Greenpeace

在離開與回來之間,有些香港野依然美麗,卻有些發展威脅叫他不忍卒睹。例如填海工程暫告延遲的明日大嶼,「是那麼糟透的計劃、一場生態災難」;而后海灣濕地恐遭新田科技城發展填塘破壞的爭議,他亦有感而發,「那裏是一片美不勝收的生態勝地,尤其在冬季有多不勝數的候鳥,還有各種猛禽、鴨子等。」

可惜他慨嘆在決策者眼中,只有經濟發展與市民福祉劃上等號,而保育顯然不被重視。「既然大灣區規劃已有深圳作為經濟引擎,為何香港還需要建立另一個科技中心?香港真的想成為另一個綠化生態寥寥可數的上海、北京嗎?」疑惑之外,更多是惋惜——Robert 指出本地環團、學者不乏提出優先發展棕地、恢復森林以發揮天然碳儲庫功能等多贏方案,惜他形容為「No One Cares」的問題卻已持續十多年;像其最新著作《香港野—常見物種的相片指南》,便列出《香港生物多樣性及行動策略計劃》自 2021 年屆滿後從缺至今、同年在 20 個「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僅得 6 個部分達標等憂心趨勢。

Robert 慨嘆生態保育不被決策者重視,甚至被視為與發展對立,令優先發展棕地、修復森林儲碳功能等多贏方案未能成事。 © Greenpeace
Robert 慨嘆生態保育不被決策者重視,甚至被視為與發展對立,令優先發展棕地、修復森林儲碳功能等多贏方案未能成事。 © Greenpeace

書中還有一句「我估計香港約有 38,000 種動物」,你有看出端倪嗎?「因為香港從沒做過有關物種數量的基線調查!例如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研究便相當有限。」

「當我們根本不知道擁有什麼,自然無從稽考失去什麼,便可隨便宣稱完成任務了。」

由驚慌到驚喜:培養愛護自然新一代

責之切無非因為愛之深,Robert 尚有一套「半杯水」哲學來保持行動力。他直言地球正面臨科學家稱之為「第六次生態大滅絕」的生物多樣性喪失情況,但「野化」(rewilding)概念證實行之有效,以至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制訂最新保護 2030 年 30% 陸地與海洋的行動目標,讓他相信仍有轉機,「關鍵在於公約能否有效監察各國政府落實行動計劃,以及具約束力問責」。

Robert 為「相識香港野——生態探索及攝影大師班」網上課程拍攝期間,在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遇上同樣熱愛攝影的親子拍檔,更一起合照留念。 © Greenpeace
Robert 為「相識香港野——生態探索及攝影大師班」網上課程拍攝期間,在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遇上同樣熱愛攝影的親子拍檔,更一起合照留念。 © Greenpeace

而在重重發展威脅之下,他仍有感香港人近年漸見擁抱大自然,正是環境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整個與綠色和平合作的「相識香港野」生態教育計劃不只推出生態攝影網上課程,還包括贈書計劃《香港野—常見物種的相片指南》中文版將送贈到本港共 900 間學校,透過這本入門級香港生態圖鑑,散播愛護環境的種籽。「就算每間學校只有一人開卷閱讀而得到啟發,這裏已經有上千位學生,我更期待後續與學校合作舉辦更多生態講座。」

「也許祖父母一輩仍覺得大自然一切很危險、切勿觸摸,到父母一代開始願意帶子女外出探索。而我很期待孩子們陸續發現蜘蛛、蛇類原來這麼有趣,從而明白我們都是自然環境的一分子——這就是我渴望推動的世代轉變。」


免費觀看大師班 支持綠色和平環境教育計劃!

「我也是綠色和平月捐會員。面對各種大自然口不能言的環境難題,有時確實使人氣餒,很高興有這麼一個充滿使命感的環保組織,矢志守護自然生態與野生動物,所帶來的平衡也是人類宜居生活之道。更重要是綠色和平從不接收企業捐款,得以免受制肘守護環境,令每份個人捐助別具意義。」

除了歡迎你立即登記觀賞相識香港野—生態探索及攝影大師班,亦誠邀熱愛香港、世界並支持環保教育的你加入相識香港野・生態教育計劃,一同推動生態教育的普及,並守護香港寶貴的自然生態——現在以每月 HK$100 支持我們,即可解鎖會員限定第七集內容,並獲贈限量版《相識香港野》紀念品!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