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電動車環保嗎?有什麼隱患?香港政策能否實現真環保?

作者: 綠色和平

燃油價格在 2022 年直線上升,加上香港政府正推行「一換一」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計劃,令電動車(EV)成為不少私家車主的換車恩物。但除了考慮價格、續航距離、充電時間與設施方便度等因素,電動車對環境的好處與壞處,你又有多少認識?

與燃油車或混能車比較整個汽車生命周期與能源效率,電動車是否真的比較環保?電池生產及回收困難,還有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緩慢步伐,又會否成為電動車轉型的絆腳石?本文為你拆解電動車的環保爭議與迷思

目前全球仍有 99% 車輛為燃油車,各地政策主要以禁售或停止登記作為轉型第一步。 © Adhi Wicaksono / Greenpeace
目前全球仍有 99% 車輛為燃油車,各地政策主要以禁售或停止登記作為轉型第一步。 © Adhi Wicaksono / Greenpeace

1 電動車 vs 燃油車 兩個你未必知道的電動車好處

電動車真的比較環保嗎?將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與傳統的內燃機車輛(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放在天秤兩邊之前,首先應細分不同電動車種類:

  • 純電動車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BEV):直譯為電池電動車,意指直接透過為電池充電來驅動汽車
  • 燃料電池電動車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主要透過加入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產生化學作用,來驅動電動摩打,過程中僅產生水蒸氣
  • 混能車 Hybrid Vehicles(HEV)/ 可充電混能車 Plug-in Hybrid Vehicles(PHEV):混合燃油與電力驅動車輛行駛,其中後者可直接充電

單論行車途程,BEV 與 FCEV 確實有能力達致「零碳排放」(zero emission),而以下兩個涵蓋汽車「出廠前」與「報廢後」的準則,亦普遍用作向關注環保的駕駛者解釋電動車對環境的好處,以及為何在節能減排功效上更勝燃油車以至混能車

生命周期評估(Lifecycle Assessment)

關於電動車環保數據,國際綠能運輸理事會評估各車種連同生產及棄置整個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指出一架中型電動車可比燃油車減少 37%-69% 排放(按地區有所差異);若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更可節省達 81% 溫室氣體排放。反觀混能車與燃油車相比,僅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 20%。這意味對車主來說,選擇購買電動車的確能幫助減少排放,減低對環境的影響

過去 20 年,全球汽車生產量由 5,800 萬架(2000 年)飆升至高達 9,200 萬架(2019 年)。 © Paul Langrock / Greenpeace
過去 20 年,全球汽車生產量由 5,800 萬架(2000 年)飆升至高達 9,200 萬架(2019 年)。 © Paul Langrock / Greenpeace

能源-動能轉換率(Fuel-to-Wheel Efficiency)

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比較燃油車、氫能車與電動車的能源轉換效率──愈少能量流失,代表效率愈高。駕駛一輛燃油車,「挨貴油」所購買的能源,原來只有 30% 用作啟動車輛;反之駕駛一輛電動車,能源的 86% 能用以驅動汽車(氫能車的效率則約 41%-44%)。

延伸閱讀:氫能車減碳路路通?現代汽車「慢速」碳中和分析

2 電動車真的環保嗎?電動車也有環保隱患?

要數與電動車環保相關的環境新聞,近期最轟動之一是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 Tesla 被剔出美股標準普爾 500 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指數,惹來其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怒斥 ESG 是場「騙局」。有關指數主管則撰文解釋,指鑑於 Tesla 未有公開低碳策略及商業行為準則,並捲入種族歧視、工作環境惡劣、自動駕駛傷亡調查等風波,即使分數平穩仍被同儕趕過。

2021 年 4 月,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駛往太平洋,阻攔企業 GSR 破壞海床的深海採礦試驗。©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
2021 年 4 月,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駛往太平洋,阻攔企業 GSR 破壞海床的深海採礦試驗。©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

單是電動車並非減碳「王道」,以下 3 個問題需要你我謹慎以對,才能迎合電動車轉型浪潮,達致更大環保成果:

(1) 提防深海採礦破壞海洋

近年愈來愈多採礦企業意圖染指海床,宣稱鑑於陸地礦物資源有限,必須開挖深海作為能源轉型「必要之惡」,從而滿足電動車常用鋰離子電池對鎳、錳、鈷(NMC)等金屬原料的需求。但據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報告指出,2030 年全球電動車退役電池幾乎可覆蓋全球儲能需求,相比製造新電池更可節省 6,334 萬噸碳排放,因此綠色和平對各大車廠的倡議亦包括提升電動車電池回收及重用系統

(2) 加速可再生能源發展

電動車「新車落地」後,若行駛地區仍倚重化石燃料發電,碳排放某程度上只是「轉移」至燃煤或天然氣發電廠,減排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綠色和平全球辦公室共同倡議加快能源轉型,將化石燃料從發電燃料組合中剔除,並由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亦與電動車未來息息相關。

(3) 建立可持續運輸系統

有統計指出英格蘭的汽車平均閒置時間高達 94%-96%,而停車場等基建同時佔用大量土地面積。如果各地政府能夠引入行人友善的城市規劃,建造方便單車代步的道路網絡及更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減少私家車數目更是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

除此之外,減少生產鋼材需求比一般私家車高出兩成的休閒越野車(Sport Utility Vehicle, SUV)等重型車款,以及確保汽車業工人過渡就業的公平轉型(Just Transition),亦是綠色和平的倡議訴求。

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專訪多位韓國汽車製造業工人,聆聽他們的心聲:任職現代汽車 25 年的Eun-Joo Kim 女士(左)支持業界公平轉型,希望留給兒子一個健康的地球。 © Greenpeace / Yeo-sun Park
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專訪多位韓國汽車製造業工人,聆聽他們的心聲:任職現代汽車 25 年的Eun-Joo Kim 女士(左)支持業界公平轉型,希望留給兒子一個健康的地球。 © Greenpeace / Yeo-sun Park

3 交通運輸業的減碳角色與責任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數據指出,交通運輸業佔全球由燃料所產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達 24 %,當中載客車輛(passenger vehicles)的 45% 比例冠絕各車種。即使電動車轉型風潮正盛,目前全球仍有 99% 車輛以化石燃料驅動。

要協助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 1.5°C 以內,綠色和平提倡各大車廠需要在 2030 年前於主要銷售市場全面淘汰燃油車,歐洲市場更應提早於 2028 年實行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4 全球汽車業減排現況

去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 26 期間,「福特 Ford」、「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捷豹路虎 Jaguar Land Rover」、「賓士 Mercedes-Benz」 、「富豪 Volvo」等 11 間汽車製造商(現時增加至 13 間)簽訂「零碳車協議」(pledge to zero-emissions vehicles),承諾 2035 年前於主要市場(2040 年於全球)全部銷售零碳新車。惟美國、德國、中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以及「福士 Volkswagen」、「豐田 Toyota」和「現代 Hyundai」等主要汽車製造商並未簽署承諾,效用成疑。

而在今年 6 月底,歐盟各國政府達成協議,宣佈 2035 年停止銷售新的燃油車,雖然期限仍未足以幫助控制全球升溫在 1.5°C 以內,仍算是汽車業減碳里程碑。而挪威及英國則分別訂下 2025 及 2030 年更進取的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延伸閱讀:淘汰燃油車「收掣不及」4 大車廠助長全球升溫破 1.5°C

亞洲方面,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去年統籌「汽車業減碳」區域團隊,經過去一年積極倡議,成功推動日本「豐田 Toyota」提升 BEV 目標(2030 年售出 350 萬架),旗下豪華房車品牌凌志 Lexus 亦將於 2035 年全面淘汰燃油車;韓國「現代 Hyundai」則宣佈提早於 2045 年實現「碳中和」,同時大幅改革研發部門,專注拓展電池等電動車相關技術。

團隊日前亦發表最新《2022 年環保汽車指南》,比較全球 10 大汽車牌子轉型至零排放車輛的環保表現,其中「日產 Nissan」與「本田 Honda」的減排行動疲弱令位置倒退,而豐田則連續兩年包尾

延伸閱讀:2022 全球車企環保減碳排名:豐田續墊底 日產、本田開倒車

2022 年 6 月,綠色和平東京辦公室行動者前往豐田汽車年度大會的會場外展示橫額,促請這間全球最大車廠加快淘汰燃油車。 © Taishi Takahashi / Greenpeace
2022 年 6 月,綠色和平東京辦公室行動者前往豐田汽車年度大會的會場外展示橫額,促請這間全球最大車廠加快淘汰燃油車。 © Taishi Takahashi / Greenpeace

5 香港電動車環保關鍵:發展可再生能源

香港方面,除了寬減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及「一換一」計劃,當局亦於去年 3 月公佈《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提出「2035 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包括混合動力車)」等措施;而去年底公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 》亦重申相關政策,邁向 2050 年碳中和目標。

就當局訂立的減排目標相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提議仍欠進取,綠色和平有以下倡議:

  • 政府應尋求 2030 年前達致 10% 可再生能源發電,以追趕全球減排步伐,亦可確保開發氫能等新能源是從可再生能源轉化而成的「綠氫」(《藍圖》目標為 2035 年前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至 7.5%至 10%)
  • 不斷增長的汽車數量,會增加車輛在路面上消耗能源的時間及溫室氣體排放,政府應訂立政策,從源頭減少車輛數目
  • 現時路邊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商用車,政府需加快為淘汰燃油商業車(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及重中輕型貨車等)制定路線圖
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促請政府訂立更進取的減碳政策,才能及時「較細個火」應對愈漸「大煲」的氣候危機。 © Waiho Ng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促請政府訂立更進取的減碳政策,才能及時「較細個火」應對愈漸「大煲」的氣候危機。 © Waiho Ng / Greenpeace

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危機,需要我們持續攜手應對。綠色和平作為國際環保組織,從不接受政商界捐款,以維持百分百公正獨立為環境發聲──你的慷慨捐助,將有效支持我們加強倡議香港及全球各地政府訂立更進取減排政策、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綠色低碳未來。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