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s

什麼是巴黎協定?全球氣候協議通過 8 年 控制升溫 1.5 度成效如何?

作者: 綠色和平

《巴黎協定》(又稱《巴黎協議》或《巴黎氣候協議》)可說是最膾炙人口的全球氣候協議,由 2015 年通過、2016 年生效至今,一直引領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另一邊廂,極端天氣席捲各地,聯合國秘書長更宣佈「全球沸騰時代」來臨……我們的氣候行動做得足夠嗎?

適逢今年是巴黎協定後首次「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評估不同目標的實施進展,在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開幕前夕,或許能給予我們一些指引,如何在減碳路上繼續前進。

巴黎氣候協定是什麼?1.5 度與 2 度目標的差異?

《巴黎協定》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 21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獲得通過而有所命名,2015 年 12 月 12 日獲全球 197 個國家通過,並於 2016 年 11 月 4 日生效,成為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目前共有 194 個締約方(193 個國家及歐盟)加入;其中在特朗普 2019 年出任總統期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直至拜登上台後才於 2021 年重新加入。

2015 年 12 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 21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談判進入衝刺階段,綠色和平行動者在圍繞凱旋門的道路噴上水溶性漆料,象徵可再生能源發展猶如旭日初升,曙光乍現。 © Greenpeace
2015 年 12 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 21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談判進入衝刺階段,綠色和平行動者在圍繞凱旋門的道路噴上水溶性漆料,象徵可再生能源發展猶如旭日初升,曙光乍現。 © Greenpeace

巴黎協定目標明確,就是首要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 2°C 之内,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 1.5°C 之内。然而,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一旦超越升溫 1.5 度的「臨界點」,熱浪、暴雨、旱災等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將會大增:

  • 「十年一遇」的極端熱浪頻率,在升溫 1.5 度的情況將增加 4.1 倍,而在升溫 2 度的情況將增加 5.6 倍
  • 當全球升溫 1.5 度,珊瑚礁將減少 70% 到 90%;若全球升溫 2 度,超過 99% 珊瑚礁將消失殆盡
  • 若將全球暖化限制在 1.5 度而非 2 度,2100 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將減少 10 厘米

因此各國領袖近年均強調要堅守 1.5 度防線,尤其現時地球氣溫已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 1.1-1.2 度 。另外,巴黎協定第四條亦訂明「締約方旨在盡快達到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峰值」,而根據目前推算,全球需要最遲於 2025 年前達至溫室氣體排放峰值,並於 2030 年減少 43%(以 2019 年為基準),以限制升溫於 1.5 度

其餘巴黎協定內容及重點包括:保護原始森林等碳匯提升氣候變化適應及復原能力加強處理氣候變化相關「損失和損害」為「最不發達國家」及「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與協助技術開發

2023 年 8 月 21 日,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與年輕氣候行動者在當地「能源日」前夕,於首爾街頭豎立模擬「熱像儀」影像,促請政治領袖盡快修訂政策淘汰化石能源,守護控制升溫 1.5 度的希望。 © Jung Taekyong / Greenpeace
2023 年 8 月 21 日,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與年輕氣候行動者在當地「能源日」前夕,於首爾街頭豎立模擬「熱像儀」影像,促請政治領袖盡快修訂政策淘汰化石能源,守護控制升溫 1.5 度的希望。 © Jung Taekyong / Greenpeace

巴黎協定目標如何執行?國家自主貢獻、全球盤點機制簡介

巴黎協定主要透過「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機制,由各國從 2020 年起通報其氣候行動,並透過每五年提交一次更新、具延續性的「國家自主貢獻」,逐步增加減排幅度、採取更廣泛的適應措施,從而實現各國制定的「碳中和」或「淨零碳排」目標。

不過,鑑於各國目前的減排計劃與控制全球升溫 1.5 度的目標存在落差,2021 年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通過協議之一,就是要求各國盡快重新審視、並按能力提升其「國家自主貢獻」──至今巴黎協定全數締約方,均至少發佈了首次「國家自主貢獻」,亦有超過 150 個締約方通報了新的或更新的「國家自主貢獻」。

至於同樣以五年為周期交替進行的,則是評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進展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協定》列明「應在 2023 年進行第一次全球盤點」,而首次盤點將於 2023 年底假阿聯酋杜拜舉行的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作總結,可謂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首份「成績表」,藉此促請各國在 COP28 團結一致,提出可行解決方案。

香港 2023 年屢破極端天氣紀錄,其中 9 月初接連發出十號風球及黑色暴雨警告,多區市面承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有需要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 Greenpeace
香港 2023 年屢破極端天氣紀錄,其中 9 月初接連發出十號風球及黑色暴雨警告,多區市面承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有需要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 Greenpeace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全球減排進度如何?控制升溫 1.5 度還可能嗎?

若按照 2021 年各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地球到本世紀末恐面臨升溫高達 2.7 度。儘管如此,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國際能源署等權威機構均明確指出,只要全球採取迅速行動,我們仍有可能達成巴黎協定努力控制升溫 1.5 度的目標,避免氣候變化災難性的影響

聯合國全球盤點報告:促各國落實「系統轉型」

2023 年 9 月 8 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發表首份「全球盤點」綜合報告[1],提出 17 項重點發現,作為 COP28 進一步推進全球盤點的基礎。報告重申巴黎協定雖然成功推動全球開展氣候行動,但「控制升溫 1.5 度的窗口正迅速關上」,並多番強調各國需要落實「系統轉型」(systems transformations),以及就「適應」氣候變化同樣訂立全球目標。

國際能源署更新路線圖:倡 2030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兩倍

2023 年 9 月 26 日,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因應可再生能源過去兩年蓬勃發展,更新其兩年前發表的「2050 年淨零碳排」路線圖[2],並建基於技術上可行且大多時符合經濟效益的現況,提出 2030 年前四個行動重點: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兩倍,配合具能源效率的基建設施倍增大幅提升電動車與熱泵(heat pump)銷售量,以及減少能源業界的甲烷(methane)排放量 75% ,仍有望將全球升溫控制於 1.5 度內。

2022 年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於埃及舉行,綠色和平組成政策倡議代表團實地參與,場內出席多個工作會議遊說更進取的氣候政策,場外記錄年輕氣候行動者的故事與心聲。© Mohammed Nader
2022 年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於埃及舉行,綠色和平組成政策倡議代表團實地參與,場內出席多個工作會議遊說更進取的氣候政策,場外記錄年輕氣候行動者的故事與心聲。© Mohammed Nader

綠色和平有何方法 減緩氣候危機?

綠色和平視應對氣候變化為全球首要任務,近年在本地、東亞、全球層面積極推動「緩解」及「適應」政策雙管齊下履行巴黎協定,在極端天氣事件當前,以人為本保障您我安全:

香港

  • 過去兩年三度發表調查,促請政府訂立具法律效力的防中暑措施,提高戶外工作者在酷熱天氣下的保障(延伸閱讀
  • 發表《政府部門碳中和表現審計調查》,持續監察香港落實 2050 年「碳中和」進度(延伸閱讀
2023 年 9 月,綠色和平聯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公佈問卷調查結果,指出在現行《防中暑指引》生效下,仍有超過六成戶外工友於工作期間曾出現中暑徵狀,促請當局盡快重訂《指引》並長遠立法,紓減工友氣候風險。 © Greenpeace
2023 年 9 月,綠色和平聯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公佈問卷調查結果,指出在現行《防中暑指引》生效下,仍有超過六成戶外工友於工作期間曾出現中暑徵狀,促請當局盡快重訂《指引》並長遠立法,紓減工友氣候風險。 © Greenpeace

東亞

  • 「汽車業減碳」項目透過發表研究報告、出席股東大會等行動施壓,成功推動日本豐田(Toyota)及韓國現代(Hyundai)汽車制訂更進取減排目標(延伸閱讀
  • 跟上科技及互聯網公司漸成「碳排大戶」趨勢,成功促使台積電、Samsung、Sony、字節跳動等企業作出不同程度減碳承諾(延伸閱讀

全球

  • 持續以官方觀察員身份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遊說各國領袖加緊行動,履行巴黎協定共同拯救氣候的承諾(延伸閱讀
  • 推動各地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停止開發並盡快淘汰化石燃料,善用可再生能源以達至「淨零碳排」目標(延伸閱讀

拯救氣候,刻不容緩──有你一同發聲、行動,我們可以凝聚更強大群眾力量,與全球數以百萬計環境守護者共同爭取落實巴黎協定目標,緊守升溫 1.5 度臨界值,力挽狂瀾阻止更多氣候災難。

參考:The Paris Agreement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1] Technical dialogue of the first global stocktake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2] The path to limiting global warming to 1.5 °C has narrowed, but clean energy growth is keeping it open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