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s

《千萬別抬頭》瘋狂黑色幽默 隱喻氣候危機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華嘉昌

最近入圍競逐奧斯卡最佳影片等4個獎項的Netflix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是一套不一樣的災難片,故事講述天文科學家及其學生發現一顆巨大彗星,將在6個月後撞向地球,並造成滅世災難。彗星撞地球是科幻片的老題材,但不一樣的是,片中的人們好像都不太恐懼彗星,反而被政治、金錢、娛樂蒙蔽了眼睛,真的荒謬得令人難以想像。如果你明白當中有關氣候變化或全球暖化等環保隱喻的話,就會發現這齣氣候電影,在現實環境中真實得令人心寒。

不少觀眾接觸《千萬別抬頭》這部電影,是因為其「星」光熠熠的陣容,包括導演亞當·麥凱(Adam McKay),著名演員李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及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等等。電影於2021年年尾上映,不少人於聖誕期間先睹為快,可是不少電影評論對電影反應兩極。

的而且確,這部電影非常貪心,以末世的黑色幽默大放地圖炮,瘋狂諷刺美國社會的種種問題,包括政治、社交媒體、科技,以至人性。有影評批評其劇本過於散亂、故事太過荒誕、人物太過誇張。但其實本劇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探討氣候變化問題,而現實就是那麼荒誕、那麼誇張。以下文章將含全面劇透,未看電影的讀者要留意了。



!!以下含劇透!!



不少影評都指氣候危機是《千萬別抬頭》的暗喻,但其實說是明喻都不為過。導演亞當·麥凱及飾演科學家藍道博士的男主角李安納度·狄卡比奧,都在訪問中表明,他們要說的問題就是氣候危機。滅世的巨大彗星就似是氣候變化一樣迫在眉睫,而且危及人類的存亡。李安納度·狄卡比奧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氣候危機,當他奪得奧斯卡影帝榮譽後,更在致詞中呼籲全球關注氣候變化問題。除了導演和演員的不諱言解說外,電影中還留有一些線索,例如在超級市場中,你會找到打着太陽傘的北極熊。而且劇中還使用了大量野生動物的片段作空鏡,令人想起巨大災難會令地球上的物種滅絕。

滅世危機淪為政治操作

面對滅世危機,據一般災難片的情節,我們需要有英雄飛到彗星上面負責引爆核彈;又或者像電影《2012》一樣,各國政要陷入恐慌,同時暗中準備方舟計劃。《千萬別抬頭》的情節卻完全反傳統,當科學家藍道博士及其學生發現彗星撞地球後,即被安排跟總統會面,但等候很長很長的時間都不獲接見,最終見到總統後,總統卻嘻皮笑臉,完全不當一回事,她只是擔心彗星的消息會影響她的選情──影后級演員梅莉·史翠普,演活了這個誇張荒唐的總統角色。

在劇中,當彗星越來越接近地球,接近到漸漸可以用肉眼看見,藍道博士提出「Just look up」的口號,呼籲人們不能再忽視顯而易見的徵兆,瘋狂的總統卻提出「Don't look up」,要人們不要抬頭,只要專注自己眼前的路,更說這樣才可以邁步向前。明明科學足以說明的危機,最後卻淪為政治爭拗。

全球氣候遊行的常見標語之一,就是批評各地領袖漠視科學家的警號,冷待拯救氣候的逼切性。 © Evgenia Choros / Greenpeace
全球氣候遊行的常見標語之一,就是批評各地領袖漠視科學家的警號,冷待拯救氣候的逼切性。 © Evgenia Choros / Greenpeace

可笑的是,劇中有一導演拍了一套以彗星撞地球為題材的末世電影,而導演本身則提倡中間路線,配戴了向上及向下的箭頭襟章,包括了抬頭及不抬頭兩個政治取態,他認為社會應該要放下爭拗。他更說自己的末世電影是一套老少咸宜的電影,並將在彗星毀滅地球的日子上映。想不到面對迫在眉睫的末日危機,還可以選擇做中立派。

大眾沉迷娛樂忽視警告

因為得不到政府的重視,藍道博士決定向公眾揭露滅世危機,卻被名人分手的新聞搶過焦點,根本沒有人關注彗星撞向地球。當藍道博士走上電視台的清談節目,警告公眾末日將至時,主持人依然以輕浮的方式回應。大眾對末日的反應,可以說是過於荒謬,亦是《千萬別抬頭》飽受劣評的原因。但細心想一想,這不正正是人們對待氣候危機的心態嗎?但求娛樂至死,關注一下八卦新聞,也不願意面對現實中的危機。

「趨吉避凶」實屬人之常情,但氣候危機最終仍須我們睜開眼共同面對。 © Chris Grodotzki / Greenpeace
「趨吉避凶」實屬人之常情,但氣候危機最終仍須我們睜開眼共同面對。 © Chris Grodotzki / Greenpeace

當導演亞當·麥凱談及社交媒體的時候說過:「... we are unable to just transmit basic information to each other.(我們連想將最基本的資訊傳達給其他人,都做不到。)」人們寧可相信陰謀論、假消息、政治家的謊言,或者乾脆以娛樂麻醉自己,都不願承認實實在在的科學證據。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貪婪與自大將吞噬末來

最後,政府不得不承認彗星的威脅,更曾計劃希望利用核武來改變彗星軌道,發射火箭的一刻,劇情卻大反轉──一個關鍵角色改變了故事結局,那就是由馬克·勞倫斯(Mark Rylance)飾演的科技公司總裁彼得。因為他發現彗星上有大量珍貴的金屬以及稀土,所以希望將彗星炸碎,任由碎片飛落地球之後將之收集。有評論說,彼得的角色是集多個科技大亨及富豪的原型於一身,而在這個角色身上,我們亦看到人的貪婪和自大,如何直接毀滅地球。

這裏提到一個關鍵詞「稀土」,稀土是電子產品的重要原材料,但開採稀土會引發不少環境問題。導演在這裏刻意提及稀土,是不是意含着他擔心稀土將引發巨大的環境危機?

2021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的結果溫和、軟弱,綠色和平團隊在會場內展示「非賣品」(Not for Sale)標語,告誡各地領袖切勿一再令拯救氣候淪為空談。 © Emily Macinnes / Greenpeace
2021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的結果溫和、軟弱,綠色和平團隊在會場內展示「非賣品」(Not for Sale)標語,告誡各地領袖切勿一再令拯救氣候淪為空談。 © Emily Macinnes / Greenpeace

各國難以合作令人失望

彗星毀滅世界當然是全球都應該關注的大事,但故事中亦隱喻了各國在全球暖化問題上的不合作及不咬弦,發展中國家及已發展國家往往得不到共識,而單靠國際組織的推動,有時也有心無力。

除了聽見,還得行動

看似荒誕絕倫的科幻片,只要套入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情境,就會發現現實比電影更荒謬。氣候科學家Peter Kalmus就撰文表示:「作為一個氣候科學家,《千萬別抬頭》捕捉到我每日看見的瘋狂。」原來我們是這麼瘋狂,明明看到末世徵兆卻視而不見,可能就像李安納度·狄卡比奧在訪問中所說:「並不是我們沒有聽到,只是我們沒有採取必要的行動。」

全球愈來愈多人覺醒為氣候行動,包括4位香港年輕氣候行動者Dhaanya(左起)、Reaha、Max與Ennan。© Greenpeace / Patrick Cho
全球愈來愈多人覺醒為氣候行動,包括4位香港年輕氣候行動者Dhaanya(左起)、Reaha、Max與Ennan。© Greenpeace / Patrick Cho

無論你已經看過電影,或者尚在了解氣候危機,只想告訴你並不孤單,因為現實中愈來愈多人抬起頭來並付諸行動:拯救氣候,依然為時未晚。

相關標籤:

環境新聞氣候公義生活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