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2 mins

《明日之後》成真? 報告:氣候危機威脅下 城市尚未做好準備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Elba Wan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在2050年,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居於市區。然而有最新研究報告就警告,儘管多數城市已意識到氣候危機的威脅,當中只有少數推出有效的應對計劃。為免災難電影《明日之後》毀滅城市的情節成真,各地政府有必要制訂長遠方案應對挑戰。香港,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氣候危機加劇,各地沿海地區受到極端天氣的威脅愈來愈大。 Rainier Ampongan/Shutterstock.com

國際環境風險評估機構「氣候披露計劃」(Climate Disclosure Project, CDP)發表了名為《面臨風險的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Cities at risk: dealing with the pressures of climate change”)的報告,指出各地政府必須考量氣候變化為城市帶來的長遠影響,加強城市的抗逆能力,方能保護市民免受氣候危機威脅。報告收集了全球620個城市的氣候及環境數據,發現當中有530個城市、合共代表了5.17億的人口,正面對氣候威脅,但就只有不足一半的城市,進行過氣候風險弱點評估(vulnerability assessment)。威脅這些城市的五大風險,包括洪水、熱浪、風暴、極端炎熱日子及乾旱,而當氣溫升高,一些如登革熱等從前被限制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會向更北的城市蔓延。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後,市面一片狼藉。 KingRobert/Shutterstock.com

一些城市已經採取積極的步伐應對挑戰,例如繪製洪水地圖、改善危機管理系統、與有關社區團體增加接觸等,有些城市甚至在基建層面作出改變。例如台北,為針對極端炎熱及降雨,當地推行綠化牆面及屋頂,道路設計亦具滲透性,幫助疏導雨水;在新加坡,政府為了應對蚊子傳播的疾病,不但加強蚊患監察,同時也著手公眾教育;此外,倫敦為免在2050年出現食水短缺情況,已經展開了長遠的食水保障策略,包括測試鼓勵市民減少耗水的措施、安裝智能水計,以及減少食水滲漏等。

倫敦為免在2050年出現食水短缺情況,開始了長遠的食水保障策略。 Andriy Blokhin/Shutterstock.com

反觀香港,政府近年推出爭議極大的「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初步估算造價逾6240億元公帑。然而,近年氣候變化加劇,各地人工島及沿海地區受到極端天氣的威脅愈來愈大,「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有否把氣候危機的長遠威脅計算在內?城市的基礎建設,應該是為了長遠未來而建造,政府又是否應把更多資源投放在預防氣候威脅的措施上?

面對氣候危機的長遠挑戰,香港,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John YE/Shutterstock.com

為下一代,共創宜居香港

綠色和平關注香港的城市發展,從2018年的守衛郊野公園開始,到今年的「守護大嶼。善用棕地」項目,都是從關心香港在地的環境議題出發,希望集結市民保衛家園的力量,向政府積極表達訴求,創造更宜居的城市。因為有熱心市民的關注和聯署,去年我們成功守住郊野公園,讓這片綠野在氣候變化加劇的今日更顯價值。

想了解更多「明日大嶼」填海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你可參閱我們早前的文章《「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的三大謬誤》,也請你持續支持綠色和平包括「守護大嶼」的工作,一起:

  • 敦促政府發展棕地,以滿足房屋需求;
  • 拒絕填海、破壞生態保育的發展計劃,守住香港的青山綠水;
  • 調查土地破壞、海洋破壞罪證,並向市民揭露;
  • 調查氣候變化對香港的影響,並從土地、海洋保育出發關心氣候;
  • 繼續和香港市民集思廣益,共創宜居香港。

一起為市民的居住環境以及香港特有的動植物家園發聲。在關鍵的此刻,不要讓政府和企業以盲目的開發摧毀我們珍貴脆弱的生態,請選擇和珍惜香港環境,與上萬名香港市民站在一起,為社會、環境、未來發聲,帶來改變!

參考:

相關標籤:

城市規劃政策倡議守護大嶼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