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5 mins

【北極物語】冰上齒行者──海象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

來自香港,目前正身處北極的「極地科研與探險專家」Wilson Cheung,在綠色和平網站開設專欄,帶領你我進入香港人極少可親身經歷的極地探索與科研領域,期望透過Wilson的直擊分享,開闊你我對北極的認識,增添我們守護北極的識見和能量。前期的【北極物語】,為大家介紹了北極三位仲夏北極常客(北極熊、鯨魚和北極海鳥),隨着極地慢慢進入漫長黑夜,今期我們要介紹最後的留守者──海象。

十月初的北極漸漸失去陽光的照耀,宣告着北極的永晝即將結束,同時代表永夜的序幕正漸漸拉開。屆時海鳥和其他海洋生物,都會在這個一年一度的特別時份,離開寒冷的北極,紛紛向溫暖有陽光的南方遷移。個別物種則會逗留相對長的時間才出發遷徙,而海象便是其中一員。

同一時間,這個對北極居民攸關重要的十月下旬,對人類科學家而言亦是進行研究的關鍵時刻。在這個時份,研究隊伍可利用船隻往更北更高緯度的方向航行,深入北極點,進行一年間其他時節未能進行的考察。

海象隨着北冰洋洋流上的海冰漂浮。© Wilson Cheung
海象隨着北冰洋洋流上的海冰漂浮。© Wilson Cheung

研究船一直向北行,沿途我看見塊塊海冰在北冰洋上漂浮,浮冰逐漸稀疏,每塊都有海象媽媽和海象寶寶的蹤影。一直以來,大部分的海象均以海冰作棲身地,可惜現時只有僅存的零碎浮冰。我們小心觀察,打算在一個較大的海冰上着陸並採集研究樣本。在發現一個合適的着陸點後,我們慢慢的駛着快艇去登陸這塊浮冰。

用牙齒在冰上行走的生物?

沒有海冰的保護,所以海象在陸地上選擇群聚 。© Wilson Cheung
沒有海冰的保護,所以海象在陸地上選擇群聚 。© Wilson Cheung

海象(walrus)的名稱源於丹麥語「hvalros」一詞,意即「海裏的馬」或「海裏的牛」。在俄羅斯語中海象的名稱是「morzh」;在因紐特人的語言中是「aivik」;在尤皮克人的語言中是「aivuk」。海象的別名就是冰上齒行者,源於古時的因紐特人觀察到海象似乎是用牙在冰上攀行。海象實際上的確是用牙齒「行走」的:當牠們要從海中返回岸上時,便會利用獠牙把自己拖行上岸並在冰面上移動。若大家有機會親眼目睹,便會明白因紐特人的描繪是多麽貼切。而海象的學名(Odobenus)從拉丁語翻譯的意思,正正是「用牙齒行走的海馬」。

好奇的海冰巨無霸

這是北極固有的海冰境況,但隨着全球暖化,景象將會在十數年消失。© Wilson Cheung
這是北極固有的海冰境況,但隨着全球暖化,景象將會在十數年消失。© Wilson Cheung

隨着我們一行研究人員在海冰上作數據分析以及資料蒐集,海象們漸漸習慣了我們的存在。海象的眼睛雖然很大很可愛,然而牠們的視線範圍其實很狹窄,主要靠嘴邊的觸鬚感應、偵測四周動靜以及環境改變。當海象適應了我們的存在後,牠們慢慢移動超過兩噸重的身軀走近我們,彷彿在好奇探問,為什麼在牠的家不斷蹲下身子又站立、挖冰又測量。

海象有40年的壽命,是群居動物。科學家認為牠們是有智慧的生物,因牠們有意識地的聚居,以提高生存機率。海象有不比成年人遜色的身高、體重平均有1.5噸,又有孔武有力的一對獠牙可以保護自己。與此同時,海象身上有6吋厚的脂肪,在北極如此嚴寒的地方也可在海水裏生存。觸鬚除了讓牠們在陸地感應周圍環境,同時幫助牠們在海裏尋找甲殼類生物作糧食。海象進食海底的甲殼類,就如我們用飲管吸啜珍珠奶茶底部的珍珠,與別不同的地方是我們用飲管而海象們直接用牠們的口部;就是每隻小小的甲殻類生物,維繫了海象龐大的身軀和生命。

在汪洋大海的浮冰之上 兩眼相對

擁有龐大身軀的海象們其實十分膽小,四周環境有丁點風吹草動,也會驚動到牠們。© Wilson Cheung
擁有龐大身軀的海象們其實十分膽小,四周環境有丁點風吹草動,也會驚動到牠們。© Wilson Cheung

十分幸運地,在我們進行研究工作的期間,便有一群海象主動親近我們。我們與海象最近的距離僅僅相隔3米!我的雙眼對上牠的雙眼,四目交投,整個冰面彷彿只有我和牠。整個過程十分奇妙,奇妙在當與一個身軀如此龐大的生物對視的時候,我不禁想像牠的腦海中正在思考着什麼。牠目光呆滯,先天的生理構造使牠的眼睛未能清楚看見我,但牠的觸鬚一直在微微抖動,我知道牠在感應着我的存在。正是這些與大自然互動的每個瞬間,賦予我一直在極地工作的原因,這些與動物們直接交流的過程,使我對自己正在踏足的這片土地有更深的連結。在北極這個高緯度,很多人眼中嚴酷、荒蕪的地方,於我而言卻一直是神話般的烏托邦。

海象?海狗?海豹?

海象是北極的獨有種,最大特徵就是顯赫雄偉的一對獠牙。© Wilson Cheung
海象是北極的獨有種,最大特徵就是顯赫雄偉的一對獠牙。© Wilson Cheung

海象是北極的獨有種,顧名思義只有北極一帶才可發現牠們的蹤影,相比之下,海豹則遍佈世界各地海洋。此外,海豹外觀雖與海象相似,然而海象最大的特徵就是其顯赫雄偉的一對獠牙。

至於海狗的身體可見脖子和耳朵,亦有相對高的學習能力,而海象則沒有。由此可見,這三個看似相似的物種其實有着天淵之別,各有特色。

寄託神話想像的海底女皇

海象媽媽與寶寶 。© Wilson Cheung
海象媽媽與寶寶 。© Wilson Cheung

北極因紐特人朋友,曾分享他們因紐特人之間流傳着有關冥界女皇賽德娜(Sedna)的神話。傳說中塞德娜統治着冥界的另一邊,那裏寒冷而遙不可及。然而據說她可以隨意變身為海象,在海象形態下旅行並了解人類世界。她擁有着強大的魔力,故此因紐特獵人永遠不會在他們的旅行中閒聊海象,以免招惹到傳說中的海底女皇。

另外一些因紐特民間故事,流傳着海象是由賽德娜或普基姆娜(Pukimna)所創造的,同時普基姆娜亦創造了馴鹿。她監督了這兩種生物的輪迴,而月神則負責將靈魂運送回塵世。傳說中死去海象的靈魂,會被她送到那些違反馴鹿或海象禁忌的人身上。

至於在俄羅斯遠東楚科奇部落流傳着另一個神話,一隻烏鴉引誘了神靈的女兒,當她的父親發現時,他將她扔下懸崖。正正在她由半空落入水中那一瞬間,她變成了第一隻海象。傳說中她仍然在海的深處生活着,是一個有海象頭的女人,與女神賽德娜和普基姆娜都有潛在的聯繫。故此被發現的海象骨頭會被視為護身符和避邪物,並出現在神聖的儀式中。

北冰洋將會消失的海冰 。© Wilson Cheung
北冰洋將會消失的海冰 。© Wilson Cheung

在海冰上完成樣本採集的工作、與海象四目交投,轉眼間已經過了30分鐘。天色逐漸昏暗,我們撤退返回研究船。

早前我在德國的極地研究中心工作,研究指出預計在我們這一代的有生之年,北極的海冰將會完全融化、消失。由於陸地上有各種掠食者對海象寶寶構成威脅,海象們十分依賴海冰這個環境,使牠們安心哺育下一代。

海象即使身為北極的神明,依然未能倖免於全球暖化。人類活動造成的威脅無處不在,當海冰消失後,海象們便會失去這個牠們孕育下一代的空間。已經很久未有和大型動物親密接觸和交流的我,十分懷念與海象對視的時間,然而未知在我下一次到訪北冰洋的時候,會否仍有海象的蹤影。全球暖化將令更多人類活動在北極擴張,海象會否因海冰融化,未能孕育下一代而滅絕?還要看我們接下來如何對待地球和北極這片珍貴的土地。

以行動落實守護北極

協助綠色和平揭露和制止北極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北極及北極熊!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最新數據力證北極海冰融化趨勢,我們要行動守護北極
動物也移民?5個頑抗氣候變化的海洋物種
一年航行11張照片:自然攝影師的藍海剖白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