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森林
4 mins

聯合國報告證百萬物種瀕臨滅絕 原因是人類活動?

作者: 綠色和平

在地球約 800 萬種動植物當中,有 100 萬物種正面臨瀕危困境,是怎樣的概念?聯合國報告力陳人類活動「五宗罪」,亦有科學家以「第六次大滅絕」形容現時物種滅絕的速度,貪婪的企業卻為追求最大利潤持續破壞環境,森林、海洋、河流、草原、濕地……大量自然寶藏正在流失或被污染。

綠色和平持續在國際間進行守護生物多樣性的倡議和遊說工作,監察各國於 2030 年前保護 30% 陸地、海洋及內陸水域恢復 30% 退化的生態系統等。我們需要你的支持,一起成為百萬物種守護隊,壯大守護生態的聲勢!

10 個數字,解讀聯合國生態評估報告

2019 年 5 月 6 日,聯合國發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整合了超過 450 位生態專家的研究分析,明言現時人類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威脅着更多物種,如果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遏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大因素:土地和海洋使用的變化生物的直接利用氣候變化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全球物種將進一步加速滅絕──而現時的滅絕速度已經比過去一千萬年的平均值至少高出幾千倍。

其餘報告重點:

  • 地球現時約有 800 萬種動植物(包括 550 萬種昆蟲),其中 100 萬物種正面臨滅絕危機
  • 40% 兩棲類動物正面臨滅絕威脅
  • 逾 50 萬種陸地生物長期缺乏足夠棲息地
  • 47% 非飛行性陸地哺乳動物正承受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 自 1980 年以來,海洋塑膠污染增加了 10 倍
  • 農業及畜牧業正佔用全球超過三分一土地面積,以及接近 75% 淡水資源
  • 參考 2015 年數據,全球已有 33% 魚種面臨過度捕撈,另有 60% 魚種則達最大可持續產量
  • 工業捕撈漁船已進佔全球超過 55% 面積海洋
  • 全球 75% 陸地環境及 66% 海洋環境已遭到人類活動「劇烈改變」
  • 相比 300 年前,2000 年已有逾 85% 濕地喪失,消失速度更是森林的三倍
攝影師 Roie Galitz 2023 年前往北極,捕捉到一隻年幼北極熊把玩塑膠水樽的驚人畫面,慶幸幼熊最後未有誤食膠樽。 © Roie Galitz / Greenpeace
攝影師 Roie Galitz 2023 年前往北極,捕捉到一隻年幼北極熊把玩塑膠水樽的驚人畫面,慶幸幼熊最後未有誤食膠樽。 © Roie Galitz / Greenpeace

加入百萬物種守護隊

全球100萬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危機,齊來促請各國領袖提交實質行動計劃,保育生態!

立即聯署

全球暖化對動物的影響:從南北極到深海珊瑚

每年消失 70 個香港海冰 北極熊出走求生

從 1979 年到 2023 年,北極最小海冰範圍(Arctic sea ice minimum)以每十年 12.5% 的趨勢下降(與 1981 年到 2010 年平均值相比),即平均每年 77,800 平方公里(約 70 個香港土地面積),情況令人憂慮。

除了觀察到部份北極熊體型消瘦,或被迫長途跋涉游泳數百公里覓食等危機,有科學家份外關注灰熊和北極熊各自因棲息地遷移而更頻繁接觸,其混血後代「Pizzly」或「Grolar」熊日後或更趨常見。

➡️綠色和平倡議:綠色和平北歐辦公室持續爭取挪威政府停止批出石油勘探牌照,包括 2024 年初獲判北海油田氣候訴訟勝訴

皇帝企鵝與阿德利企鵝棲息南極海冰之上;面對全球暖化導致海冰融化加劇,前者尤其首當其衝,不少雛鳥因未及長出防水羽毛,最終不敵嚴寒或墮海溺斃。 © Greenpeace / Jiri Rezac
皇帝企鵝與阿德利企鵝棲息南極海冰之上;面對全球暖化導致海冰融化加劇,前者尤其首當其衝,不少雛鳥因未及長出防水羽毛,最終不敵嚴寒或墮海溺斃。 © Greenpeace / Jiri Rezac

海冰融化加劇 皇帝企鵝爆繁殖災難

英國南極調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自 2018 年起監測南極皇帝企鵝(emperor penguin)族群的繁殖狀況,由於雛鳥出生後需要數個月長出防水羽毛,若海冰冰層不夠堅固甚至碎裂,牠們勢難敵嚴寒或墮海溺斃。

最新數據顯示,由於 2023 年南極冬季海冰面積創下有衛星紀錄以來新低,66 個繁殖群落當中有 14 個受影響;另有科學家指出,皇帝企鵝長遠恐於 2100 年瀕臨滅絕

➡️綠色和平倡議:綠色和平積極推動各國政府盡快批准全球海洋公約於 2025 年前生效,成立公海保護區守護珍貴生態

綠色和平實地見證澳洲大堡礁多次珊瑚白化事件,圖為 2017 年有潛水員行動者現場展示「這是氣候變化」標語,促請澳洲政府正視全球暖化,加速淘汰化石能源。 © Dean Miller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實地見證澳洲大堡礁多次珊瑚白化事件,圖為 2017 年有潛水員行動者現場展示「這是氣候變化」標語,促請澳洲政府正視全球暖化,加速淘汰化石能源。 © Dean Miller / Greenpeace

30 年來第四次 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再現

論全球暖化對海洋的影響,珊瑚白化近日備受關注。2024 年 4 月,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與國際珊瑚礁倡議(ICRI)宣佈,因氣候變化結合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海水異常高溫,全球正經歷 30 年來第四次珊瑚白化事件;NOAA 隨後更於 5 月 16 日表示,短短一個月內監測到多 9 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珊瑚白化現象,累積達 62 個,遍佈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地。

其中澳洲大堡礁是「重災區」之一,過去 8 年已錄得 5 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由於與珊瑚共生的有色蟲黃藻逐漸離開,僅餘透明的珊瑚蟲與骨骼,形成珊瑚白化現象。

➡️綠色和平倡議:綠色和平澳洲辦公室促請當局加速能源轉型,停止向 Woodside 等燃煤及天然氣企業提供每年數以十億計澳元補貼,兌現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的承諾

2022 年第 15 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前夕,綠色和平行動者在德國波恩聯合國城架設瀕危物種光影裝置,促請各地領袖從速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終成功推動聯合國通過《昆明-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框架》。 © Daniel Müller / Greenpeace
2022 年第 15 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前夕,綠色和平行動者在德國波恩聯合國城架設瀕危物種光影裝置,促請各地領袖從速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終成功推動聯合國通過《昆明-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框架》。 © Daniel Müller / Greenpeace

挽救「第六次大滅絕」!齊來成為百萬物種守護隊

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有增無減,有科學家以「第六次大滅絕」來形容當下危機:過往五次物種大滅絕,大部份皆發生於數以億年前,而對上一次則是約 6,600 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滅絕」。不過,全賴你的支持,綠色和平於 2022 年成功推動聯合國通過《昆明-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框架》訂立 2030 年前保護 30% 陸地及海洋的目標──而 2024 年 10 月正是各國領袖應根據《框架》提交實質行動計劃的關鍵時刻。

綠色和平正號召全球民眾加入百萬物種守護隊:邀請你一起為瀕危物種及生物多樣性聯署發聲,爭取各國領袖履行承諾,改革法規,停止資金流向破壞大自然的行為,積極保護、恢復生態系統,確保生物多樣性得到有約束力、全球性的保護,得以繼續繁衍!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